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m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nmen

博文

他们、她们和TA们:不同性别认同的人如何在社交网络上描述自我?

已有 1973 次阅读 2021-9-6 10:47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方志超 Centr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CWTS


导读

她看着怀里熟睡的小生命,心里涌起一阵暖意,在原本的微信简介后面加上了“宝妈”;

凌晨两点,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在微博搜索栏里输入了“抑郁症”,浏览了几条博文后,摁灭了手机屏幕;

他注册了新的抖音账号,设置用户名时想了想,在昵称后面加上了彩虹图标。

人们褪去现实生活中的标签投身社交网络,又在社交网络中寻求着真实准确的标签,或宣告自我,或等待被发现


人们在社交网络上的行为与动机千差万别,而用户个人的自我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无疑是影响社交网络表达的最根本因素之一。2015年普赖斯奖得主Mike Thelwall教授(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分析了英国本土推特(Twitter)用户在填写个人简介时的性别差异,该成果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不同于一般的二元性别视角(男性和女性),Mike Thelwall团队将非二元性别人群(Non-binary gender,即性别认同并非单纯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以下简称“第三性”)单独识别出来,与男性和女性并列作为多元的性别视角,审视了不同性别认同的人群怎样在推特平台上描述自己。


Mike Thelwall团队识别了来自英国的约16万男性用户、25万女性用户和169名第三性用户,并挖掘了各类用户在其个人简介中使用频次显著高于其他性别认同群体的词汇。这些词汇覆盖了从疾病、情感、人际关系,到饮食、信仰、兴趣爱好等众多主题,显示出不同性别认同的人群在网络空间中进行自我描述时独特的倾向性。


as4ph-v2get.jpg


疾病

女性与第三性更常提到病症


相比于普遍不愿在公共场合表现出脆弱一面的男性,女性与第三性用户更多地在社交网络个人简介中提及疾病相关的词汇,尤其是心理疾病,例如自闭症(孤独症)和焦虑等等。


与男性相比,女性在描述自己的健康问题时可能更容易获得社会的同情、支持与帮助,因而女性更乐意分享健康状况。第三性人群则往往面临着被社会边缘化的压力,相对较高的心理疾病发病率可能也使得第三性人群倾向于在社交网络上倾诉自己面临的心理障碍。


情感

女性的情感表达更积极正向


尽管女性更常表现出对健康状况的担忧,她们的自我描述的底色却并不阴暗和忧郁。恰恰相反,女性在个人简介中的情感表达更富于正能量和同理心。女性更常使用幸福、快乐、笑容、爱等正向的词汇来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

 

人际关系

家庭角色与性取向


传统观念里,女性似乎更常与家庭绑定。女性也确实更喜欢在社交网络上提到自己作为“母亲”的家庭身份。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女性以“母亲”的身份度过的生命历程要比男性作为“父亲”的时间更长(英国女性的生育年龄普遍比男性低,且女性的平均寿命更长),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女性更乐于在网络上分享私人生活,而家庭正是一个生动的素材库。


关于性取向的标签也频繁出现在各类性别认同群体的简介中,尤其是第三性用户。第三性群体对于自身性取向的强调在人际关系这一主题下要比男性和女性更加频繁。

 

兴趣爱好

热衷政治与体育的男性和二次元里的第三性


相较于女性分享个人生活的热情,政治与体育似乎才是大多数男性的浪漫。男性热衷于在社交网络上声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以及谈论竞技性体育运动。女性则偏爱用更休闲的非竞技性运动标注自己,例如瑜伽、散步和尊巴。


不同于男性和女性对于现实生活中时事和运动的热情,第三性群体更多活跃在二次元的世界里。动画、角色扮演(Cosplay)、电子游戏是第三性用户在社交网络上感兴趣的重要话题。性别表达相对模糊的二次元为彷徨在性别角色里的第三性群体提供了心灵上的庇护。

 



多元与复杂已成为了世界的主流。多元的性别认同,作为人类复杂身份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用户的线上行为,并为解读用户的行为和动机提供了线索。


针对科研人员的性别研究同样是定量科学分析和科学社会学的热点主题(Leiden Ranking莱顿世界大学排名已将科研人员的性别构成纳入大学评价的指标体系之中)。未来将多元性别视角引入对科研人员在社交网络上的各类学术或非学术活动的分析,或许也将帮助我们感知科研人员作为复杂个体的温度,丰满论文署名背后的人物画像。


这就是他们、她们和TA们讲述的关于自己的故事。当你读完其中的某一条,会不会感觉这也是每天流连往复于社交网络中的我们呢?





参考文献点击链接可直达原文

Thelwall, M., Thelwall, S., & Fairclough, R. (2021). Male, female, and nonbinary differences in UK Twitter self-descriptions: A fine-grained systematic exploration, 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6(2): 1-27.

Gender identity.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nder_identity

Leiden Ranking: https://www.leidenranking.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22014-1303049.html

上一篇:SCImago团队的最新成果:如何测度论文对专利产生的影响?
下一篇:发现未知的已知:过去、现在和未来
收藏 IP: 159.226.10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6: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