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2021年3月25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张锋实验室在《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Dual modes of CRISPR-associated transposon homing”,揭示了CRISPR相关转座子归巢的两种模式。
研究人员表示,Tn7样转座子已采用CRISPR系统,包括1类I-F、I-B和2类V-K。有趣的是,尽管这些与CRISPR相关的转座酶(CAST)经历了CRISPR RNA(crRNA)引导的转座,但它们几乎从未在同源CRISPR阵列编码的crRNA靶向的位点中发现。
为了理解这一悖论,研究人员测试了CAST V-K和I-B系统,并发现了两种不同的转座模式:(1)crRNA引导的转座和(2)CRISPR阵列不依赖的归巢。
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的CAST系统利用不同的分子机制来靶向其归巢位点。V-K型CAST系统使用短的、不定域的crRNA进行RNA引导的归巢,而I-B CAST型系统包含两个不同的靶选择蛋白,使用TniQ进行RNA引导的DNA转座,并使用TnsD进行归巢到附着位点。
这些发现阐明了CAST系统周期中的关键步骤,并突出了转座子归巢分子机制的多样性。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1.03.00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18: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