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农业近两年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各地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智慧农业建设迅速铺开,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再加上京东、华为、阿里和百果园等大企业的加入,智慧农业呈现一片光明之态。
智慧农业以物联网和大数据展示平台为亮点,以水肥一体化、天地空数据监测为支撑,通过产品溯源和品质差价销售,为国人展现了农业产业链结构下的生机勃勃。但是,目前智慧农业是否真正切入到了产业根本?
智慧农业说大了是产业链体系的构建,说简单了其实就是农业现代“医院”平台建设。抛开产业链体系经营模式,智慧农业从上到下、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品质的提高。如果把这些当做“问诊对象”的话,“看好病”的最根本方法就两条:一是医院先进诊断仪器的应用,二是医生经验积累基础上的“望闻问切”和“准确处方”。而这两条刚好是目前智慧农业建设的短板。
医院先进诊断仪器的目的是获取准确数据,不是简单的获取数据,因此大医院看病,往往无视小医院的仪器测量值,要病人重新检查一遍,原因就是小医院的有些设备精度差,不能准确锁定病情。再回头看看目前智慧农业建设,智慧农业的三层(感知层、传输层和数据层)建设中,大家恰恰只关注了传输层---农业物联网,忽略了感知层(农业传感器)的建设。有的人说,智慧农业中的感知层有啊,否则数据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不便在此展开,但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目前我国农业传感器的研发能力与欧美国家差距相当大,农业科研级别的传感器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因此需要引起智慧农业建设者的注意。没有准确的数据信息,智慧农业如同海市蜃楼,空中楼阁。
在获取精准农业大数据的基础上,我们要注重农业决策系统的建设。农业决策系统是农业科学家和农业耕作者共同应该面对的“农业物联网操作系统”。农业物联网是硬件,这个硬件的灵魂应该是农业决策系统。但农业决策系统绝不是目前的“数据可视化”,农业决策系统应该是在数据分析基础上的农业耕作指导系统,是能针对特定农业经营者而开发的“简易农业耕作指导平台”,是最终“农业医生”展示给农业经营者的“诊断证明和药方”。医院中一堆血项、CT、B超等数据不是给病人看的,因为病人看了也看不懂(只能增加无谓的担心和不安),这些数据是给医生看的,病人需要的是最终结果。这个方面,科研团队应补齐这个短板,应该通过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农业大数据库的基础上,完成农业决策系统的点面建设。不应简单的将数据可视化给农民,让农民“初看炫、再看悬、三看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