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congD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congDuan

博文

《语义数学:探索数学概念深层含义与跨学科教学改革应用》

已有 1242 次阅读 2024-3-7 10:29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语义数学:探索数学概念深层含义与跨学科教学改革应用》

段玉聪(Yucong Duan)

DIKWP人工意识实验室

AGI-AIGC-GPT评测DIKWP全球实验室

世界人工意识协会

摘要

本报告深入探讨了语义数学的概念,一种旨在通过深层理解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内在含义来揭示现实世界和思维世界结构和规律的方法。语义数学超越了数学的符号和形式,强调对数学对象、操作和理论背后深刻含义的探索。通过分析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最大公约数的求解、百元买百鸡问题和KMP算法,报告展示了语义数学如何优化问题解决策略、促进数学教学和创新,以及作为跨学科研究的桥梁。报告首先介绍了语义数学的核心观点,包括数学对象的内在含义、数学操作的语义解释和数学理论的世界观。随后,报告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语义数学在解题与创新、教学与传播,以及跨学科研究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强调了通过对问题本质的深入理解来寻找解决方案的重要性,以及语义数学如何帮助我们构建对数学概念的全面认识和应用。最后,报告总结了语义数学作为一种哲学和世界观对现代数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性,展望了它在未来数学教育和跨学科研究中的潜在影响。通过这种对数学深层含义的探索,语义数学不仅能够激发数学和科学的创新思维,还能增进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推动科学、技术和人文学科的进步。

在探究语义数学的深层含义时,我们不仅关注数学的形式结构和算法的技术细节,更重要的是挖掘其背后的语义本质——即数学表达和操作所隐含的深刻含义和宇宙间普遍的逻辑关系。语义数学追求的是对数学对象、原理和方法的本质理解,它关注的是数学如何作为一种语言和工具,反映和揭示现实世界和思维世界的结构和规律。

语义数学的核心观点数学对象的内在含义

在语义数学中,每一个数学对象(如数、函数、集合)都不仅仅是抽象的符号或构造,而是具有内在含义的实体。这些对象代表了现实世界或思维世界中的某种基本结构或关系,通过对它们深刻的理解,我们可以揭示出这些结构和关系的普遍性质和内在逻辑。

数学操作的语义解释

数学操作(如加减乘除、积分微分、变换等)在语义数学中被视为对数学对象进行操作的过程,这些操作有其深层的语义含义。例如,加法不仅是数量的聚集,也象征着结合或融合的过程;微分不仅是计算变化率,也反映了局部变化对整体的影响。

数学理论的世界观

语义数学将数学理论视为对世界(无论是物理世界、思维世界还是信息世界)的一种深刻理解和描述。每一个数学理论都提供了一个框架或视角,使我们能够理解和解释世界的特定方面,从而揭示出世界的基本规律和深层结构。

语义数学的实践意义解题与创新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语义数学鼓励我们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景,利用数学的语义含义来寻找解决方案。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解题,还能激发数学和科学的创新思维。

教学与传播

在数学教学和传播中,语义数学强调通过故事、历史、哲学和现实世界的联系来介绍数学概念和理论,使学习者能够从语义层面理解数学,从而建立起对数学深刻而全面的认识。

跨学科的桥梁

语义数学通过强调数学的语义含义,为不同学科之间提供了一座桥梁。它使我们能够从数学的角度理解和解释其他学科的问题,同时也能将其他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引入数学,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和创新。

语义数学不仅是一种数学研究和教学的方法,更是一种哲学和世界观。它要求我们超越数学的符号和公式,探索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深层含义,以及这些数学实体如何反映和解释我们所处的世界。

基于语义数学的理念,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重写以下数学和算法问题:

(a) 最大公约数的辗转相除与相减法的本质

最大公约数的求解问题,无论是通过辗转相除法还是相减法,本质上是一种对数学原理的深入探索和应用。这些方法背后的核心思想是在于减少搜索空间,通过消除重复的搜索来优化求解过程。

