AiSchol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ischolar

博文

不进实验室不敲代码?文科研究生生存现状

已有 321 次阅读 2025-1-3 14:3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投稿作者(笔名):木云

研究领域:经济法

导语

"你们文科类的研究生是不是每天读读书就好了?"

疑惑

在我升入大三的时候,对写论文/搞研究产生了深深的疑惑。

 

作为一个学了文科类专业的理科生,看着周围的高中同学做实验、磨锤子、造机器人,再看看面前高高的一摞书,突然不知道从何学起。

不同于理工类专业,文科类专业没有实验、没有数据,所谓的研究好像也就是行走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站立在纷纷杂杂的学术观点上,努力地发掘那么一点创新,拼尽全力想要在现有研究上推进一小步。但结果还很有可能不如人意。

由此,我对文科类研究生生活也充满了疑问,网络上的经验分享大多是进实验室、跟项目、做工程,而这些生活都来自于理工类研究生,与我们文科研究生的生活似乎不太相同。

于是,这一疑惑便跟随我到了研究生阶段。

百态

直到我亲身体验了研究生生活,也观察了周围同学的日常活动,心中的谜团才渐渐解开。

文科研究生的生活状态也多种多样,关键取决于跟随了怎样的导师。

A的导师资历很高,是硕导同时也是博导,在论文作业上学生要求严格,但在其他事上与硕士接触不多,研究项目也只会带博士生参与,所以A的时间相对自由。

B的导师也是学界大佬,同时怀有提携后辈的情感,会带着硕士生参与自己的项目,因此B平时会接到一些文献搜集、文章撰写、外文翻译等任务。

C的导师是一位年轻老师,与学生们关系密切,相处轻松,偶尔会布置小任务,偶尔会一起聚餐交流,偶尔也会让学生帮忙做一些私事。

D的导师严谨认真,不仅带他们做项目,还坚持举办一周一次的读书会,两周一次的论文交流,这些任务占满了D的时间,甚至有些应接不暇,但同时师门内也会组织打球、爬山等娱乐活动。劳逸结合,可以说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这些是我周围文科研究生的典型生存现状,虽然不进实验室,但也有相关研究项目可以参加,也有工要打,而是否能够真的参与进去,还是要看不同导师的风格和习惯。

在这一点上,文科和理工研究生似乎是相同的,简单来说,导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研究生生活状态。

研究

文科类研究生做研究没有实验数据为基础,文献资料似乎确实是研究的对象和根基。但研究一定不仅限于读书这么简单。

文科类的研究最终都要形成论文呈现,整个过程可以简化成资料初读——选题——资料细读——撰写论文几个步骤

初读是为了在大方向下确定值得研究的题目,选题的过程可能是循环往复的,有价值的题目才能使整个研究有意义。

在确定了选题之后,就要围绕小选题为中心,细读所有相关文献,在众多现有研究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并形成一个完整充分的论证思路,最后用文字简明扼要的呈现出来,就是一篇研究论文。

可以看出,文科类研究基本就是与文献资料打交道,但并不是盲目地读,而是有目的、有选择地读,在基本研究路径上通过多次尝试和练习,慢慢摸索形成自己的研究习惯,这样才不会在面对项目或毕业论文时无从下手。

文科类研究生做研究,找到研究路径和方法只是一方面,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能力要求。比如阅读能力、总结归纳能力、问题发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这些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整个研究的质量。

因此,文科类研究生阶段也是锻炼和提升这些能力的阶段,通过一次次课程作业、项目研究、论文撰写来不断练习,最后的毕业论文则是这三年练习成果的检验。

不管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踏入社会,对于文科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资本

结语

文科类研究生生活与理工科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所差别,尤其在研究路径上更是不同,外界所评价的“文科研究生只是多读了几本书”“文科没必要读研”在我看来是外行谬论。读书也分层级,最简单的翻书小孩子也能做到。

在研究生阶段与文献资料打交道的三年里,知识的积累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好习惯的养成和相关能力的提高,而这些将在未来的道路上使你受益终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62448-1467191.html

上一篇:学术海报制作要点和注意事项!附200+学术会议Poster模版(可编辑修改)
下一篇:那些年我们不得不开的“会”
收藏 IP: 113.111.18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21: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