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yuan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yuanhao

博文

痛失学术团队领袖——悼念杨友运教授

已有 5492 次阅读 2019-5-5 14:02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痛失学术团队领袖——悼念杨友运教授

    杨友运教授,男,19591230生,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三级教授,西安石油大学沉积学与储层地质学团队创建者及带头人。于2019426下午15:56不幸病逝,终年60岁。全院师生得知杨老师病逝的消息,感觉十分突然,痛心不已。我更是痛心,他不仅是同事,还是课题长,和我们课题组成员交往最多,带领我们一起做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课题。与杨老师认识较早,亦师亦友,梳理一下过去与杨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缅怀杨老师。

    最早认识杨老师是十五年以前的事,当时他在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做课题,印象中他高高的个子,不胖不瘦,头发不太浓密,大背头,眼睛炯炯有神,说话音调响亮,面带着微笑。恰好我也参加了这个课题,交流中看出杨老师学术造诣颇深,作为新毕业的年轻人,时常主动向杨老师请教学术问题,特别是沉积学方面的知识。几年时间里,多次一起看野外露头,他对鄂尔多斯盆地非常熟悉,既是向导又是讲解员。有次在南召县看野外深水沉积剖面时,他首次告诉我复理石的特征及成因,印象颇深。在庆城岩心库看岩心时,给我讲个很多相关知识。通过接触,大家都熟悉了,逐渐成了很好的老师朋友。感觉他是我学术道路上的又一个老师。课题结束后,直接来往相对少了,但平时开会等还是时常能见到,相互之间信息都比较了解。

     前年,我调到了西安石油大学工作,调动过程中和杨老师打了招呼,有些问题请他帮忙照顾,他都热情帮助。到校后不久听说他病了,很严重,做了手术。本来要去探望,但怕影响他恢复,只能打听一下他的消息,听说手术很成功。

他出院后,我被安排到杨老师的课题组参与十三五课题研究。再次见到杨老师时,身体十分消瘦,弱不禁风的样子,由于做手术伤了声带,说话十分困难,我们都感到十分难受,往常帅气的杨老师一下子衰老了,看来上次大病伤了元气,只能慢慢调理了。后来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常能在办公室或开会时见到他,每次都有好转,感觉康复只是时间问题,不久就能带领我们继续战斗了。

2019年新年时,由于天气冷,几乎见不到杨老师,大家都能理解——还在恢复中,时常微信联系,过年时给他微信拜年,他说身体逐渐好转,我说希望天气暖和了带我们跑跑野外看看剖面,他顺利答应了。三月份时,很少见到他了,听说身体不适,我们都觉得天气暖了就好了。没想到425下午,接到学院领导电话,说去医院看杨老师。到了病房才知道杨老师快不行了,女儿、儿子亲戚都来了。书记说,杨老师病情十分严重,估计就这两天了,并安排大家轮流值班陪护。我们在病房探望了杨老师,胳膊已皮包骨了,脸色灰白,大家瞬时泪水都流出来了,都明白杨老师陪我们不长了。当晚病情较稳定,又根据医生建议换了医院,没想到第二天就走了。他女儿说,弥留中还想着课题没有完成的事,真是太敬业了!!!

    杨老师的突然去世,是家庭的损失,是团队的损失,是学院学校的重大损失!!!业界同行朋友无不悲痛万分,逝者已逝,我们只能含泪说一声:“杨老师,一路走好!!!”

(沉积学与储层地质学团队,第二排居中为杨友运老师,右二为作者)


沉积学报报道:中国优秀沉积学科研团队——西安石油大学沉积学与储层地质学团队

https://mp.weixin.qq.com/s/J-7DOvOCTl12l0HobNFq-Q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9936-1177222.html

上一篇:沿黄公路上发现的虫孔构造
下一篇:事物成长发展中拐点期概念的提出及意义
收藏 IP: 1.85.49.*| 热度|

8 武夷山 吴斌 姜文来 崔宗杰 刘全稳 梁洪泽 信忠保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