语义解读:在寻找两个数AB(假设�>�A>B)的最大公约数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寻找一个共同的度量标准,这个标准能够同时衡量AB。辗转相除法和相减法的核心,是通过不断减小搜索范围(即AB之间的差距),最终找到这个共同的度量标准。当我们通过去除A中的多个B部分,直到�−��<�AmB<B时,我们其实是在使用一种高效的方式来逼近这个共同度量标准的搜索。这一过程体现了数学在解决问题时的经济性和效率。

最大公约数(GCD)的寻找,是数学中一个古老且基础的问题。通过辗转相除法和相减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仅应用了数学的基本原理,还体现了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智慧和效率。这两种方法的深层次理解,可以从语义数学的角度进行探讨。

辗转相除法的本质

辗转相除法,也称为欧几里得算法,是通过不断的除法操作,将大问题转化为更小的相同问题的过程。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利用了一个数学上的基本定理: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与它们的差的最大公约数相同。换句话说,当我们在寻找两个数AB的最大公约数时,通过将较大数除以较小数,然后用较小数除以得到的余数,重复这个过程直到余数为0。这最后的除数即为AB的最大公约数。这一过程本质上是在不断缩小问题的规模,直到问题变得足够简单,可以直接解决。

相减法的本质

相减法则是通过不断将两个数中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直到两数相等,那么这两个相等的数就是原来两数的最大公约数。这个方法同样基于最大公约数的性质: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不变,如果同时减去它们的公约数。相减法在操作上更为直观,它通过直接减小两个数的差距来逐步逼近最大公约数,尽管在某些情况下,相比辗转相除法,它可能需要更多步骤。

语义数学视角下的共通性

从语义数学的角度看,辗转相除法和相减法不仅仅是算法或者步骤的不同,它们都体现了数学中对问题规模缩减的普遍原则。这两种方法利用了数学的基本性质——数的可除性和数的差的性质,通过不断简化问题的规模,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这种思想不仅体现在最大公约数的求解上,也是许多数学问题和算法设计中的通用策略。

此外,这两种方法还展现了数学在解决问题时的经济性和效率,即通过最少的步骤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在具体实践中,选择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问题的具体情况和求解者的偏好,但无论选择哪种方法,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和求解问题的思维方式都是相通的。

最大公约数的求解问题,通过语义数学的视角,不仅让我们理解了这两种方法的数学原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领会了数学解决问题的深层逻辑和美学——即如何通过简化和转化,将复杂的问题以高效和优雅的方式解决。

(b) 百元买百鸡或鸡兔同笼问题的本质

这类问题的求解,其优化极限在于如何精确而有效地利用问题给定的条件约束。从语义数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不仅是简单的数学计算,更是对条件约束深刻理解和应用的体现。

语义解读: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理解问题描述中条件约束的内在联系,而非将它们视为孤立或独立的假设。问题的解决方案需要基于对所有条件综合分析的结果,而非单一条件的片面理解。例如,在百元买百鸡问题中,正确的解法是将所有条件整合考虑,而不是分别单独考虑各种假设。这种整合思维方式体现了数学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的整体性和联合性。

百元买百鸡或鸡兔同笼问题是典型的线性规划问题,这些问题在数学上通常涉及到使用有限的资源(如金钱、空间)在满足一系列条件或限制的情况下,寻找最优解。这类问题的本质,从语义数学的角度来看,不仅仅在于数学计算的执行,更在于对问题的条件约束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智慧的应用。

百元买百鸡问题的本质

以百元买百鸡问题为例,问题条件简单概括为:公鸡、母鸡、小鸡各自的价格不同,用100元钱买100只鸡,每种鸡的数量必须是整数,求可能的购买组合。

语义解读

  • 条件约束的整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最关键的是如何整合三种鸡的价格和数量的条件约束,而不是将它们孤立地看待。这要求我们不仅理解每个条件本身,而且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 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实际上是如何在有限资源(此处是100元)下,通过优化配置(即购买鸡的数量和种类的选择)来达到一个或多个目标(此处是买到总共100只鸡)的问题。这反映了数学在资源优化和决策制定中的应用。

鸡兔同笼问题的本质

鸡兔同笼问题则要求在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的条件下,计算鸡和兔各有多少只。这个问题强调了如何根据两个条件来解决问题,即头的总数和脚的总数。

