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特刊(Special Issues)作为学术期刊的一种重要形式,正逐渐成为推动学术交流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特刊通常聚焦于特定的前沿主题或热点问题,通过集结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促进跨学科合作和知识传播。然而,随着特刊数量的增加,其在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如何保持特刊的学术质量、有效管理同行评议流程,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特刊在学术生态中的作用,成为了学术研究者和出版商们都非常关注的话题。在开放科学浪潮的推动下,特刊正不断革新和发展,成为学术出版领域的一股新潮流。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Wiley联合创立的“科技期刊创新联合实验室”推出了开放科学系列交流会第五场“特刊专场”, Advances in Geo-Energy Research主编蔡建超教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郑树国教授及Wiley理工与社会科学期刊内容发展经理李武岳女士,围绕特刊的发展与挑战展开讨论,分享了特刊的现状、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管理特刊。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下这场精彩活动!
扫码查看回放
多视角解读特刊的管理、参与和发展
主编视角:
高质量特刊的创建和管理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Advances in Geo-Energy Research 主编蔡建超带来了来自主编视角下对于高质量特刊的创建和管理分享。蔡建超首先从“特刊”的概念切入,介绍了“特刊”与“增刊”之间的区别。接着,蔡建超教授强调特刊是期刊提升学术影响力的重要工具,通过聚焦特定主题,特刊可以快速聚集领域内的前沿研究成果,推动跨学科合作和学术交流。他提到,特刊不仅能增强期刊的品牌效应,还可以吸引更多高质量的投稿,从而提升期刊的整体影响力。
他指出,成功的特刊离不开精心的策划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蔡教授分享了自己作为主编的经验,强调选题的创新性和相关性是特刊成功的关键之一。此外,选择具备国际视野和学术影响力的客座编辑团队也是确保特刊质量的重要因素。蔡教授建议,主编应对特刊的内容质量把关,优化同行评议流程,保持对稿件的严格筛选,确保最终发表的内容具有高学术价值。
在特刊管理上,蔡教授提到需要清晰的流程管理和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出版商、客座编辑、作者和评审专家等各方之间的高效协作,通过邀请杰出的专家投稿等方式来增强特刊的质量。同时,他强调了特刊的推广策略,建议通过参与学术会议、社交媒体宣传和期刊官网等多种渠道来扩大特刊的影响力。
客座编辑视角:
怎么成为客座编辑及担任客座编辑的益处
接下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主任医师郑树国从特刊客座编辑角度出发,和大家聊了聊担任客座编辑的体验。
郑树国教授分享了成为客座编辑的几种途径,包括通过学术会议的交流、积极参与期刊投稿和评审工作,以及与期刊主编建立良好的学术关系。他特别强调了学术网络和个人研究成果在获得客座编辑机会中的重要性。参与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有助于扩大影响力并获得客座编辑邀请。
郑教授详细阐述了担任客座编辑承担的角色与职责,以及客座编辑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势,包括提升学术声誉、扩大学术网络和更深入了解期刊的编辑流程。他提到,担任客座编辑不仅有助于个人在学术领域的成长,还可以锻炼组织和管理能力,如协调稿件评审、处理复杂的同行评议反馈等。此外,这一角色还能为科研项目的申请和未来发表论文提供支持和资源。
郑教授也谈到了一些担任客座编辑的挑战,如需要平衡编辑任务与自身科研工作的时间管理,以及确保特刊的高质量和公正性。最后,他建议客座编辑要保持对领域趋势的关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积极与主编和期刊团队保持沟通,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任务,同时做好时间管理,确保特刊的顺利进行和高效出版。
出版商视角:
关于特刊的几点误解,以及特刊发展的趋势
Wiley理工与社会科学期刊内容发展经理李武岳女士作为最后的主讲人,从出版社视角带来了对于特刊疑惑的解答和特刊发展趋势。
