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学期,我担任了生实2101和中德临床医学2101班的《生命科学前沿》课程的授课任务,这是同学们进入到大学阶段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课堂上我都会收集生命科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和日常生活中联系比较紧密的科技进展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基于大一同学专业知识相对欠缺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解读,将发表在顶级期刊上的最新科技进展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授给同学们,培养同学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以下摘录了部分同学在课程结课时的感想。
(生实2101江闪)不知不觉,生命科学前沿课程已经结课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生命科学前沿是在研究生命科学中一些热门讨论话题以及还需攻克的困难研究,能够代表研究生命科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研究的最新动态。就我的理解,这门课主要讲一些生命科学最前沿的科技。下面,就是我对这门课的一点感想。
首先,这门课极大的开拓了我的眼界。记得第一节课,栗老师给我们讲的返老还童,头发一夜变白等,如果不是上了这门课,我是觉得不会相信这些能变为现实的。有些知识甚至刷新了我的认知,例如所有的男人可能是变性人、喝茶可以预防癌症等等。虽然有的以目前的技术是无法实现的,但是我相信在未来,这些不是想象。
其次,这节课也丰富了我的生物知识。我知道了如何应用CRISPR/Cas技术,也知道了CTLA-4应是一种免疫抑制分子,还知道了转基因的实质是什么。尽管我们现在生物方面的知识还不够丰富,有些东西只能看看表面,还无法知道那些技术更深层次的知识,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知识的好奇。或许以后我们从事的研究就是这些中的某一个方面。
对于我而言,这门课最好的地方在于能够激发我们对生命科学更深领域的好奇,促使我们去搞清楚哪些技术背后的原理。最吸引我的是能够喝茶的好处,原来喝茶还可以预防癌症。为此,我查了一些资料,了解到起作用的是茶中的一种多酚。总而言之,这门课程开设的非常有意义。
(生实2101李玉娇)在十六个课时的生命科学前沿的课程的学习中,我收获了许多。没有硬性规定的作业与考试,没有需要反复练习背诵的知识点,但我却感觉收获了更多通识重点课所不能收获的东西。
每个选择生物专业的孩子,大概心中都怀着对生物的热爱吧。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命科学前沿》这门课,延续了我们对生物的兴趣。大一的通识课占课程的多数,而且大部分都是考验数理逻辑、需要大量练习的有难度课程。饱含着对学习生物的期待的我面对这些“不太擅长”的课程,不免有些期望落空的落差感。但生命科学前沿这门课,让我找回了当初的一腔热血,找回了学习生物的规划与期待。
《生命科学前沿》课程中,栗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这些例子贴近生活、富有创造力,深入浅出,寓教于乐。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对生物领域的研究热点有了更清楚更深入的了解,我认为,它也能够为我将来的学习、研究生活铺明道路。
许多老师、前辈都告诉过我们,应该尽早地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规划,应该有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并为解决它而准备、积淀。而方向的确立,问题的发现,不能不建立在了解积累的基础上。在《生命科学前沿》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生命科学与人们日常健康生活的关联、诺奖的研究热门、生命科学对农业的推动作用、生物技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生命科学对人类繁育后代的帮助……让我也开始思考我的学习兴趣所在。出身农民家庭的我,对农业的现代化改造颇有兴趣。生物技术能够培育出更多优良作物、利用农作物生产有益人类疾病治疗、健康生活的药物与保健品,因此我愿意投身于此领域的研究,为社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而对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癌症等所谓“绝症”的药物与治疗技术的研究,也是我想要探索的一个领域,屠呦呦老师青蒿素的提炼让我看到了自然界物种身上无穷的药用潜力,探索与认知之路漫漫,需要踏实肯干、持之以恒,愿能有一天,“绝症”不再成为绝症。
知识浅薄、眼界短浅,平白生出这些自妄空想。但无论正确与否,现不现实,我想,《生命科学前沿》带给我最宝贵的一点,就是敢于并乐于思考这些的能力。
(生实2101刘宗一)在我的印象中,生命科学一直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它究竟能研究什么,我们到底在研究什么,我们未来将要研究什么......即使我有着对生物的热爱,这些问题依旧困扰着我。《生命科学前沿》这门课程,给了我一个清晰的答案。
在这门课程中,栗老师用出色的讲课方式,深深吸引着我:“发光植物”的近距离观察、自然界中动物自我保护的机制、身体中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竟然能成为癌细胞扩散的“帮凶”等等让人眼前一亮的现象,让我对生命科学这门学科有了更加浓厚的热爱。而最“前沿”的理论的讲解,也更让我明白社会或国家正需要的研究方向是什么,而我今后又该在何种方向上做出自己的努力。
《生命科学前沿》这门课程也让我对生物学的专业产生了强烈的信心。虽然我在高考志愿时因为对生物的热爱而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生物专业,但初高中的知识,毕竟不能让我对这门学科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可以说初高中书本上看似复杂的知识理论,通过现在的课程及产业实习,让我发现我们都有更加方便的机器,可以通过极其简单的操作就能完成。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也了解到生活中每一个方面都值得研究,甚至是每一朵花的生长,都可以人为的控制使它更加与众不同。
但老师也无数次的强调,上课时讲的内容总是很快,但实际的研究并不轻松。每一个结果的发现,都是科学家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努力而产生的。每一个课题的研究,同样是极其困难。同时,我们在研究一项工作时,要选择对人类最有益的。如研究药物时要尽可能的将它的成本降到最低,将副作用控制在最小,科学发展是为人类而谋福利,优秀的成果决不能被某些“邪恶”的科学家所利用。生命科学的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