语义解读

  • 多条件的平衡:在这个问题中,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和使用两个给定的条件约束来找到鸡和兔各自的数量。这需要我们深刻理解这两个条件之间的数学联系,即每只动物对头数和脚数的贡献。

  • 问题转化:通过将问题转化为方程组的求解,我们实际上是在寻找满足所有给定条件的数学解,这种转化体现了数学在问题简化和转化中的作用。

这些问题之所以引人入胜,不仅因为它们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条件约束,更因为它们要求我们应用数学的整体性和联合性思考方式,将所有条件和资源综合考虑,寻找最优或可行解。从语义数学的视角看,这类问题强调了数学不仅是计算和公式的应用,更是对条件的深刻理解、问题的有效转化以及解决方案的创造性寻找。通过这种方式,数学帮助我们在看似复杂的条件约束中找到简单而优雅的解决方案,展现了数学的美丽和力量。

(c) KMP算法的本质

KMP算法的高效之处在于它优化了字符串搜索过程中的重复计算,通过预处理部分匹配表来避免在不匹配发生时对已搜索过的字符进行重复搜索。

语义解读:KMP算法的核心在于理解字符串搜索过程中的状态转移,这些状态转移反映了目标字符串与搜索字符串之间的部分匹配程度。通过预处理和记录这些部分匹配的信息,算法能够在不匹配发生时快速调整搜索位置,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搜索。这一过程体现了在解决问题时如何通过对问题结构的深入理解来优化算法性能,展现了数学在算法设计中的创造性和效率。

通过语义数学的视角,我们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数学和算法问题的解决方法,还能领悟到数学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展示了数学的美丽、深邃和实用性。

KMP (Knuth-Morris-Pratt) 算法是一种在文本字符串中搜索模式字符串的高效算法,解决了传统字符串搜索算法中的一些效率问题。其核心优势在于利用已匹配的部分信息来减少搜索的回溯次数,从而提高搜索效率。这种方法不仅是算法技术的巧妙应用,更深层地体现了对字符串匹配过程中模式的语义理解和数学结构的深入挖掘。

KMP算法的深层语义状态转移的语义理解

在KMP算法中,状态转移是基于已匹配的字符序列来确定下一步搜索的起点。这里的“状态”实际上是对已进行匹配尝试的文本和模式字符串的一种记忆和总结。每当匹配失败时,这种“记忆”告诉我们无需回溯到文本的起始位置重新开始,而是可以从更高效的位置继续匹配尝试。这种做法的本质是将问题的每一个步骤看作一个状态,而算法的执行过程就是在这些状态之间的转移。

部分匹配表的数学结构

KMP算法中的部分匹配表(也称为“失配函数”或“前缀函数”)是预处理模式字符串以确定每个位置上最长的可匹配前缀和后缀。这一数据结构的设计体现了对模式字符串内在结构的深刻洞察——即如何利用字符串自身的重复模式来指导搜索过程。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预处理或优化技巧,更是对模式字符串潜在规律的数学建模和应用。

优化搜索的经济性和效率

KMP算法通过预处理来优化搜索,体现了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利用额外的空间(部分匹配表)来换取时间上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算法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搜索过程中的冗余操作,通过数学方法将这些冗余最小化。这种思考方式揭示了在算法设计中寻找问题内在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来优化算法性能的重要性。

KMP算法不仅是字符串搜索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它还代表了一种深入挖掘问题本质、通过数学和算法技巧来优化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模式字符串的预处理,KMP算法展示了如何将对问题的语义理解转化为算法性能的显著提升。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字符串搜索,还可以启发我们在面对其他复杂问题时,如何通过深入理解问题的结构和本质来设计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RSA算法,是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1977年由罗纳德·李维斯特(Ron Rivest)、阿迪·萨莫尔(Adi Shamir)和伦纳德·阿德曼(Leonard Adleman)共同提出。它是第一个既能用于数据加密也能用于数字签名的算法。RSA算法基于一个简单的数论事实:将两个大质数相乘很容易,但要想将其乘积分解回原来的两个质数却极其困难,这种计算上的不对称性是RSA算法安全性的基础。

