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已发表在CPL Express Letters栏目
Received 10 June 2021;
online 23 July 2021
EXPRESS LETTER
Universal Theory and Basic Rules of Strain-Dependent Doping Behaviors in Semiconductors
Xiaolan Yan (晏晓岚), Pei Li (李培), Su-Huai Wei (魏苏淮), and Bing Huang (黄兵)
Chin. Phys. Lett. 2021, 38 (8): 087103
文章亮点
本文首次给出了半导体中不同缺陷和杂质的掺杂性质随应变变化的统一物理图像,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杂质的形成能、过渡能级以及半导体中费米钉扎能所遵循的三个基本物理准则,为最终改善半导体中掺杂瓶颈问题指出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半导体中掺杂行为随应变变化的基本规律
研究背景
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光电子器件等方向的应用主要依赖于它的载流子可控性,而载流子又都是通过掺杂来实现的,所以掺杂调控对半导体的应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般来说半导体的可掺杂性主要受限于三个因素:(1)掺杂物的溶解度低,即形成能高;(2)高电离能限制了掺杂效率,即过渡能级深;(3)本征补偿缺陷的产生阻碍了自由载流子的进一步增加,即费米能级钉扎效应。相比于(1)和(2),因素(3)是半导体材料的本征特性,因此更难克服。在实际中,应变被广泛用来调控半导体的各种性能,包括掺杂性质。然而,理论和实验发现不同类型半导体中不同杂质或缺陷对应变的反应可以是截然不同的。这些复杂甚至看上去有些相互矛盾的掺杂现象长期以来令人费解,学术界也缺乏一个普适的理论机制去统一解释这些表象。
内容简介
最近,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黄兵课题组和魏苏淮教授合作,首次给出了一个简单、通用的理论模型来阐述不同缺陷和杂质在应变条件下呈现出的迥异掺杂行为和它们遵循的统一物理规律。特别是,他们发现了缺陷引入的局部体积的变化(ΔV)这一关键物理量在不同电荷态下的演化规律,进而揭示了缺陷形成能,电离能和费米钉扎能在应变下的变化规律和它们所遵循的三个普适的物理准则。这些物理准则可以用来有效地调控不同半导体中掺杂行为。做为例子,他们系统地研究了在GaN、SiC、ZnTe等半导体中的掺杂行为的调控,证明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
研究意义和重要性
由于在生长或应用过程中,应变效应广泛存在于不同的半导体薄膜中,此项理论研究为提高半导体的掺杂效率而选择“正确”的应变效应或者衬底晶格提供了理论依据。
原文链接
HTML
研究快讯集锦
典型半导体材料在剪切应变下的本征超导电性
磁场中自旋轨道耦合系统的拓展Rashba解析近似方法研究
利用核四极矩共振和核磁共振研究笼目晶格超导体CsV3Sb5
库伦作用无尽期,动量蒙卡寄相思
二维金属硫代磷化物中的强磁电耦合效应
锶原子光晶格钟上的弗洛凯精密调控:拉比谱及灵敏度
Kagome化合物CsV3Sb5单晶超导态的各向异性
CsV3Sb5中高度稳定的超导再进入现象
水热Fe1-δSe单晶薄片:反常的正常态和超导态特性
双层石墨烯局域应变的近场红外探测
稀土氧卤化物——具有范德瓦尔斯层状结构的Kitaev自旋液体候选材料家族
在非魔角石墨烯中发现陈绝缘体
磁性扭转双层体系中赝自旋织构诱导的奇异介电行为
最大独立集的量子近似算法
宇宙线电子能谱和Klein-Nishina效应
分子量子比特的自旋相干时间突破到毫秒量级
纳米金属玻璃颗粒的动力学转变现象
线性非厄米系统中受对称性保护的散射
PandaX-II对太阳轴子和中微子反常磁矩的搜寻
水二聚体中氢键作用的反协同效应
应变调控单层WSe2中的贝里曲率偶极矩、轨道磁化与非线性霍尔效应
量子传感可突破经典探测盲区
BaCuS2: 一种具有中等关联强度的超导体
单层有机-无机杂化卤化铅钙钛矿中的激子涡旋
反应率加权的多层核反应网络
X0(2900)和X1(2900):强子分子态或者紧束缚四夸克态?
基于标准四电极法研究笼型富氢化物LaH10的高温超导电性
原子厚度磁性双层中的巨大自旋转移矩
双层CrI3铁磁耦合效应的增强
爱因斯坦热随机行走模型的重生:一个可以计算液体与非晶固体热导率的统一公式
双轨道量子反常霍尔模型
点此浏览所有Express Letters
CPL Express Letters栏目简介
为了保证重要研究成果的首发权和显示度,CPL于2012年6月开设了Express Letters栏目。此栏目发表速度快,学术质量高。截至2020年底,平均每篇被引用约20次,已经在国内物理学界建立起良好口碑与声望,来稿数量不断增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