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igg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Opiggie

博文

记3月22日晚,会传教士柯马丁先生

已有 2921 次阅读 2011-3-23 18:10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传教士柯马丁先生是唯一会来拜访我的人,国外的人际交往确实是无聊的。接受他们的交流请求一是出于机缘,在此不表。二是认为世间万象皆含法,破执之道不在自封自闭,而在于修性练心及至能作逍遥之游。
  先介绍下这位柯马丁先生。用传教士一词界定其身份实在是不妥的,只是为在科学网上吸引下眼球,哈哈。在这里我需要先说下德国这边基督教的情况,仅据于与柯先生的交流,非正式学术资料。
  说到基督教,可能大家所想到的都是大教堂,确实,我所在的波恩离神话般的科隆大教堂甚近,得益于学生证附带的免费坐车的福利,经常去看。但是,柯先生却告诉我他们是没有教堂的。
  基督教在德国一般分为三派:
  1,天主教。可能这就是我们想象中的基督教的样子,教堂,传教士,梵蒂冈的教皇,和中世纪的黑暗。
  2,马丁,路德的新教。
  3,基督教。即柯马丁先生所在一派。
  三者区别在于,天主教有教廷,控制圣经,严禁一般信众阅读圣经(此时据马丁所言,我认为这应该是对中世纪的情景的描述,现在禁止阅读圣经基本是做不到的),教士是上帝的代言人,自然教皇是总代言人,上帝只与他们交流。因此,信上帝就是要听教士的话。用柯马丁先生言,实在是将基督教变为了一种统治的意识形态或者工具。
  基督教宣传,人人都有权利阅读圣经,并且只有圣经才是唯一忠于上帝的原旨的。如此,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交流,并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上帝。信众称为见证人,见证人不分等级,没有一般教众与传教士之分。至此,称马丁为传教士实在是不妥的。
  天主教与狭义的基督教实在有些像专制与民主的关系。
  而至于新教,则更为宽松,类似于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
 
 至于,为什么忽然想起记昨天的谈话,等我说起,大家就知道它的有趣了,哈哈。。
 我也尝用道家对道的理解来歪曲马丁对于上帝的理解,但是每每不成功。不得不说,基督教确实是有完满的理论的,并且这套理论是严格区别于我们的道家思想的。我们的道与西方哲学中的绝对意识,或者客观唯心相似,我开始将上帝与客观唯心等同,但是现在发现是有误的。
  废话太多了,还是进主题的好。
  昨天谈到上帝的特质,并引读经文中的一段,现在我找不到原话了,意思是上帝有上帝的道路,我们人类有我们的道路,两者是严格区别的。因此,我问马丁,那么,你们西方所走的科学道路只能是我们的道路,不能成为上帝的道路的。其答曰是。
此后,又谈论到如何才能亲近上帝。当然,读圣经是首要的,但同时他指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你通过理解这个世界也能更好地理解上帝,树,草,蝴蝶,动物都是精美的存在,并且世界在很好地循环着,而人类,及其科学所造的工厂等都是不断污染的,不能再这个世界和谐存在。与自然和谐存在才是更亲近上帝的路的。
  作为一个研究有机农业的,到这里,如果我不问下面一句话,实在也觉得对不起自己。
  因此,我列出如下推论给马丁。
  首先,上帝的路与我们不同,而且我们只能亲近不能取代。
  其次,相对于西方科学而言,亲近自然更能亲近上帝。
  再次,历史显而易见,我们中国文明是一种亲近自然的文明。我们几千年的农业史极好的证明。(在此插入一句,虽然中国传统农业被认为是有机农业的鼻祖和极好的例子,个人是极为反对这样的理解的,其原因正是我的硕士论文的讨论的一个重点,以后看看会摘选一些)
 那么,你们基督教是不是应该首先倡议世界一起走回中国的传统模式呢?那才是最亲近上帝的。
 虽其云云,你们现在也不是传统中国的模式了。但是对于这个论断,他是推不翻的了。
 首次小胜,因此厚颜在此贴出为证。
 并本人觉得这段内容也有益于我以后探讨西方科学与上帝的关系。

附注:1,本人与马丁的谈话是中英文夹杂的,文中所记也非确实原话,但意思不偏。
     2,波恩科隆的基督教会学中文的德国见证人甚多,每月有一次中文聚会。其学中文在于向我们普及他们的想法,想及我们学英文的目的在于理解他们,我不禁后怕。在这场文化的大战中我们的战备是消极的,甚或是自毁长城的。学校应该考虑如何使用英文来理解我们的文化,并教授学生,推及世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5978-425566.html

上一篇:从老外的厨房到他们的科学与民主
下一篇:谁才算科学家——谢耳朵的高傲
收藏 IP: 131.220.113.*| 热度|

1 武夷山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