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2年12月,Carbon Energy 第四卷第六期正式上线。 ■本期由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韩国高丽大学Young Soo Yun教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张山青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Li Hong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黄云辉教授、中科院青岛生物所崔光磊研究员、天津大学-NIMS联合实验室叶金花教授、天津大学司文平教授等和我们共同探索碳能源的美妙世界,本期共有5篇综述文章和10篇研究论文。 ■ 全部论文均为开放获取,可免费阅读全部文章。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进入Carbon Energy 2022年第六期主页下载阅读并引用所有文章。 ■ Carbon Energy纸质版已在国内发行,邮发代号为32-280,欢迎至各地邮局或中国邮政微邮局公众号报刊订阅栏目订阅。 Cover Back Cover
RESEARCH ARTICLE 海南大学田新龙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一锅制备一维中空纳米链状PtFe材料(PtFe/HNC)的方法。该材料作为高效氧还原催化剂,表现出了远优于商业Pt/C催化剂的氧还原活性和稳定性。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链接): 海南大学田新龙Carbon Energy:一维中空PtFe纳米链用于高效氧还原反应 青岛大学李洪森教授和李强教授团队利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纳米团簇状FeF2正极材料,并进一步利用原位磁性测试对该正极材料的储锂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链接): 青岛大学李洪森、李强Carbon Energy:原位磁性测试揭示FeF2正极材料储锂机制 REVIEW 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团队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单原子催化在电、光及热催化能源转化中的研究进展,为高效清洁能源获取提供切实可行途径,助力“碳中和”的实现。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链接): 清华大学王定胜Carbon Energy:单原子催化助力“碳中和”研究进展 RESEARCH ARTICLE 高丽大学Young Soo Yun教授团队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局部石墨化程度、孔结构和表面性质的三维模板碳电极(3D‐TCEs),研究了CEMs中促进HER的关键因素,证明良好的CEMs设计是实现高活性的关键因素。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链接): 韩国高丽大学Young Soo Yun Carbon Energy:锌金属阳极碳基电极材料中抑制水分解副反应的关键因素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崔光磊研究员团队设计并制备出一种由室温深共晶电解质 (SN/LiTFSI/LiDFOB)和氰乙基纤维素组成的共晶凝胶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该聚合物电解质具有高达4.8 V的电化学窗口,优良的锂沉积/剥离性能,实现了4.45 V钴酸锂/锂金属电池的稳定循环,同时还可应用于其他锂金属电池,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链接): 中科院崔光磊Carbon Energy:耐高电压和高离子传导氰乙基纤维素共晶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实现准固态高电压锂金属电池 REVIEW 华中科技大学黄云辉教授团队调研并总结了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预锂化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挑战。对预锂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在后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锂氧电池,固态锂金属电池,钠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链接): 华中科技大学黄云辉Carbon Energy:锂离子电池领域预锂化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武汉大学曹余良教授和方永进教授课题组系统总结了过去十多年里,在硬碳负极储钠机制的研究和硬碳结构优化策略,对硬碳的微观结构、储钠位点和储钠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讨论,深入分析了存在争议的层间嵌入机制和孔填充机制,并分别从两种机制出发提出了提升平台容量的优化策略。着重讨论了层间嵌入机制和孔填充机制的局限性,并对硬碳储钠机制的研究方向和硬碳负极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链接): 武汉大学曹余良&方永进Carbon Energy:硬碳负极的储钠机制及结构设计 RESEARCH ARTICLE 中南大学纪效波教授和邹国强副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KxCy合金相诱导扩大层间距的策略并成功大批量制备了超薄碳纳米片组装的三维导电碳骨架材料(Conductive carbon frameworks, CFMs),以实现稳定、高效的储钾性能。