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博士和青年博士不一样,我所说的“年轻博士”,一般毕业的时候不超过35周岁、大部分是在30周岁左右。而青年博士就不一样了,你翻开各种青年奖的评选,似乎40周岁以下也算是青年。有时候也让人啼笑皆非,看着某些青年奖的获得者不是位列官班、就是出身名门,甚至自己的孩子都要上中学了,还在和年轻人争夺青年奖。获奖不易,毕竟,年轻人要比青年人更努力。年轻人,更多的是重在参与。
年轻博士找工作,这里所说的工作,主要指国内大学。
哪些大学去得?
1、原985高校,去得
最近几年,“双一流”喊的挺响。以至于985高校似乎都快被人遗忘。但我觉得,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原985高校,人家有积淀。而且,“双一流”建设最终名单中,原985高校全部进入一流大学建设名单。985高校不仅是骆驼,而且还是风华正茂的骆驼。
你说事情怎么这么巧呢?
神奇,真是神奇。
这些高校招聘人才有一个特点,一般喜欢“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先“海”后“内”,还得并列一个“优秀”条件。你没海外经历,首先是矮了一截,如果成果上又达不到显著的“优秀”程度,几乎希望就很渺茫了。
当然,如果你爸爸或母上大人是大佬,走个破格或特殊人才引进也说不定。毕竟,能博士毕业的,大家的起点业绩差不多。论文你发3篇,他发5篇,差别不大。这个时候只要“优秀”的门槛是3篇,你就入围了。
但榜上有名的985高校只有39所,自己的亲爸爸只有1个,所以有些事情是可望不可即的,要看缘分。
2、本领域排名前三的高校,去得
大家的专业差别很大,有些专业在985高校里连一席之地都没有,这很正常。
僧多肉少,可能又赶上吃肉的和尚还很多。
但在你自己的领域里,你应该知道哪些高校是行业大佬。
行业大佬里,首选排名前三的高校。这些高校别的不敢说,至少学科建设经费在国内是有保障的,否则也很难混到前三。
您可能要问:为啥不是前五、前十,而是前三呢?
给您解释一下:第一,您别盯着前三,您能去排名第一的,第二第三就不用考虑了;第二,学科的排名越靠后,对你的参考价值越小。举个例子,全国高校排名,你会觉得前100名的可能还会看看,但排名600和排名700的,他们的排名差距有100,但对你而言你还会过多关注吗?大概率是不会。
能在本领域排名稳居前三的高校,至少学科实力是得到长期认可的。也许他们不是风华正茂的骆驼,但至少也是短期内不会饿死的骆驼。况且,骆驼还自带储水功能,薪水和福利一般也不错。
除了以上这两类高校,其他高校有没有区别?
当然有。
比如相对的,原211工程的高校要优于普通院校;东部的高校要优于西部的高校;老牌高校要优于新建院校;排名靠前的院校要优于排名靠后的高校。
但是,这些是相对的,很难给出统一的判定。比如,西湖大学是新建高校,但目前来看人家也挺好呀;有些所谓的老牌高校实际上是专升本或者合并搞出来的,也未必一定优于新建院校。
因为这些相对的因素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如前面两个标准简单。
如果你自身达不到前两条标准,说明你自己软硬件可能存在问题,有可能处于“上不上、下不下”的境地,这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分析,比如你有哪些选择、老家在哪里、爱人就业去哪等等。
如果能根据前两条去选择,恭喜你,美好生活在和你招手!
年轻博士找工作,哪些大学去不得?
继续这个话题之前,有一个前提条件:你有选择。
意思很多高校都想录用你、你自己可以从中做选择,而不是你自己本身都没有多少选择,还要挑肥拣瘦。
在你选学校而不是学校选你的情况下,有以下情况的高校去不得:
1、办公室不足的,去不得
面试的时候顺便去参观一下这所高校年轻博士的办公室,一间办公室安排5个以上年轻老师的,一般去不得。已经入职的人办公条件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新入职的了!
当然,这个与办公室的建筑面积和格局有关,如果大办公室做了隔断就另当别论了。
您得自己把握一下这个标准。
2、办公室不配电脑的,去不得
面试的时候顺便去参观一下这所高校年轻博士的办公室,看看台式机有多少、笔记本电脑有多少。问一下使用笔记本电脑的在职前辈,是自己的电脑还是单位配的。现代社会,电脑是进行办公最基本的条件,如果一个高校连给年轻博士连电脑都配不齐,多半就不怎么样。
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是高校的应有义务,否则你怎么备课、在单位怎么处理文件?
3、学校官网宣传的都是领导很忙,去不得
打开学校主页,看看新闻里的主要内容是啥。如果大部分内容都是领导很忙的新闻,有一定概率这所高校官僚主义盛行、领导鼠目寸光、底下有些人喜欢溜须拍马,这种高校一般工作氛围较为压抑,不利于年轻人健康成长。
聪明的高校领导至少表面上要做出来是为师生服务的态势,新闻里也多是师生的报道。有些高校连表面工作都不做,你还指望他能好到哪里?