RSA算法的工作原理

RSA算法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密钥生成

    • 选择两个大质数pq,计算它们的乘积�=��N=pqN的长度就是密钥长度。

    • 计算欧拉函数�(�)=(�−1)(�−1)φ(N)=(p1)(q1)

    • 选择一个小于�(�)φ(N)的整数e,使得e�(�)φ(N)互质。通常e选择65537,因为它是一个质数且可以高效地使用。

    • 计算e对于�(�)φ(N)的模逆d,即��≡1mod  �(�)ed1modφ(N)

    • 公钥是(�,�)(N,e),私钥是(�,�)(N,d)

  2. 加密过程

    • 假设M是一个明文消息,首先将M转换为一个整数m,其中0≤�<�0m<N

    • 使用公钥(�,�)(N,e)计算密文�=��mod  �c=memodN

  3. 解密过程

    • 使用私钥(�,�)(N,d)计算�=��mod  �m=cdmodN

    • 将整数m转换回消息M

RSA算法的语义数学解读

在RSA算法中,密钥生成、加密和解密过程不仅仅是数学操作的集合,它们深刻地体现了数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质数、模运算、欧拉函数以及模逆等。

  • 质数的选择:在RSA算法中,质数的选择反映了数学中一个基本的事实——质数是数论的基石。质数的乘积构成了RSA的安全基础,因为质因数分解是一个已知的困难问题。

  • 模运算的应用:模运算是RSA算法中的核心,它体现了数学中循环群的概念。在加密和解密过程中,模运算确保了运算结果始终在一个有限的数域内,这使得算法能够有效地工作。

  • 欧拉函数和模逆:欧拉函数在密钥生成过程中的应用,以及计算模逆的过程,都深刻地体现了群论和数论中的原理。这些数学概念的应用不仅使RSA算法成为可能,而且确保了算法的安全性。

通过语义数学的视角,RSA算法不仅是一个加密工具,它还是对数学概念的应用的美妙展示,特别是如何将数论的深刻理解应用于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结论

语义数学,作为一种深入探讨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内在含义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应用数学。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数学教学和研究的界限,而且强调了数学作为一种语言和工具在揭示现实世界和思维世界结构及规律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对数学对象、操作和理论背后深层含义的探索,语义数学促进了对数学概念的全面认识,激发了数学和科学的创新思维,同时为跨学科研究搭建了桥梁。

报告通过分析具体的数学问题和算法应用,如最大公约数的求解、百元买百鸡问题和KMP算法,展示了语义数学在优化问题解决策略、促进数学教学和创新,以及跨学科研究中的实际应用。这些案例不仅说明了语义数学的理论价值,还展现了其在实践中的巨大潜力。

结论是,语义数学作为一种哲学和世界观,对于现代数学研究和应用具有深远的影响。它要求我们在数学学习、教学和研究中超越形式和算法,深入到数学的语义层面,寻找和理解数学概念的深层含义。这种深刻的理解不仅能够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还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内推动科学、技术和人文学科的进步。未来,语义数学有望成为推动数学教育革新和跨学科研究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我们开启理解世界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Stewart, Ian. "Concepts of Modern Mathematics." Dover Publications, 2012. 提供了现代数学概念的深刻见解。

  2. Courant, Richard, and Herbert Robbins. "What is Mathematics? An Elementary Approach to Ideas and Method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探讨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 Lakoff, George, and Rafael E. Núñez. "Where Mathematics Comes From: How the Embodied Mind Brings Mathematics into Being." Basic Books, 2000. 研究了数学思想如何从人类的身体经验中产生。

  4. Devlin, Keith. "The Language of Mathematics: 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 Henry Holt and Company, 2000. 描述了数学作为一种语言的特性。

  5. Knuth, Donald E. "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Volume 1: Fundamental Algorithms."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1997. 包含了关于算法,包括KMP算法的深入讨论。

