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哈尔滨3月8日电 题:一位石油女工和她的创新“梦工厂”
新华社记者刘伟、杨喆、闫睿
她很普通——是众多石油工人中的一员;她又很不普通——在平凡岗位上刻苦钻研,打造出创新“梦工厂”,被誉为“大国工匠”。她,就是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8队采油工班长刘丽。
生在油田,长在油田,刘丽是一个标准的“油二代”,父亲是大庆第一批建设者。从小看着父亲忙碌的身影,尤其是擦拭一个个奖杯时,成为一名石油工人的梦想便埋藏在刘丽心中。
1993年,刘丽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从技校毕业,获得了优先选择工作岗位的机会,她却选择了条件较为艰苦的油田“老标杆队”——采油48队。而这一干,就在这个大油田干了快30年了。
多年来,刘丽一直坚守在油田一线,为了能有效解决生产运行中的“疑难杂症”,她在堆积如山的资料里寻找技术理论,在一遍遍的研发、生产、试验、修改、再试验中寻找良策。
走进刘丽工作室,各类零件、模型摆满了数个房间。“这是上下可调式盘根盒,是密封油井口的一种设备,是油井的‘咽喉’,对石油生产很重要。”刘丽拿着一个装置介绍说。
过去,抽油机井光杆极易腐蚀导致盘根盒漏油,严重时一天就得更换一次密封圈。密封圈寿命短、换起来费劲,几十年来让采油工没少吃苦头。
“有时我蹲在井上,看着盘根盒就想:这密封圈要是能自己出来就好了!”刘丽说。
面对难题,刘丽在一次次失败中克服失望和沮丧,对传统盘根盒完成了5次改进,不仅让采油工操作时间从40多分钟缩短为10分钟,盘根使用寿命也从1个月延长到6个月,还使每口井日节电达11度。
参加工作以来,刘丽研发各类成果200余项,其中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38项。刘丽还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质量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2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2021年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当选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2011年,以刘丽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成立,从两个采油工开始,到如今已成为集难题攻关、发明创造、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效联盟,“刘丽工作室”已成为传匠心、育人才、搞革新、创效益的“梦工厂”。
采油48队采油工赵海涛是刘丽的徒弟,在他心中,刘丽“对待每一项工作都相当于一张名片”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他。
“刘丽姐创新的技术,就相当于贴上了自己的名字,不改到极致决不罢休”赵海涛说,“她就是我成长路上的领路人。”
在刘丽的示范带动下,工作室有6人成为技能专家,67人被聘为高级技师、技师,135人被评为技术能手,累计研发技术革新成果1048项,获国家专利165项。
曾有人问刘丽,你已收获了那么多荣誉,创造了那么多纪录,为什么还这么拼呢?如此辛苦忙碌,真的值得吗?
刘丽有自己的答案:当看到学员捧起大赛奖杯时,当看到革新成果在无数采油井场为生产解决难题时,当看到编写的培训教材走进各大油田,成为百万石油人的“口袋书”时,一切都值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