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ficN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tificNK

博文

中国科学社南京社所变迁述略 精选

已有 4048 次阅读 2020-6-23 15:04 |个人分类:中国科学社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国科学社,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 《科学》杂志, 赵元任, 任鸿隽


中国科学社南京社所变迁述略


20世纪初,一群中国留学生想 把曾给西方带来现代文明的科学之火传播到中华大地,他们办起了我国最早的自然科学杂志——《科学》,并创立了一个综合性的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中国科学社1914年从美国纽约州绮色佳(Ithaca)小镇走来,新中国成立后在“公私合营”运动中于1960年在上海解散,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和山重水复,其间有12年以南京为发展中心,把科学的火种撒向南京,与南京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述中国科学社南京社所的变迁。

一、创业艰难——中国科学社南京总部最初设在过探先的住所

中国科学社社员最初多在美国,从1915年开始,社员们陆续学成回国。早期归国社员中以江浙社员占多数。南京由于有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金陵大学、江苏省第一甲种农业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等大学,许多社员因此选择南京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如过探先,1915年回国,应聘至江苏省第一甲种农业学校,并担任校长;张准(张子高)、孙洪芬、王琎于1916年回国后执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钱崇澍,1916年回国,先执教于江苏省第一甲种农业学校,后执教于金陵大学;邹秉文,1916年回国,先执教于金陵大学农科,1917年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科主任;周仁,1915年回国,1917年执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由于南京聚集了一大批中国科学社社员,因此在南京的社员们便倡议成立了中国科学社南京支社,南京也成为事实上的社务中心。1918年,中国科学社将总部设在南京。

由于处于草创时期,中国科学社南京总部暂时设在过探先的住所。 

image.png

过探先(1886—1929) 

中国科学社最初的9名发起者之一,农学家

二、合作双赢——中国科学社将南京办事处设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8年9月上旬,他们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借得一屋作为该社在南京的办事处。这主要归功于时任南高校长郭秉文。身为中国科学社社员和南高校长,他既积极为刚迁回国内的中国科学社提供临时社所,又为南高师广延名师,促成归国社员来校任教,实现了双赢。

image.png

国立东南大学

三、事业起步——中国科学社租城北大仓园1号为南京办事处

1919年8月8日,中国科学社鉴于“事务日多,所假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房屋不敷应用”,决定把事务所“迁移到城北大仓园一号洋房内办公”。

大仓园东起碑亭巷,西到网巾市,1930年并入国府路,即今天的长江路。 

四、谋求永久基业——建设成贤街文德里社所

1919年12月,通过社员王伯秋的运作,极富声望的张謇出面争取,北洋政府批复南京成贤街文德里70号的一处官房先由中国科学社“暂行借用,不收租金”。但是中国科学社要设立图书馆、创建研究所,一系列科学事业有待开展,这不是临时租房所能解决的。于是中国科学社又通过张謇继续斡旋。1920年2月29日,张謇又上书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和财政部长李思浩:

徐大总统钧鉴、赞侯总长大鉴:

据科学社社长函称:“本社于八年十一月呈请财政部拨给江宁县城文德里官房,为中国科学社开办图书馆及研究所之用。经于是年十二月奉批‘准予暂行借用,不收租金’等因。惟查本社性质及事实,对于暂行借用一节,不得不请改为永久管业者,已拟续呈。希更为一言,以成国家维持学社之盛”等情。按该社所持理由有三:一、该社为永久储藏及连续研究之用。一经陈设,势难轻移。陈列适宜,且须改作。二、美国卡尼基学社允赠该社图书,亦以该社必有永久藏书屋宇为交换条件。人之为我谋者至重,则我之自视未便过轻。三、该社全系研学问题,旨趣高尚,中外赞助者,前途之希望甚大。乃领一官房而不可得,将来修改之后,时时有收归官有之虞,亦非所以示提倡鼓励之意。是三说者,细思亦是实情,而对于卡尼基学社之表示尤要。除由该社正式续呈外,谨为达意,幸赐察准,既予杖以扶弱,毋刓印而不封也。不胜企感。敬请钧安。 

同日,张謇致函中国科学社: 

    敬启者:

    昨奉大函,敬悉一一。论情事嫌于得陇望蜀,而一劳永逸,亦未始非计。东海及财政二函业已遵缮。鄙人之意一再为请者,良以科学为一切事业之母,诸君子热忱毅力,为中国发此曙光,前途希望实大。所愿名实相副,日月有进,毋涉他事意味及其恶习,则所心祝者耳。复颂大安。 

