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pNu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opNur

博文

“红旗河”问之十三:若得云泉喷涌,何须缚住“苍龙”?

已有 6436 次阅读 2018-3-18 10:01 |个人分类:红旗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红旗河”问之十三:若得云泉喷涌,何须缚住“苍龙”?

 

© March 2018 by张洪泉

 

 “红旗河”设想之宏大,确有“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气概。从卫星照片看,自青藏高原而下的江河,形状就像是一条条长龙,“红旗河”犹如一条长链,把这些“苍龙”全部锁住。然而“苍龙”不单现于江河,也潜于地下,更行于天空,一条锁链将它们连在一起,必然对现有平衡影响巨大,需要深入研究,再加上技术上的挑战和工程的浩大,没有三、四十年恐怕难见分晓。

用“现代坎儿井”技术,是一个快捷的办法,每年节水200亿立方米,用到罗布泊及周围,就可同时使西北生态恢复到汉唐时代,若满足于这个初步结果,也就不需再做其它,但一旦尝到甜头,必不会就此止步。一个办法是把尽可能多的人口从塔里木盆地西端迁到东端,把每年超过300亿立方米的水,通过地下河引到罗布泊周围使用,西北生态就可恢复到大禹时代。如果不想过度挤压盆地西部用水,就需要从外部调入一部分水,这可作为第二步。

如图13.1所示,可考虑在青海加吾附近的黄河峡谷建一大坝,使水位提高,并形成一个大型水库,一方面可以发电,更重要的是向罗布泊周围引水。从这里绕山腰开凿一条大渠(短距离防漏容易些),在茶卡附近穿山进入柴达木盆地,把希里沟湖、尕海湖、克鲁克湖和托素湖串在一起,在托素湖附近的山口筑坝提高水位,使尕海湖、克鲁克湖和托素湖连为一体,形成第二个巨大的淡水湖。大渠继续绕柴达木盆地北缘向西北延伸至大、小苏千湖,在大苏千湖附近的峡口筑坝,使大、小苏千湖连为一体,形成第三个大淡水湖。然后在当金山口附近开凿隧洞,穿山进入塔里木盆地。

黄河上游与柴达木盆地的这几个蓄水湖水面积可达两个青海湖的水面积,具有强大的蓄水能力,那里海拔高,温度低,蒸发量小,适于蓄水,并且对周围环境具有正面的影响。因为柴达木盆地水蒸发能力弱,只需分流少量的水,就可使其生态进入良性循环。这些分流或蒸发的水量并不是损耗,而是帮助营造一个湿润的环境,使柴达木盆地内的降水量显著增加,然后被大气带出盆地,祁连山脉和河西走廊在其下风,那里的降水和径流就会相应明显增长。

 

                        图13.1.jpg                     

13.1:经黄河、柴达木盆地向塔里木盆地东端的引水设想(蓝色)

 

若每年从长江上游向黄河上游引水200亿立方米(大约为长江流量的2%),再穿过柴达木盆地引到塔里木盆地东端,结合已有的200亿立方米,可在罗布泊周围、库木塔格沙漠和吐鲁番盆地南部,再造一个如浙江省大小的繁茂生态环境(见图13.2中的绿色区域)。因着蒸发量的增大,当地的降水量会显著增加,假设每年150毫米,基于1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总的水蒸发量会达到大约每年550亿立方米,也就是单位面积550毫米,大大高于360毫米的同纬度全球陆地平均水蒸发,这会完全消除高原雨影效应,并且富富有余。在盆地以东的中国西北、华北地区,降水量大幅增加,暴雨灾害减少,人杰地灵,万象复苏,生态环境甚至好于五千年前的状态,黄河径流量将是现在的两倍以上。

在罗布泊周围至吐鲁番盆地创造一个大如浙江省的宜居生态环境,这本身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就是成本的无数倍,而其主要作用尚在盆地之外的东部广大地区,所以总的回报将无法估量,这将使华夏神州由半身不遂复归康健,国力将大增,惠泽及千代。由于干旱地区重新湿润和森林植被的恢复,对全球海平面上升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都会起到显著的减缓作用。这样的工程也将会成为全球生态改善的典范。

 图13.2.jpg

13.2:引水渠(红色)可贯串柴达木盆地北缘、塔里木盆地东端、吐鲁番盆地南缘

 

引水到罗布泊周围使用,与传统调水概念完全不同,它充分顺应自然,利用蒸发、大气流动和降水,从罗布泊这个关键节点开始,营造一个正常的湿润环境,并且从这里顺风而下,把水散布到其东部地区,使当地河流复苏、生态改善,然后再次蒸发并散布到下风更远的地方,逐渐扩散开去,好雨当春,随风润物,标本兼治,具有倍增的效果,一旦实现,其它的大型南水北调工程就不再需要了。中国大西北地区远离海洋,不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袭扰,只要水循环理顺,生态环境滋润起来,靠着其上好的土质,必然会再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佳美景象。

 

青色

 

高屋建瓴出青藏

华夏云泉溢蒲昌

洒落天河雍州*

复得青色慰炎黄

 

2017年11月22日晨

*:雍州是古代九州之一,地跨黄河河套至弱水黑河广大地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55683-1104497.html

上一篇:“红旗河”问之十二:引水绝技坎儿井,何不用在塔里木?
下一篇:“红旗河”问之十四:蒲昌能解中国梦?
收藏 IP: 72.213.182.*| 热度|

1 王庆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