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联合国关于健康与福祉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全民眼科保健、治疗和研究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截至2019年,22亿人患有视力障碍1,11亿受影响的人无法获得必要的眼科护理,以解决任何视力障碍并避免视力进一步丧失2,新冠疫情大流行加剧了这种情形。随着老龄化人口的预期激增3,以及经济不平等影响弱势群体获得预防性保健和优质医疗,眼部健康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在世界验光日,我们采访了Analytical Cellular Pathology期刊的主编Dimitrios Karamichos博士,并请他推荐了一系列眼部健康主题文章。
Q
您的研究重点是什么,您的学术背景是什么?
A 我本是一名工程师,在攻读组织修复与工程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具有电气和电子工程学背景。我的方向是跨学科协作性角膜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疾病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我对角膜创伤/疤痕、圆锥型角膜和糖尿病性角膜病尤其感兴趣。 Q 眼部健康、病理学和医学领域的近期热门话题是什么? A 眼部健康和医学领域的一个新趋势是,远程医疗正在兴起为传统医疗预约的一个可靠替代方案。远程医疗实际上是一种虚拟的眼科检查方式。它允许患者在家里与验光师或医务人员安全、方便地远距离会面和聊天。这个远程医疗新趋势很重要,它有利于患者在疾病早期采取预防措施。这对眼科护理行业尤为重要,因为远程医疗能为急诊和/或就诊途中的患者提供关键帮助。 Q 眼部健康领域目前有哪些关键或有趣的进展? A 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随着最年轻的婴儿潮一代到2029年达到65岁,预计美国的视力障碍和/或失明人数到2050年将会翻倍,达到800多万。这是就人类前景发出的一个严峻“警告”,但同时也是一个机遇,能促使我们在研究与科学、技术与资源、护理与治疗等各个层面加大努力。 Q 眼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目前是否面临着任何挑战? A 新冠疫情大流行显然影响了各地的医疗服务。眼科医生受到的影响尤其大,因为外科手术是非急需的,而且患者往往年龄偏大,有更多合并症。这种影响确实渗透到了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中,由于无法在诊所见到、检查并治疗患者,这些研究大都停止了。情况显然已经有所好转,但为期两年多的新冠疫情是一个重要阶段,给许多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务成本。 Q 所有健康和医疗相关论文都应当开放获取吗? A 就健康和医学相关论文而言,开放获取似乎越来越重要,因为它可以提供许多好处。例如,开放获取的研究几乎能被即时查阅和引用。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内容可以增进主题内对话,并允许大量的公众参与。今天,许多期刊都包括开放获取与非开放获取出版物的相关选项和组合。尽管这种做法有利于灵活性,但它确实在受资助研究人员与非受资助研究人员之间制造了一些问题和隔阂。 引用次数减少、影响因子降低、与全球专家合作的机会减少……诸如此类的问题可能都是非开放获取政策造成的。 Q 美国最近宣布,联邦政府资助的所有研究都必须以公开获取方式发表,您对此有何看法? A 我认为这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这是一种在可能的情况下强制开放获取的方式。此外,联邦支出对所有人都应该是可见和可用的,不能有幕后操作。 Q 开放科学能为普及全球健康倡议做些什么? A 增进全球健康应该是这方面的目标,对于一些全球最贫困国家来说,研究至关重要。开放科学是开发新疗法、推进医疗保健实践、了解基本科学问题和现象的主要途经,更重要的是,开放科学还能帮助我们克服跨学科协作性研究的障碍。 Q 你为什么选择担任Analytical Cellular Pathology的主编? A 这份工作中的决策与管理挑战及领导责任让我获益匪浅。我在ACP内组建的一支出色团队帮助我这位主编更轻松地完成工作。自我担任主编以来,ACP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要归功于整个ACP大家庭。我期待着ACP的光明未来,愿意尽我所能发展这份知名期刊。 Q 您是如何精选“眼部健康”系列文章的? A 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因为我必须做出决定,从许多极具实力的文章中选出寥寥数篇。这最终取决于所述研究主题的影响力和广泛吸引力。目前选择的一组文章代表了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前沿。
👀
眼科精选论文合辑
长按识别查看
https://www.hindawi.com/article-highlights/article-highlights-eye-health/
References:
1.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16570
2. https://globaleyehealthcommission.org/reports/report/
3.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ageing-and-health
阅读更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