张謇认为中国科学社已经免费租得了社所,还提出“永久管业”要求,有“得陇望蜀”的嫌疑。鉴于中国科学社所提的条件和理由又很充分,他非常乐意再次帮忙。但这样做的理由是他认为“科学为一切事业之母”,中国科学社致力于发展中国科学自然切合他的理想和思想,并希望社员们专心于科学,不要心有旁骛和沾染恶习。

1920年3月,中国科学社董事会执行部和《科学》编辑部迁入新址。 成贤街文德里社所有南北两栋西式楼房,中国科学社将北面一栋楼房用作设立图书馆、编辑部、办事处,南面一栋楼房用作设立研究所、陈列馆。陈列馆向社会公众开放,它是南京的第一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日益增多,生物研究所也逐渐得到社会关注。

image.png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南楼

image.png 

秉志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工作照

成贤街文德里社所的取得对于中国科学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任鸿隽称其为中国科学社“各种事业的发轫”。1920年8月,在中国科学社第五次年会以及庆祝社所和图书馆成立会致词中,任鸿隽阐述道:“现在观察一国文明程度高低,不是拿广土众民、坚甲利兵作标准,而是用人民知识的高明,社会组织的完备和一般生活的进化来做衡量标准的。现代科学的发达与应用,已经将人类的生活、思想、行为、愿望,开了一个新局面。一国之内,若无科学研究,可算是知识不完全;若无科学的组织,可算是社会组织不完全。有了这两种不完全的现象,那末,社会生活的情形就可想而知了。科学社的组织,是要就这两方面弥补缺陷。所以今天在本社社所内开第五次年会,并纪念社所及图书馆的成立,是一件极可庆幸的事……”据任鸿隽回忆,经过6年的努力,该社所才最终由“借用”变为“永久占用”。 

image.png

文德里中国科学社大门(1920年)

(此照片系赵元任旧藏。据赵元任1920年8月的日记,他从美国回来,从上海直奔南京参加中国科学社第五次年会。在日记中记下了他在18日清晨赶到会场门口时之所见:“好哇!中国科学社!美丽的大门,挂着两面旗帜,还有漂亮的楼房。”在19日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文字:“自拍照片——明复、刚复和我,在‘中国科学社’的入口。”这张照片与上述两段记载基本相符,只是比日记所记多出了一个人。这幅照片很不清晰,珍贵之处在于上面有“中国科学社”五个大字。画面中的人物,相对比较清楚的是左边的赵元任,从着装分析,右边可能是胡明复。中间两人,按日记文字,其中有一人应该是胡刚复,但无法确切辨认。)

 

image.png

中国科学社第五次年会合影(1920年)

(此照片系赵元任旧藏。赵元任8月20日日记中记述了他们下午讨论完社务之后“拍摄集体照”,即应是这一张照片。前排人物可以辫认者有左一(立者)任鸿隽,左三胡适,左五赵元任,右三胡敦复,右四陈衡哲;二排右四竺可桢。) 

1928年4月,中国科学社呈准国民政府财政部,将南京成贤街社所及其大门外之官地永远拨归中国科学社使用。1928年冬添购南京社所附近空地十余亩,为扩充生物研究所之用。1929年4月上海图书馆开始建筑,并于1930年建成,同时在南京成贤街社所旧址建设生物研究所实验室,并作为生物研究所的永久基址。

image.png

文德里70号1930年建成的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新馆外景

五、华屋丘墟——科学殿堂毁于侵华日军战火

1937年,当事业蒸蒸日上的中国科学社正筹备联络各专门学会在杭州浙江大学召开联合年会时,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中断了中国科学的正常发展。在接下来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千里搬逃的洪流中,中国科学社决定南京社所、生物所内迁重庆。限于人力物力,只将小部分书籍标本迁出,留下专门人员看管社所和价值不菲的书籍、仪器和标本。不想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首先派军队强占生物所,并肆意破坏所内设施。后来日军在调防时,竟然放火将生物所烧毁,标本、仪器、书籍均化为灰烬。曾经那么蓬勃发达、活力四溢、成就卓著、有着全国生物学中心地位的生物所就这样被毁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36802-1239061.html

上一篇:吴仲华档案|吴仲华推荐吴孟超参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下一篇:《科学》杂志是南京大学历史上出版的学术期刊吗?——《南京大学百年史》指瑕
收藏 IP: 122.96.140.*| 热度|

1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1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