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链接): 中南大学纪效波&邹国强Carbon Energy:KxCy合金相诱导扩大层间距制备三维导电碳骨架材料实现稳定、高效的储钾性能 南京林业大学龚浩博士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涛副研究员、何建平教授、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NIMS)薛海荣博士以及天津大学-NIMS联合实验室叶金花教授等人合作,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制备具有阵列形貌的MoS2/ZnIn2S4纳米片异质结,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研究了光辅助电池体系下光照条件对电池电化学性能以及电极反应过程的影响机制。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链接): 叶金花&何建平&薛海荣Carbon Energy:MoS2/ZnIn2S4纳米片异质结对高性能锂氧电池放电产物的照明效应 REVIEW 武汉科技大学王玉华教授团队详细调研总结了以碳材料为阳极的钠钾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对SIBs 和 PIBs碳阳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机遇进行了总结。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链接): 武汉科技大学王玉华Carbon Energy综述:以碳材料为阳极的钠钾离子电池研究进展 RESEARCH ARTICLE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邹勇进教授和孙立贤教授课题组制备了一种新型碳化三聚氰胺泡沫/还原氧化石墨烯镀铜网络(MF/rGO/Cu-C)用于稳定多功能有机相变材料的构建。该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熔融焓、结晶焓和光-热和电-热转换性能。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链接): 邹勇进&孙立贤Carbon Energy:基于碳化的镀铜三聚氰胺泡沫/石墨烯复合材料稳定的相变材料用于多种能量转化与存储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司文平、梁骥、侯峰团队首次提出了使用1064 nm激光直写技术诱导合成氮化碳薄膜(LCN),制备出了能够与导电衬底紧密结合的高聚合氮化碳薄膜,表面改性之后(M-LCN)具有优异的光电分解水性能,且还可以设计成微阵列用于光电探测。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链接): 司文平&梁骥&侯峰Carbon Energy:激光直写诱导合成具有高效光-电转化的氮化碳薄膜用于多功能光电应用 REVIEW 格里菲斯大学张山青、钟育霖教授团队详细论述了3D打印技术在可穿戴储能器件领域的最新进展,讨论了当前3D打印可穿戴储能器件领域中未解决的问题及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3D打印特点以及未来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需求,提出未来的3D打印储能器件应立足于打印材料的选择、打印结构的设计以及先进打印设备的开发。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链接): 格里菲斯大学张山青&钟育霖 Carbon Energy 综述:3D 打印可穿戴储能器件 RESEARCH ARTICLE 河南大学孙自许教授联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Li Hong教授以及日本NIMS研究所刘书德教授和Yusuke Yamauchi教授团队开发出一体化的碳中和系统:太阳能充电超级电容器来驱动整体水分解(OWS)系统,其中波动的太阳能被存储在超级电容器中,用于稳定产生绿色氢气,无需电力转换器。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链接): Li Hong&刘书德&Yamauchi CarbonEnergy:光伏充电超级电容器驱动全水分解制备氢气 河北科技大学陈爱兵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限限域沉积策略并成功地制备了高度分散且均匀的小尺寸镍纳米粒子锚定的介孔碳修饰碳纳米管(CNT)的催化剂。由于具有小尺寸的镍纳米粒子、介孔结构、氮掺杂基团和大比表面积,该催化剂实现了高选择性电催化CO2还原为CO。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链接): 河北科技大学陈爱兵Carbon Energy:镍纳米粒子锚定的介孔碳修饰碳纳米管用于电催化CO2还原
往期集锦 1 中国高起点期刊——Carbon Energy2022年第五期上线 2 中国高起点新刊——Carbon Energy2022年第四期上线 3 中国高起点新刊——Carbon Energy2022年第三期上线 4 中国高起点新刊——Carbon Energy2022年第二期上线 5 中国高起点新刊——Carbon Energy2022年第一期上线 欢迎投稿 Carbon Energy--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高起点新刊,欢迎您下载、阅读、投稿! 期刊网址丨 www.carbonenergy.org 投稿网址丨 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cey2 国内邮发代号:32-280(欢迎至邮局订阅纸质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