李武岳首先介绍了特刊的优势,包括:提升学术影响力、推动跨学科合作、加速研究传播和增强期刊品牌等。数据显示,特刊文章的下载量和引用量通常高于常规文章。
李武岳指出,在学术界和出版界,对于特刊存在一些常见的误解,实际上特刊的质量控制与常规期刊一致,甚至更严格。她解释说,特刊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且期刊主编对特刊的评估和批准起着关键作用。特刊并非简单的增刊,而是聚焦于前沿和热点问题的高质量专题集合。
守护科研诚信和出版伦理是Wiley的核心使命,并一直呼吁各方通力合作来维护科研诚信。而且Wiley作为COPE成员之一将相关准则应用于自身的科研诚信最佳实践和流程中,Wiley也有关于科研诚信和出版道德的最佳实践指南为所有参与学术出版的人提供支持。
长按识别Wiley
科研诚信和出版道德的最佳实践指南
李女士还提到,特刊正在向更多元化、数字化和跨学科方向发展。她指出,未来的特刊可能更多地采用虚拟专刊的形式,不受限于传统模式,这样可以更灵活地发布内容。她还提到特刊将更注重全球视野和多样性,尤其是通过吸引国际化的编委和投稿,推动跨地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李女士强调了新媒体和数字平台在特刊推广中的重要性。通过社交媒体、在线研讨会、以及与学术团体的合作,特刊的影响力可以大幅提升。她建议出版商和期刊要积极利用这些渠道,扩大特刊在目标读者中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圆桌讨论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三位嘉宾和与会者基于此前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最受关注的三个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特刊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 机遇:
推动学术交流和跨学科合作:特刊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特定主题的平台,有助于展示多元观点和方法,并促进跨学科的沟通与合作。
提升期刊影响力:通过吸引热点话题和前沿研究,特刊能够吸引新的作者和读者,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支持青年学者:特刊为青年学者提供了更多的发表机会,帮助他们在学术圈中建立声誉和人脉。
● 挑战:
质量控制问题:随着特刊数量的增加,如何保持文章的学术质量成为一大挑战。嘉宾们指出,特刊的质量控制必须严格,避免因快速发表而降低标准。
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AI生成内容的普及增加了稿件质量审核的难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审稿流程和加强对科研诚信的教育。
科研诚信的压力:嘉宾强调科研诚信的重要性,指出撤稿事件对个人和机构都会带来巨大影响,因此需要持续加强对科研诚信的监督和教育。
不同的参与方式如何维护特刊的质量?
多方协作:特刊的高质量出版需要期刊主编、客座编辑、评审专家和出版商的紧密合作。特刊的编辑流程通常比常规期刊更为严格,确保文章质量符合标准。
强化客座编辑的责任:嘉宾们指出,客座编辑在特刊质量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责任心和专业性直接影响特刊的质量。选择负责任且熟悉相关领域的审稿人,尤其是中青年学者,可以提升审稿的严格性和公正性。
出版商的支持:出版商可以通过开发工具来帮助识别AI生成的内容,并提供更加严格的稿件筛查流程。规范化的出版流程和对特刊的评审标准有助于维护特刊的质量。
特刊在科研评价体系中扮演的角色?
科研评价的双面性:在一些机构,特刊的发表被视为科研人员职业晋升和基金申请的积极指标,但也有部分机构不认可特刊在科研评价中的作用。这种差异可能导致科研人员对特刊的态度不一。
特刊的正面作用: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特刊在个人职业晋升和科研基金申请中具有积极作用,因为特刊能够快速聚焦于某一研究主题,有效推动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
呼吁公平评价:嘉宾们呼吁应以客观的标准来评价特刊的学术价值,而非仅凭期刊的影响因子或特刊的出版方式。公平、公正的评价标准可以更好地反映特刊在推动学术研究中的实际贡献。
本次活动的初衷是通过开放科学交流平台,促进对特刊主题的深入探讨,并希望通过特刊的出版帮助科研人员提升研究影响力。与会嘉宾呼吁更多的编辑和学者参与特刊的建设,提出新的想法与建议,以应对当前的挑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4 16: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