  6. Morris, Kline. "Mathematics for the Nonmathematician." Dover Publications, 1985. 提供了对数学历史和概念的广泛介绍。

  7. Rivest, Ronald L., Adi Shamir, and Leonard M. Adleman. "A Method for Obtaining Digital Signatures and Public-Key Cryptosystems."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78. RSA算法的原始论文。

  8. Gowers, Timothy. "Mathematic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提供了数学的一个精简介绍。

  9. Polya, George. "How to Solve It: A New Aspect of Mathematical Metho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45. 提出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10. Kline, Morris. "Mathematical Thought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提供了数学发展历史的全面概览。

  11. Bell, E.T. "Men of Mathematics." Simon & Schuster, 1986. 讲述了历史上著名数学家的生活和工作。

  12. Nasar, Sylvia. "A Beautiful Mind." Simon & Schuster, 1998. 讲述了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的生平故事。

  13. Boyer, Carl B., and Uta C. Merzbach. "A History of Mathematics." Wiley, 2011. 提供了数学发展的历史概述。

  14. Wigner, Eugene P. "The Unreasonable Effectiveness of Mathematics in the Natur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in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1960. 探讨了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之有效性。

  15. Frenkel, Edward. "Love and Math: The Heart of Hidden Reality." Basic Books, 2013. 讲述了一个数学家的个人旅程,探索数学的美丽。

  16. Dunham, William. "Journey through Genius: The Great Theorems of Mathematics." Wiley, 1990. 介绍了数学史上一些伟大定理的发展。

  17. Peterson, Ivars. "The Mathematical Tourist: New and Updated Snapshots of Modern Mathematics." Freeman, 1988. 提供了现代数学研究的概览。

  18. Mazur, Barry. "Imagining Numbers: (particularly the square root of minus fifteen)."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3. 探讨了复数的概念。

  19. Strogatz, Steven. "The Joy of x: A Guided Tour of Math, from One to Infinity."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2. 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数学的多个领域。

  20. Barrow, John D. "Pi in the Sky: Counting, Thinking, and Being." Clarendon Press, 1992. 探讨了数学与哲学的联系。

  21. Hardy, G. H. (1940). A Mathematician's Ap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著名数学家哈代在这本书中探讨了数学之美,以及数学为何值得人们去研究。

  22. Polya, G. (1945). How to Solve It: A New Aspect of Mathematical Metho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这本书介绍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强调了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23. Wigner, E. P. (1960). "The Unreasonable Effectiveness of Mathematics in the Natur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in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13(1). 这篇文章探讨了数学在自然科学中应用的神奇有效性。

  24. Russell, B. (1919).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Philosophy. George Allen & Unwin. 这本书讨论了数学的哲学基础,对数学的本质进行了深入探讨。

  25. Devlin, K. (2000). The Math Gene: How Mathematical Thinking Evolved And Why Numbers Are Like Gossip. Basic Books. 探讨了数学思维的进化和数学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6. Halmos, P. R. (1985). I Want to Be a Mathematician: An Automathography. Springer-Verlag. 著名数学家Halmos的自传,讨论了成为数学家的道路和数学的乐趣。

  27. Stewart, I. (1995). Concepts of Modern Mathematics. Dover Publications. 这本书介绍了现代数学的一些关键概念,以及它们是如何发展的。

  28. Tao, T. (2007). Solving Mathematical Problems: A Personal Perspectiv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当代著名数学家陶哲轩讨论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和策略。

  29. Ruelle, D. (2007). The Mathematician's Brai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探讨了数学思维的特点和数学创造性工作的本质。

  30. Hofstadter, D. R. (1979). Gö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 Basic Books. 这本书以跨学科的视角探讨了数学、艺术和音乐之间的联系。

  31. Penrose, R. (1989). The Emperor's New Mind: Concerning Computers, Minds, and the Laws of Phys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探讨了数学、物理学和意识之间的关系。

