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学编辑isechina的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sechina

博文

【CVIA评论】心力衰竭中脂肪因子的致病机制

已有 264 次阅读 2025-3-25 16:08 |个人分类:CVIA|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1.png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尤其与肥胖症密切相关。肥胖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约11%的男性和14%的女性心力衰竭患者患有肥胖症。肥胖症通过改变心脏和血流动力学、加剧其他风险因素的存在,进而加重心力衰竭的病理进展。在这一过程中,脂肪因子作为代谢紊乱的重要生物标志物,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

巴基斯坦拉合尔女子大学Saira Rafaqat研究员及其团队在CVIA上发表了题目为“心力衰竭中脂肪因子的致病机制”《Adipokines Pathogenesis in Heart Failure》的评论文章该文章对脂肪因子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探讨,尤其是聚焦于包括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2,ANGPTL2)、C1q补体/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1q complement/tumor necrosis factor-associated protein,CTRP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等脂肪因子的作用及其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

2.jpg

脂肪因子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脂肪因子作为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多功能分子,调节着人体的能量代谢、免疫反应以及内分泌功能。Saira Rafaqat研究员团队的综述指出,脂肪因子通过影响心脏的代谢、炎症反应、心脏重塑等过程,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肥胖引起的代谢紊乱能够加剧心脏功能障碍,脂肪因子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涉及多条生物学通路。特别是,ANGPTL2、C1q/TNF相关蛋白、FGF21和OPN等脂肪因子水平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普遍升高,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脂肪因子的致病机制

脂肪因子在心力衰竭中的致病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表现出来:

慢性炎症:脂肪因子通过诱导炎症反应,尤其是通过促进TNF-α和其他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加心脏的炎症负担。研究发现,ANGPTL2和TNF-α的升高与心力衰竭患者的炎症状态相关,并且可能是疾病恶化的关键因素。

心脏重塑:脂肪因子在心脏重塑中的作用也被广泛研究。OPN和FGF21被认为通过影响心脏细胞的代谢和增殖,促进纤维化进程,导致心脏功能的衰退。特别是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OPN的升高与左心室的机械性能变化密切相关,进一步加重了心脏的收缩功能障碍。

代谢紊乱:脂肪因子的升高与胰岛素抵抗、脂肪酸氧化异常等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这些代谢异常加剧了心脏的负担,特别是在肥胖症和代谢综合症患者中,脂肪因子的失衡进一步加剧了心力衰竭的发生。

心脏-肝脏通路:FGF21作为一种重要的代谢因子,已被证明与心力衰竭中的肝脏和心脏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FGF21的升高与心力衰竭的预后不良相关,提示其可能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脂肪因子的临床意义

脂肪因子的变化不仅为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Saira Rafaqat研究员的综述强调,脂肪因子水平的变化与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密切相关,尤其是ANGPTL2和TNF-α的升高,可能为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和评估提供重要的生物标志物。此外,脂肪因子也可能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新靶点,通过调节脂肪因子的水平或其信号通路,可能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

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脂肪因子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未来的研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脂肪因子与心力衰竭分型的关系:不同类型的心力衰竭(如射血分数降低型与射血分数保持型)可能与脂肪因子的变化具有不同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脂肪因子在不同分型中的作用。

脂肪因子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目前,脂肪因子作为治疗靶点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未来可以探索如何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调节脂肪因子的水平,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脂肪因子与心脏代谢的相互作用:脂肪因子与心脏代谢的相互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在代谢紊乱明显的心力衰竭患者中,脂肪因子的作用机制可能更加复杂。

结论

Saira Rafaqat研究员及其团队的综述详细探讨了脂肪因子在心力衰竭中的致病机制,揭示了其在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脂肪因子不仅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还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为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脂肪因子在心力衰竭中的复杂作用,并推动心力衰竭的精准治疗。

感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姚启恒教授撰写中文述评。

述评者介绍:

姚启恒 教授

姚启恒,香港大学临床教授、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助理院长、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助理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博士后、博士生士导师,香港玛丽医院内科部、香港葛量洪医院、香港养和医院内科部荣誉顾问医生。在冠心病介入、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擅长冠脉介入、起搏器心脏3D彩超、斑点追踪等技术。擅长临床大数据、冠心病、心衰、心脏瓣膜病、心脏成像新技术、糖尿病、等相关领域研究。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2022年上海东方新星奖(全国仅2名)及其他国内外多项科研奖项。以一作及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影响因子累计达500多,包括《European Heart Journal》、《JACC》和《Circulation》等顶尖期刊,最高影响因子达39,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发表论文《Statin us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cancer risk and cancer-relate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入选心力衰竭十大临床研究之一。担任多项SCl期刊(包括Frontier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Ultrasonography、Cardiovascular Ultrasoun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lmaging等)副主编或编委,担任《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的中国区区域编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面上项目1项,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科技署资助基金3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7871-1479258.html

上一篇:【AMM短篇通讯】小檗碱通过TLR4-PI3K-CDC42信号通路抑制吞噬作用
下一篇:【CVIA研究论文】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与指南指导药物治疗的相关性
收藏 IP: 114.219.21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1/0 | 总计:0 | 首页 | 上一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3-31 06: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