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congD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congDuan

博文

DeepSeek模型医学诊断建议的合理性分析

已有 349 次阅读 2025-4-1 12:26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DeepSeek模型医学诊断建议的合理性分析

段玉聪

人工智能DIKWP测评国际标准委员会-主任

世界人工意识大会-主席

世界人工意识协会-理事长

(联系邮箱:duanyucong@hotmail.com) 

1. 临床逻辑错误

DeepSeek给出的诊断路径存在临床推理上的偏差。首先,患者仅咳嗽约1周且部分症状已缓解,符合急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病程,而该模型却倾向复杂化处理。它可能过度解读了“夜间咳嗽和盗汗”等症状,将其当作结核等严重疾病的线索。然而急性炎症过程也可出现一过性盗汗,患者无长期发热消瘦,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改善, 缺乏结核病的持续进展特征。此时依据常识应首先考虑常见的急性支气管炎,而不是反常地优先怀疑罕见重症,这是典型的“诊断倒置”。按照临床指南,只要患者急性起病,以咳嗽咳痰为主且没有其他疾病可以解释症状,即可诊断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DeepSeek未充分遵循这一常规,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违背了临床逻辑中的常见病优先原则

其次,DeepSeek对症状因果的判断前提存在错误迹象。例如,它可能根据痰液颜色就推断细菌感染仍在持续,建议强化治疗。但实际痰液黄绿并非细菌感染的可靠指标;指南明确指出“不能根据痰的性状判断病毒或细菌感染”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患者痰浓稠但在头孢克洛治疗下好转,说明病情正在缓解,不应倒推为更严重感染。另外,模型若忽视患者无高热、无明显呼吸困难等情况而提出肺炎诊断,也是逻辑错误。肺炎通常表现为更高的发热、肺部听诊湿啰音和影像学浸润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本例并无这些征象,贸然诊断肺炎缺乏依据。正确的临床思维应根据症状轻重和演变顺序,将本病例归于急性支气管炎恢复期这一常见诊断,而非跳跃至罕见或严重疾病。

2. 用药建议不合理

DeepSeek模型在用药方面的建议也存在不当之处。首先是抗生素的使用问题。该患者为中年男性、无基础病,一周的咳嗽多为自限性疾病。指南明确不推荐对无肺炎的急性单纯性支气管炎常规使用抗生素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研究表明,抗生素对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并不明显 (与建议的治疗指南相左 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炎的处方仍占有很高的比例 - 丁香园)。如果DeepSeek建议继续使用或更换更强的抗生素(例如升级为广谱抗生素或延长疗程),这与循证医学不符,会增加药物副作用和细菌耐药风险 (与建议的治疗指南相左 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炎的处方仍占有很高的比例 - 丁香园)。本例患者痰液在头孢克洛作用下已减少,说明无需再追加抗菌药物。过度的抗生素治疗非但无益,还可能掩盖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

其次,激素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可能是另一个问题。如果DeepSeek建议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或吸入激素)来减轻咳嗽气道炎症,这属于用药不当。目前无证据支持激素能够有效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在无哮喘病史的患者中使用激素,不但可能徒增高血糖、免疫抑制等副作用,而且对缩短病程并无帮助。针对本患者夜间咳嗽,合理的对症处理应是适当的镇咳或祛痰药物,而不是激素类药。DeepSeek若推荐了不适当的药物种类或剂量(例如将一般止咳药用于有痰咳嗽或使用超剂量药物),都属于用药建议失当,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正确的用药应根据适应症和循证依据:例如症状严重影响休息时,可酌情选用镇咳剂缓解夜咳,白天则以祛痰、补液为主,而不应滥用抗菌素或激素干预。

3. 诊断分类偏差

DeepSeek的分析可能在诊断归类上出现偏差,将患者归入了错误的疾病类别。本例实际倾向于急性支气管炎恢复期,是一种自限性疾患,预后良好;而DeepSeek可能误将之归类为慢性疾病或严重病症。例如,如果模型将患者短暂的咳嗽失音和夜咳归因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表现,这是不正确的。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需长期反复咳嗽,每年至少3个月、连续2年以上 (急性支气管炎 - 肺及气道疾病 - 《默沙东诊疗手册大众版》)。患者仅发病一周,既往无慢性咳嗽病史,显然不符合慢性病的分类标准。类似地,若DeepSeek片面考虑“咳嗽变异性哮喘”(仅以夜间咳嗽为由),也偏离主流判断。咳嗽变异哮喘一般有过敏或哮喘背景,不会伴有黄绿色痰液感染征象,本患者症状更符合感染后咳嗽而非哮喘性质咳嗽。

另外,模型若把患者盗汗解读为结核或将声音嘶哑联想到喉部肿瘤,也属于过度的诊断分类。肺结核等慢性传染病往往咳嗽迁延数月并出现体重减轻、盗汗等进行性加重的全身症状 (Tuberculosis Symptoms and Diagnosis | 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而本例在短期内症状已缓解,并无持续恶化迹象,不应被归入结核这类慢性病范畴。主流医学判断下,大多数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预后良好,症状会在几周内消退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DeepSeek如果偏离这一点,将自限性疾病误判为危重或慢性疾病,无疑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错误导向。更合理的分类应当认定这是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的恢复阶段,与普通感冒后咳嗽类似,而非将患者贴上严重疾病的标签。