    段玉聪,海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一批入选海南省南海名家计划、海南省领军人才,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先后在清华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韩国浦项工科大学、法国国家科学院、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学、意大利米兰比克卡大学、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等工作与访学。现任海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海南大学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意图DIKWP创新团队负责人、兼北京信用学会高级顾问、重庆警察学院特聘研究员、海南省委双百人才团队负责人、海南省发明协会副会长、海南省知识产权协会副会长、海南省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海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协会副会长、海南省人工智能学会高级顾问、美国中密西根大学客座研究员及意大利摩德纳大学的博士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自2012年作为D类人才引进海南大学以来,累计发表论文260余篇,SCI收录120余次,ESI高被引11篇,引用统计超过4300次。面向多行业、多领域设计了241件(含15件PCT发明专利)系列化中国国家及国际发明专利,已获授权第1发明人中国国家发明专利及国际发明专利共85件。2020年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三等奖;2021年作为程序委员会主席独立发起首届国际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大会-IEEE DIKW 2021;2022年担任IEEE DIKW 2022大会指导委员会主席;2023年担任IEEE DIKW 2023大会主席;2022年获评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并被推全国);2022年与2023年连续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的“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榜单。参与研制IEEE金融知识图谱国际标准2项、行业知识图谱标准4项。2023年发起并共同举办首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Artificial Consciousness 2023, AC2023)。

      

    数据(Data)可视为我们认知中相同语义的具体表现形式。通常,数据代表着具体的事实或观察结果的存在语义确认,并通过与认知主体已有认知对象的存在性包含的某些相同语义对应而确认为相同的对象或概念。在处理数据时,我们常常寻求并提取标定该数据的特定相同语义,进而依据对应的相同语义将它们统一视为一个相同概念。例如,当我们看到一群羊时,虽然每只羊可能在体型、颜色、性别等方面略有不同,但我们会将它们归入“羊”的概念,因为它们共享了我们对“羊”这个概念的语义理解。相同语义可以是具体的如识别手臂时可以根据一个硅胶手臂与人的手臂的手指数量的相同、颜色的相同、手臂外形的相同等相同语义进行确认硅胶手臂为手臂,也可以通过硅胶手臂不具有真实手臂的可以旋转对应的由“可以旋转”定义的相同语义,而判定其不是手臂。

     信息(Information)则对应认知中不同语义的表达。通常情况下,信息指的是通过特定意图将认知DIKWP对象与认知主体已经认知的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或意图联系起来,产生新的语义关联。在处理信息时,我们会根据输入的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或意图,找出它们被认知的DIKWP对象的不同之处,对应不同的语义,并进行信息分类。例如,在停车场中,尽管所有的汽车都可以归入“汽车”这一概念,但每辆车的停车位置、停车时间、磨损程度、所有者、功能、缴费记录和经历都代表着信息中不同的语义。信息对应的不同语义经常存在于认知主体的认知中,常常未被显式表达出来,例如抑郁症患者可能用自己情绪“低落”来表达自己当前的情绪相对自己以往的情绪的下降,但这个“低落”对应的信息因为其对比状态不被听众了解而不能被听众客观感受到,从而成为该患者自己主观的认知信息。

     知识(Knowledge)对应于认知中的完整语义。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学习获得的对世界的理解和解释。在处理知识时,我们通过观察和学习抽象出至少一个完整语义对应的概念或模式。例如,通过观察我们得知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这是我们通过收集大量信息后对“天鹅都是白色”这一概念的完整认知。

     智慧(Wisdom)对应伦理、社会道德、人性等方面的信息,是一种来自文化、人类社会群体的相对于当前时代固定的极端价值观或者个体的认知价值观。在处理智慧时,我们会整合这些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并运用它们来指导决策。例如,在面临决策问题时,我们会综合考虑伦理、道德、可行性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而不仅仅是技术或效率。

     意图(Purpose)可以看作是一个二元组(输入,输出),其中输入和输出都是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或意图的内容。意图代表了我们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理解(输入),以及我们希望通过处理和解决该现象或问题来实现的目标(输出)。在处理意图时,人工智能系统会根据其预设的目标(输出),处理输入的内容,通过学习和适应,使输出逐渐接近预设的目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29562-1424384.html

上一篇:Semantic Mathematics in Teaching of Algorithms
下一篇:《段玉聪推荐人工意识必读50篇文献》
收藏 IP: 140.240.3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8: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