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xingy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ixingyi

博文

三农问题杂谈(3)

已有 1726 次阅读 2019-3-12 09:4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前面探讨了许多关于农村人口的问题,是觉得中国的三农政策体系可以更为聚焦。谁是真正的农民?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有回答的必要。小长三角和小珠三角的村民真正种田的几乎绝迹。人们依靠房租过着衣食无忧甚至富足的生活,农田则转包给外地人,农业政策应该与他们有关系吗?

据估计,现在我国从事农林牧渔的劳动力有2亿人。其中应该有部分属于兼业农民。这意味着小农经营模式依然没有改变。小农模式的基本特征是经营规模小,缺乏分工,人力资本薄弱。当前从事农业的,主要是5079岁的中老年。未来会有一个谁来种田的问题,但更为根本性的,是农业劳动生产力提升的缓慢。

由此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我国的大宗农产品处于严重的竞争劣势。尤其玉米、大豆、小麦等,未来甚至是猪肉等,面对国际竞争压力几乎毫无还手之力。便宜的国外农产品洪水般涌入,而我们自己生产的东西卖不掉,只好压在仓库里,最终生产酒精。加大补贴?我们的补贴空间已经没了,补得太多了。其他国家已经在不断压我们往下降补贴了。讲到底,是生产力落后惹的祸。二是小宗的农产品会持续性上升,尤其是绿叶菜,那些容易败坏的如菠菜、鸡毛菜、青菜之类。这些产品,虽然美国人不会大老远卖过来,但由于劳动生产率上升不快,而劳动力价格却不断上升。于是不断涨价。也许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会见到几十块一斤的青菜。

两种情形同一根源,就是我们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太过低下。当然,一些年来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成就是巨大的。最典型的就是“三色革命”。绿色革命,尤其是良种的研发与普及;白色革命,即大量使用化肥、大棚和地膜;蓝色革命,即淡水和海水养殖。其导向是土地和其他资源的高效利用,但应该指出,以省力化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导向的技术进步是不充分的。

这一问题与我国长期农业劳动力剩余有关。无论官方还是农民自己,过去都有意无意地忽视农业劳动投入的价值。如“农民家庭的净收入”这一指标,只是从总收入中扣除了种子肥料之类的货币化投入,而劳动是不计入的。再往前,根子则可以追溯到传统小农经济。其本质是极端贫困条件下劳动与极端匮乏的生产资料的结合。劳动力的过度富余导致了其价值的极度降低。久而久之,形成重物轻人的文化。而在农业战略上,我们长期以来最为关切的是如何用较少的耕地喂饱庞大的人口。生产力低下造成的问题并不在优先需要应对的挑战清单。但现在看来,至少需要重新审视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8898-1167062.html

上一篇:张掖丹霞
下一篇:伪绿(3)
收藏 IP: 116.237.1.*| 热度|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6: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