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回信,分析了中国当时的时局,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这封信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A single spark can start a prairie fire)成为激励无数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为伟大事业奋斗的强大动力源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出自《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比喻事物始微终巨,有美好前景。分析当今智慧农业现状,我们来看看,它到底是星星之火,还是已经燎原。
1、从思想概念上来说,智慧农业已经燎原。不管从政府文件,还是科研论文,智慧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农村问题的焦点,各类会议和报告,已经充分展现了智慧农业的近景和远景,已经充分阐述了智慧农业对粮食安全、增产增收、农村农业的巨大贡献。而且不同政府建立的智慧农业示范园,不同企业建立的智慧农业概念园,不同高校建立的智慧农业实验室已经在全民领域做了非常有影响的示范和宣传。智慧农业的产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中“水肥一体化”、“农业大数据平台”等是智慧农业的集中体现,在国内“高标准农田”建设浪潮推动下,成为智慧农业的名片。
2、但是,从智慧农业定义上来看,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前文提到,智慧农业的标志是“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不是自动化和信息化,但反观我国智慧农业的建设,水肥一体化应该归到农业自动化的范畴,农业大数据平台只是农业信息化的一种表达,与“智慧农业”的本质特征还有很大差别。智慧农业的核心是“大数据”,需要从大数据甚至是“全数据”中找到农业生产的新理论,这样从根本上才能做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智慧农业的另一个核心是“机器学习”,它可以在大数据基础上,从多源信息中找到人类不容易发现的新规律,从而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管理水平,甚至做到农业生产的少人化。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智慧农业”真正的去收集大数据,应用大数据,挖掘大数据。而不是建立一个“大屏”就算智慧农业了。但要获取农业大数据,我国在农业传感器研发、农作物基本生理规律等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智慧农业核心技术应该只是“星星之火”。
3、人们对智慧农业的定义和核心技术把握不准,发展方向不够明确。智慧农业的理解千差万变,究其原因是大家对智慧农业的定义把握不准,特征理解不够,因此出现“坑农害农”的现象。前面提到,人们有的把自动化和信息化当做智慧农业,也有的在做科幻农业,这些都是容易误导大家的“伪智慧农业”。比如说,一些人经常谈“植物模型”这个概念,认为智慧农业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光、水、肥、热、气的数值公式,就能够坐享其成了。这个概念其实是不现实的。农业是以生命体为研究对象的产业,在大约40亿年的存在过程中,生命既脆弱,又强大,它在严酷的自然背景下顽强的发展了起来,在地球环境下具有足够的环境适应性(性状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其生长规律有着太多的“上帝密钥”。智慧农业不是替代人类农业生产的机器农民,智慧农业只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智能辅助工具,他需要人们去利用这个工具,提高效率,提高效果。
智慧农业,应该是“已经燎原,火候不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6: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