4. 过度医疗风险

DeepSeek模型的建议还可能引导过度医疗,使患者接受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首先是辅助检查方面,如果模型建议进行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如常规胸部X光或CT)来“排除”严重疾病,这就是过度诊疗的表现。根据基层诊疗指南,对于疑似急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胸部影像检查,除非出现咯血、呼吸困难或肺实变体征等警示信号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本患者无咯血及明显呼吸困难,盲目进行胸片/CT只会增加辐射暴露和经济负担,却难以带来实质收益。如果DeepSeek还建议做痰培养、结核菌筛查或其他复杂实验室检验,同样属于不恰当。对于一个症状已缓解的病例,大规模筛查罕见病不仅效率低下,还可能因检测假阳性引出不必要的后续检查。

其次,在治疗方面,模型的建议可能存在措施升级过快的问题。例如过早使用广谱抗生素、静脉输液治疗,甚至联合多种药物“覆盖”所有可能病原,这些都是典型的过度医疗倾向。高质量医疗应避免对急性支气管炎过度使用抗生素,这是医学界的共识 (与建议的治疗指南相左 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炎的处方仍占有很高的比例 - 丁香园)。无的放矢地使用强效药物和措施,不仅对恢复无益,还可能带来新的药物副作用或医源性问题。同样,如果DeepSeek建议患者立即转诊专科(如让患者去呼吸科做支气管镜检查或去耳鼻喉科检查声带),也是不必要的过度干预。指南指出仅当经过常规治疗无改善或咳嗽持续超过8周时,才需要进一步专科评估以排除其他慢性原因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本例患者远未达到这些程度,就贸然引导其进入复杂的专科诊疗路径,反而会让患者在恢复过程中承担多余的检查和心理压力。合理的做法应是在普通门诊随访观察,症状若继续好转则不需要额外检查;只有在病情反复或加重时,才考虑升级诊疗手段。

综上所述,DeepSeek模型给出的建议存在临床决策偏差。它未能严格遵循循证指南,将一个典型的急性支气管炎恢复期病例不当复杂化。在大众使用情境中,这样的建议可能从以下方面误导患者:

  • 夸大病情严重度:将自限性咳嗽联系到结核、肿瘤等严重疾病,会引起患者不必要的恐慌。患者可能误以为自身患有重病,产生过度焦虑。

  • 不当用药:错误的药物建议(如滥用抗生素或激素)可能让患者接受本不需要的药物,带来副作用风险和抗药性问题。患者若自行遵从此类建议,可能因药不对症耽误康复,甚至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 过度检查治疗:建议大量检查或专科治疗,会导致患者耗费时间金钱,承受不必要的身体检查负担。例如不恰当的CT检查增加辐射暴露,过早专科就诊也可能让患者在无谓的程序中奔波。

风险提示:对于类似感冒后咳嗽或急性支气管炎这类常见病情,切忌过度紧张和过度医疗。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观察病情变化,一般数周内可自愈或明显好转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如果从人工智能或网络获得的建议中听到过于严重的诊断或复杂昂贵的方案,不妨持保留态度,及时咨询专业医生。遵循临床指南进行规范诊治,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和检查,是确保安全恢复的明智之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29562-1480245.html

上一篇:大模型AI诊疗+开药案例实测
下一篇:DeepSeek和ChatGPT医疗诊断的DIKWP对比分析
收藏 IP: 140.240.4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IP: 14.212.226.*   鍥炲 | 璧� 璧� +1 [1]鏇炬澃   2024-10-18 09:17
浜虹被鐨勭敓瀛樹笌鍙戝睍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1329059.html锛�
璺ㄦ槦闄呮枃鏄� - 澶┖鍖诲涓庡お绌虹敓鐗╁锛屼粠鐗涢】鑻规灉鍒板悎鎴愮敓鐗╄嫻鏋�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453609.html锛�
鈥︹€� 绉戝鐨勫姏閲�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9494-1441118.html锛屼笌鍙戝睍妯″紡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97287.html锛�
鏂囨槑鍗囩骇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MW411472X --- 浣滀负鏅烘収鐗╃锛�1锛嶉珮閬撳痉姘村噯涓�2锛嶉珮绉戞妧鍙戣揪鏄浉浜掍緷瀛樼殑鍏崇郴銆�
鍥炲  锛� 绉戠爺涓庝骇涓氬寲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1457270.html锛�
鎴樼暐绉戝瀹�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1440050.html - 閲忓瓙璁$畻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7221-1435374.html涓庣敓鐗╄绠�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05681-1445541.html锛�
1 - 鍩虹绉戝 - 鍙橀潻鎬х爺绌�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8178-1440729.html锛�
2 - 宸ョ▼搴旂敤 - 鍒涗笟鍨嬬瀛﹀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26423-1439919.html锛�
绉戝涓績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7014-1426669.html锛屽垱鏂颁腑蹇�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7014-1428297.html锛�
绛夈€�
2024-11-2 07:531 妤硷紙鍥炲妤间富锛� 璧� 璧� +1 | 鍥炲

1/1 | 鎬昏:1 | 棣栭〉 | 涓婁竴椤� | 涓嬩竴椤� | 鏈〉 | 璺宠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13 0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