有时间再去二级学院的官网也看看,通知发的勤不勤、新闻大概都在宣传啥、以往都做了哪些工作。从中也可管窥一二。
4、行政楼进不去的,去不得
有些高校领导单独在行政楼,如果你尝试进入行政楼非常费劲,暗示着以后工作如果有了困难找领导,也非常费劲。这种单位,一般去不得。如果经过交流或登记就进去了,但进入之后发现主要领导的办公室都不公示,这种羞于见人的领导,一般也魄力有限。
5、厕所配纸待遇不一致的,去不得
去领导所在楼层的厕所看看,再去普通教职工的楼层厕所看看,如果领导那边有厕纸,普通职工这边没厕纸,这种高校一般去不得。连个厕纸这种小事都做不到公平,你还指望入职以后职称晋升、评奖评优公平?
不要太天真了。
6、入职1年内不落实科研启动费的,去不得
问一问已经入职的前辈,科研启动费入职多久能到账使用?
科研启动费到账时间超过1年的,最好就别考虑了。这意味着,这1年之内你没有研究经费、写论文没有版面费、开了发票可能面临明年过期无法使用或需要各种审核签字等问题。
简单说:科研经费不落实,意味着你要么荒废科研、要么自费科研,都是不利于你自己成长的。
优质的高校,一般入职半年以内就能落实科研启动费;
差一点的高校,过了半年实习期、签订正式合同以后能落实科研启动费;
超过1年落实科研启动费的,都是令人发指的高校。
如果是因你个人原因单位不给你落实,那是令人发指的你。
7、首期合同8年带高额违约金条款的,去不得
凡是愿意首期合同就和你签8年的,多数是缺少博士、想留住你的;凡是8年合同还附带了高额违约金的,建议这种单位能不考虑就不要考虑。
优质的高校,是你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业绩赢得别人的认可、尊重和挽留;比较差的高校,习惯用8年合同和高额违约金吓唬人,让人身心俱疲。
如果你还想努力,去优质高校,竞争压力虽大,但你的努力不会白费;
如果你想混吃等死、不想努力,不妨找个首期就要签8年还附带高额违约金的高校,不犯原则性错误、不努力,基本就是混吃等死的日子。
8、二级学院领导业绩质量不佳的,去不得
我发自内心的相信,高素质的领导应该是管理能力更强一些、能够有效的运筹帷幄和决胜千里。但在我国的现代大学,学而优则仕的现象在理工科院校更多一些。一些领导往往是科研能手,继而走上领导岗位。这种领导的优点是大家是同行,基本上业务方面的事情都能聊的来,领导在科研业务方面也能起到师长的作用,工作相对更务实一点。缺点是既然是同行,有可能会有冲突,就要看领导的素质和能力了。
好的领导,善于调兵遣将,发挥出团队的合力,实现的是多赢。既然是调兵遣将,就应该有雨露均沾。而自私的领导,自己吃的肥头大耳,用你时对你呼来唤去,不用你时任你饿殍趴地。
搜一下二级学院主要领导近年来的论文,如果最近5年都没啥成果,这种领导基本上已经在科研上自我放弃了。二级学院领导在高校是中层干部,这类人应该还是要有干劲儿的。近年来的业绩,无疑是他或她干劲儿很好的反映。
9、二级学院领导班子搭班混乱的,去不得
看一下你即将加入的二级学院领导班子的搭班情况。
比如您是交通工程专业的,结果这个交通工程学院里,院长是酿酒工程毕业的,书记是艺术管理专业毕业的,几个副院长分别是食品工程、包装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出身,整个领导班子不仅搭配不合理,而且和本学院的主攻方向还不一致,这种单位最好不要去。
工作以后,如果只是帮不上忙就算了。有些人帮不上忙还喜欢指手画脚,那是非常痛苦的。
10、人事变动频繁的单位,去不得
对于国外的单位,跳槽很常见。但对于国内的高校而言,很多人看重的是工作稳定。
一个高校如果人事变动频繁,比如近年来主动跳槽的人数比较高,侧面说明单位可能留不住人心;再比如中层领导岗位,去这个单位的组织部门网站看看,如果一个中层领导岗三五年之内就频繁更换领导,也是不太利于单位发展。毕竟,现在一般做规划都是五年一个规划,结果一个规划还没执行完,领导换了两拨,您觉得你去这样的单位工作,能效率高吗?
11、单位开会特别多的,去不得
看下新闻和通知,如果一个单位,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准备开会的路上,这种单位最好不要去。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完成的,当你的个人精力疲于应对各种会议的时候,你就很难分神再去应对其他事务了。
关于年轻博士择业,还有几个建议供参考:
1、不要看安家费有多少,安家费越多,枷锁越重。若有免费的午餐,必有相应的负担!
2、找工作期间,尽可能亲自实地考察,不要因为自认为足够优秀就轻易签订协议。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
3、不管你喜不喜欢这个单位,工作以后都要好好干,这是你自己的敬业精神!
4、不要觉得事业单位就是铁饭碗,因为人吃的是荤素食物,而不是饭碗!自己有打粮的能力,还怕没有饭碗?
最后,杜老师特别提醒北京应届毕业的博士,如果心仪的单位是京外单位,务必12分确定以后再签订三方协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