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2011-27·读者之声·

已有 2875 次阅读 2011-10-26 09:16 |个人分类:栏目:读者来信|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基金, 自然科学, 通讯, 申请书, 申请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常见误区
      最近基金申请结果公布,作为申请书的通讯评委,我在这里想谈谈撰写申请书时常犯的错误。
      误区一:因为要创新,所以不懂的东西也要写进申请书里。
      NSFC的最大特点就是鼓励创新,因此,很多申请人都会在申请书里把自己的创新思路描述一番。但是,有些人为了创新而创新,以为提到一种时髦的技术手段就创新了,事实上他们从未采用这种技术开展过任何研究,言多必失。记住:一知半解的东西,少提;不懂的东西,绝对不提!
      误区二:因为要研究科学前沿,所以申请书要写得够专业。
      NSFC的确鼓励研究科学前沿课题并探索未知世界,但由于遴选通讯评委的不确定性,申请书不可能都落到“小同行”手里,而更多是由“大同行”负责评审。如果申请书写得过于专业,那么评审人也许因为看不懂申请书而没有兴趣评审,申请就可能会失败。记住:申请书一定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专业术语最好解释清楚。
      误区三:因为研究力量要雄厚,所以高职称、高学历的人要多。
      课题组的组成不合理、研究力量薄弱,申请可能因此被否决;但如果一味让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扎堆,这些人又不能胜任课题的研究工作,反而会成为评委爱抓的“小辫子”。记住:课题组成员不要刻意“拉郎配”,只要看上去合理即可。
      误区四:因为资助经费多,所以直接实验经费可以少写些。
      写申请书时,因为有“经费预算是否合理”这条意见,评委就会看经费预算表。假如今年的资助经费大幅提高,申请人觉得做实验用不了,就减少直接实验费用,相应增加其他杂项经费。这样做评委很可能认定经费预算不合理,从而降低评分或干脆否决。记住:直接实验经费至少占60%以上,杂项经费应尽可能少。
      误区五:因为参加的项目多,所以不想全部列出。
      如果在研项目多,全部列出的确会给评委留下没有时间主持该项目的印象。然而,参加NSFC项目的人员评审人可以查到,NSFC以外的项目评委是查不到的。另外,青年基金申请者不必担心跟导师一个研究方向,导师雄厚的研究基础只会为之加分而不会减分。记住:如果参加NSFC项目,应如实列出,非NSFC项目可少写或不写。
      误区六:因为年度计划可以随意拟定,所以评委不会很在意。
      实验进行前大致预估一下实验大项的完成时间是必要的。一般实验进行的时间区间可以精确到某年某月,实验结束时间可以到项目结束当年的年底,然后在次年3月前完成结题,也可在年底前预留3个月安排成果鉴定、验收及撰写结题报告。有的人写错项目的起始时间或写得太简略,也会被评委否决。记住:申请书写完后,一定要认真核查年度计划,不得有误。
      误区七:因为预期成果属于臆测,所以评委不一定看重。
      在写明预期成果时不要夸大其词,应该恰如其分。最好列出具体的验收指标,如发表论文的篇数、申请专利的项数、产品的数量及质量指标、推广应用的范围、规模和效益等。记住:预期成果一定要有具体数据,用以作为项目结题及成果验收的依据。
      误区八:因为研究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所以评委自己可以找得到。
      在个人简介中,论文或论著只要列出作者、题目、期刊和页码即可,但一些能突出个人研究业绩的代表作有必要附上截图,给评委一种视觉冲击,可以加分。截图可以放在论文列表之后,也可附在附件材料页面,只需包含期刊名称、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及单位即可。若论文数目不多,也可附上摘要,但没有必要附全文。记住:评委不会逐篇查阅已发表的论文,最好把一两篇代表作进行简单的电子化处理,以加深评委的印象。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曾庆平
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为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高等院校普遍推行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博士学位论文送审程序一般由高校研究生院寄送本单位博士学位论文到其它相关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生院或类似机构,并规定一定评阅时间(一般为一个月)要求返回评阅意见。接到评审任务的单位再将博士学位论文交付本单位评阅人进行论文评阅。评阅结束后按原程序将评阅意见密封返回原单位。评阅一本博士学位论文的费用一般为200—300元。
      目前,该制度实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开始影响博士论文答辩进度。
      问题一:评阅质量无法保证。有些评阅人不具备正高级技术职称,也没有博士学位,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基本要求不清楚;有些评阅人专业不对口或对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不熟悉,无法给出确切的评阅意见;更多的人则基本没有时间或积极性认真评阅论文,致使评阅质量大打折扣。
      问题二:评阅意见经常不能按规定时间返回。现在普遍存在规定时间已到而评阅意见迟迟不能寄回的情况,有些研究生院甚至连50%的意见都收不回,使博士生答辩和毕业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究其原因,制度设计存在缺陷。首先,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专家库,致使部分不具备评阅资格的人充当了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专家。其次,评阅送审过程存在缺陷,很浪费时间,而且送审单位往往不知道论文送到哪位专家手中,无法与专家联系并提醒规定时间。再者,专家的评阅费用与其辛勤付出极不相称。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数年时间深入研究工作的集中体现,理论精深,推导复杂;实验难度大,数据多,篇幅巨大。要对其正确性、创新性、学术水平、撰写质量等作出准确客观的评价,即使该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也需要付出极其艰辛的劳动和努力,而200—300元的评阅费用与之极不对等。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完善和改革目前的博士学位评审制度:建立分专业、以博士生导师为主体的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专家库;送审单位的研究生管理部门应能够与评阅专家保持直接沟通与联系;参照科研项目评审的有关政策合理规定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的费用标准;建立博士学位论文评阅质量跟踪体系,对专家库实行动态调整。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杜志明
(责任编辑   秦政,张杰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6909-501114.html

上一篇:花“子孙后代的资源”的思考
下一篇:再谈博士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14)
收藏 IP: 210.14.12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2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