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usysu 海阔天空,变幻无穷;穷究其理,趣莫大焉。

博文

叶笃正与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I):开创之功

已有 4846 次阅读 2020-1-5 14:07 |个人分类:历史钩沉|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叶笃正, 全球变化

叶笃正与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I):开创之功

 叶笃正先生在芝加哥大学留学和工作期间,以“大气中的能量频散”扬名学界,该工作成为数值天气预报成功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且其理论意义深远,是后来罗斯贝波二维传播理论(大圆理论)的先导。叶笃正后又作为重要参与者和锐尔(Riehl)等人一起开创热带大气动力学研究,在博士毕业后和回国之前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在哈得莱环流和信风动力学都留下了经典的论文(Riehl and Yeh, 1950; Riehl,Yeh,Malkus,La Seur,1951)。回国后,领导大气环流和大气动力学研究,开创青藏高原气象学,在东亚大气环流、大气环流的整体动力学理论,季节突变,阻塞高压动力学,地转适应的尺度理论,大气环流的转盘实验等等方面都留下了富有原创性和深远影响的大量研究,更遑论他在培养人才方面的贡献。这些都因为他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和世界气象组织的最高奖而为大家所熟知。

过去的十几年中全球变化研究在中国作为重大研究计划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后来者往往并不知道叶笃正作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倡议发起者之一和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开创者的历史功绩,对他在全球变化方面提出的原创科学思想了解得更少。因此有必要结合文献,对此稍做梳理。毕竟开创者筚路蓝缕之功,不应当被后来者遗忘。

1979年中美签订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叶笃正作为该协定中方工作小组的三名成员之一,在中外科技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1979年他率领中国气象代表团访问美国,和美国大气科学界广泛交流。由于中美建交同时也由于叶笃正先生在美国气象学界的巨大声望,这次访问很受美方重视,在国外时我曾经看到查尼和洛仑兹参加和中国气象代表团学术交流的照片。通过交流,叶笃正先生等也意识到当时我们国家在科研上的整体落后状态,所以很快推动了国内中青年科学家到美国的访问研究,比如叶先生自己和曾庆存、巢纪平都到了无论在模式和理论方面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位于普林斯顿大学的GFDL(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一方面他们用自己一流的研究给美方留下深刻印象并赢得对方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国内对美方和国际上研究前沿的了解。

不久(1981年)叶笃正先生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受命协助卢嘉锡院长的工作,因此中断了他在GFDL的访问研究,提早回国。当时查尼报告刚刚提出不久,国际上一些有远见的科学家(包括查尼和在瑞典的Bert Bolin,后来的首任IPCC主席,等)正在酝酿全球性的研究计划。当时美国气象学家马隆(Tom Malone,和查尼、Bolin和叶笃正先生一样,也是Rossby的学生)来到中国和叶笃正先生做了多次交流,他们都同意应该开展这样的研究。因为当时他们已经年近七旬,认为当务之急是物色得力的年轻人来开展这项工作。当时,叶笃正先生已经担任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的联合科学委员会(JSC)的常委,他在大气所找到了当时还比较年轻的符淙斌研究员协助他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1984年7月,国际科联(ICSU)在加拿大召开第一次全球变化大会,研究组织全球变化国际计划的可行性,叶笃正和符淙斌应邀在会议上发表了“Climatic Change - a glob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theme” 的报告,讨论了气候变化和全球变化的联系和区别,并第一次指出10-100年应当是全球变化研究集中关注的时间尺度。[见本书编写组,叶茂根深,学笃风正-纪念叶笃正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气象出版社,2016年]

次年(1985年)叶笃正出席了在奥地利菲拉赫(Villach)召开的全球变化大会,并在会后给当时主管科技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和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写信,提出在中国开展全球变化研究的建议。1986年,国际科联(ICSU)正式批准成立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标志着全球变化领域的诞生,叶笃正先生作为该计划的发起者之一担任IGBP特别委员会的第一届委员。1988年,IGBP中国委员会成立,叶笃正先生当选为主席,并连任两届。

当时在国内对全球变化研究并不是没有反对的声音,甚至可以说面对着相当大的阻力,但在叶笃正先生的坚持下,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支持形成专项研究,如当时八五期间的“攀登计划”项目“我国未来20-50年生存环境变化趋势预测研究”,叶笃正先生亲自任首席科学家。而叶笃正和符淙斌主编的《中国的全球变化预研究》(1992)成为对近10年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最早总结和起点。而从隶属于气象学的基本问题出发,把地球的各个部分,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各种过程的相互作用,也正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核心内容。由于全球变化的系统性,叶笃正先生同时也团结吸引了全国地理、遥感、生物、海洋、水文、地质等各个学科的科学家共同参与全球变化研究。

由于叶笃正先生在国际全球变化科学界的影响力,国际的全球变化分析培训系统把其东亚区域中心放在在了中国科学院,1995年10月成立了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叶笃正担任主任,符淙斌担任执行主任。


参考文献:

本书编写组,叶茂根深,学笃风正-纪念叶笃正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气象出版社,2016年;

李舒亚: 叶笃正-全球变化研究的开创者, 人民画报,2007年第6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60191-1212971.html

上一篇:惺惺相惜: 查尼和洛仑兹的一段佳话
下一篇:叶笃正与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II):科学思想(上)
收藏 IP: 218.19.145.*| 热度|

6 杨正瓴 刁承泰 王宝民 蒋大和 张学文 檀成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2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