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赵东升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ds0002 普及昏迷促醒,脑损伤,脑出血,脑积水,脑肿瘤,脊髓损伤,脊髓肿瘤,脊髓拴系,大小便功能障碍,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治 ...

博文

介绍一种便携式昏迷促醒技术

已有 3606 次阅读 2019-5-4 20:05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昏迷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对于昏迷患者,很多医生或者家属都束手无策,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种在家就可以使用的便携式促醒技术——正中神经刺激技术。

正中神经是手部较大的神经,在中枢支配区域占有较大面积,它是从外围到中枢神经系统的“门道”。进行正中神经刺激时,其信号可以通过体表正中神经一脊神经一颈髓一脑干一丘脑一皮质区上行传导,逐层激发各级神经元电生理活动,引发一系列的中央兴奋性效应,唤醒受抑制的神经元及上行网状激活系统(ascendingreticularactivating system,ARAS),帮助促醒。

正中神经刺激(MNS)应用于昏迷促醒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因为其在促醒方面的显著优势,国际上已大批应用正中神经刺激治疗昏迷。

1.jpg

常用刺激方法是:首先定位前臂腕关节周围正中神经,然后用酒精进行该区域皮肤清洁,让皮肤更好地与导电介质接触并减少阻抗,接着将接触面平坦的金属圆盘或条状电极贴在手腕处并固定好,最后根据需要设定参数(国内现有设备已调节好参数,家属只需打开开关,根据患者反应调节大小即可)。

截图20180313430322.jpg

正中神经刺激促醒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1. 激活觉醒核团

正中神经刺激能激活两个重要的觉醒区域一丘脑核团与下丘脑核团,丘脑核团对大脑皮质的多个区域都有较广泛的投射联系,丘脑不仅向大脑皮质发送感觉信息,还能够从大脑皮质接收信息,MNS通过刺激丘脑核团间接激活相连的大脑皮质,利于去除皮质抑制。下丘脑则是自主神经活动的高级中枢,涉及对情绪、饮食、体温、睡眠、觉醒及内分泌活动的调节,下丘脑是公认的睡眠调控中枢,其区域内存在触发睡眠的神经元,具有引导和调节睡眠的功能,与睡眠一觉醒周期活动密切相关。

2. 提高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活化神经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重要的神经营养因子之一,神经元受到损伤时,将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实验研究证实NGF通过其生物学活性使神经细胞存活率升高,并且增强神经细胞突触生长,MNS造成的复杂体验环境很可能增加脑源性生长因子,同时提高基底前脑的NGF水平,激活胆碱能系统活性,发挥保护神经元、促进突触再生、增强神经可塑性的作用。

3. 影响神经递质含量

觉醒是一个主动的神经调节过程,与神经递质的作用密切相关。众多神经递质参与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神经递质是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传递特定信息。当调控睡眠与觉醒的两种递质失衡时可产生昏迷,已知的与觉醒活动相关的神经递质有:安利新、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5一羟色胺、多巴胺、组胺;与睡眠活动相关的神经递质有:y-氨基丁酸、腺苷。研究发现MNS可引起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及乙酰胆碱、5一羟色胺和脑脊液中多巴胺的水平增加,这些兴奋性神经递质水平的增加有利促进觉醒。

4. 强脑皮质活动,去除大脑抑制,改善脑电活动

觉醒系统除了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丘脑激活系统,还包括重要的皮质激活系统。双侧大脑皮质活动受抑制,与下级中枢失去联系是昏迷的发病机制之一。去除皮质抑制,重新建立起与下级中枢的功能联系则是去除昏迷,促进觉醒的重要环节。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MNS可激活大脑皮质,而且激活区域覆盖范围广(包括运动区、感觉区、双侧岛叶、扣带回等),通过大范围皮质活动的激发有利于最大限度去除皮质抑制,唤醒沉睡的神经元及觉醒通路,逆转昏迷状况。

5. 增加脑血流灌注

脑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代谢极其旺盛,自身几乎没有能量储备能力,需要依靠血液循环的持续供应。为保证其正常代谢和生理机制,不管是在睡眠、安静还是觉醒、活动时,脑部均需恒定血液循环,脑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两个系统: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若患者在局部或全脑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症状,可影响其正常功能,严重时出现意识障碍,导致昏迷。MNS可明显提高昏迷患者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血流灌注口”,增加脑干血供””,改善脑缺血。椎基底动脉的血供改善还有利于网状结构功能恢复,增加意识。

6. 减少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神经元数量,减轻神经毒性

脑缺血缺氧昏迷患者,其大脑兴奋性谷氨酸释放可增加。谷氨酸除了其本身的兴奋性毒性作用,还会催化生成大量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NO是一种活性很强的分子,同时具有促神经细胞分化与杀伤神经细胞的作用。过多的NO可抑制多种线粒体代谢酶,同时形成强毒性作用的自由基如二氧化氮和羟自由基,两者可直接杀伤神经细胞,因此研究者认为NO是神经元损伤的直接毒性分子。研究表明,间断性MNS可以明显减少中枢神经系统楔状核内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该神经元减少后,可以减少损伤期NO的过度释放,从而保护这个重要核团内的神经元,增加意识恢复的结构功能基础。

(本文引自 廖诚诚,冯珍《正中神经电刺激用于昏迷促醒的基质研究进展》

笔者建议在脑外伤、脑出血昏迷一周后,或者病情平稳后尽早实施正中神经电刺激,不仅操作方便,主要是对损伤的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和早期促醒作用应引起神经内外科医生的重视。

    微信:1599169464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31512-1177098.html

上一篇:脑干出血虽然可怕,但还是有救的!
下一篇:脑出血后昏迷什么时候能醒?请看这个病人
收藏 IP: 36.46.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5 04: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