《生命科学前沿》这一课程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我仍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科学研究绝不能坐在井底仰望天空,而应该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砥砺前行。
(生实2101黄绍宗)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是自小就有的,但一直是懵懂的,模糊的,一直不知道大致的方向在哪里。读到高中,翻开选三的课本,基因编辑、细胞融合、胚胎切割、克隆、蛋白质工程……生命科学最美丽的样貌逐渐展示在我面前,我才开始明白自己想学的是什么,想做的是什么。但这始终只是书面上的知识,直到遇见栗茂腾老师的这门课,我才对生命科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课上的内容既充实也接地气,往往都是从生活中的一许许小事中开始讲起,讲生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让我们看见了生命科学,让我们接触到了真正的前沿。前沿在哪里,前沿就在一夜间突然多出来的一丝银发;前沿就在韵苑食堂的烟火气中;前沿就在满天飞舞的红枫叶中。前沿就在我们的诞生,成长,成熟,衰老,在我们的目之所及,心之所向。
但前沿往往是看不大见的,是栗老师的风趣幽默且通俗易懂的讲解将我们所忽视,畏难的前沿栩栩如生地展示在了我们面前。影响最为深刻的是发光的植物种子,口感独特的萝卜甘蓝,逐渐下滑的精子质量等等。这门课让我们对生命的机理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对前沿的领域有了粗显的认知,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明显的规划。
生物学一直被传为“四大天坑”之一,在走入这个专业时,说没有迷茫是不大可能的。但生命科学前沿逐步打消了我的顾虑,它展示了一个超出我预想的多彩的生命世界,展示了生命科学光明的愿景,展示了我们每一个人可能的潜力和未来。“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这句话从小就在我耳畔回响,虽然现在生命科学正逐渐崭露头角,但我相信,生命科学的未来在于每一位“生命人”,在于我们的自信,在于我们的努力,在于我们踏实的每一次迈步。
最后,我很荣幸能遇见栗老师的这门课,走入这满是志同道合的人们与欢乐的课堂。
(生实2101曾涛)高三以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我会学习生命科学专业,也曾经“diss”过“四大天坑”——生化环材。而如今我却在华中科技大学的生实班里,努力成长为一名生命科学前沿的探索者。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在此我也要感谢栗老师在这个过程上的助力。
转变的开始是在高二的寒假,新冠病毒正在中国爆发。亲身真切的感受到疫情对生活的影响;见证生命科学和医学一步步扭转局势;了解病毒的作用机制;这都在一步步改变我对生命科学领域的看法,第一次觉得生命科学好像也没那么“坑”。
最重要的还是栗老师的现身说法和生命科学前沿研究介绍,当真是重新塑造了我对生命科学能力的看法——原来在卵细胞受精时会有10亿锌原子爆发;原来人类和动物伙伴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会互相影响对方的基因;原来贵如普洱茶和金线莲也能通过生物技术实现增产。通过生命科学前沿课,我重新认识了生命科学改变世界的能力;重新认识了它利用生物的神奇;重新认识了它和我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也更加坚定了成为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探索者,领军者的目标。
(生实2101唐睿)随着内容丰富而又有趣的生命科学前沿课程慢慢落下帷幕,尽管内心万般不舍,不舍对前沿知识的探索,不舍对生物科学应用的赞叹,更不舍栗老师的幽默风趣,但我还是十分感谢与这门课程的相遇,感谢选择了生命科学。通过这门课,我对生命科学前沿的认知逐渐明晰,也就更能切身体会“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这句话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在入学伊始,我身边就充斥着“生化环材,四大天坑”一说,而我也由于对生命科学不够了解,仅仅将其理解为对生物的基础研究,却不知其应用而感到些许焦虑。但在栗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仰望了诸多获诺贝尔奖的行业巨擘;尽情畅想生命科学的美好前景;我们浅析了学术顶尖杂志《Nature》,《Science》,《Cell》等的诸多文章;也切实体会了生命技术的生产运用。我们每一个人都受益匪浅,这堂课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科学视野的开拓,更是科学素养的提升与科研意识的启迪。
生命科学前沿是在研究生命科学过程中的一些热门讨论话题以及需要克服的困难研究,能够代表研究生命科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研究的最新动态等等。以科学问题为研究中心,以研究热度为核心是其发展前提,而基因结构,分子水平,病理药理等则是其主要研究方向。这也正说明了其理工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性和其在科研创新领域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也是对“前沿”二字的最好诠释。
在这堂课上,令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中科院神经研究所刘真老师潜心实验,日复一日,不避寒暑辛苦练习猴卵母细胞去核,最终实现克隆猴“中中”“华华”的问世,为神经科学,疾病研究等领域带去了绝佳的实验材料,也必将推动其蓬勃发展。而这,也正是生命科学前沿研究的真实写照,是其严谨性和挑战性的体现。
还有栗老师 “口感不错”,脆生生,甜津津的萝卜白菜,萝卜甘蓝和令人眼前一亮的植物荧光蛋白……轻描淡写却难以掩盖其背后苦心经营,刻苦钻研的日日夜夜,让我看到了生物科学也可以平凡但不平庸,如此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付老师与紫杉醇的故事同样发人深省,在囫囵吞枣了许多科学论文后,我们迫不及待想要稍微窥探一下背后的努力。而付老师给了我们这个机会,系统全面的向我们介绍了背后的科研历程,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条通往科研的大门,令人神往。两位老师课后的耐心解答,同样为我的科研梦点亮了一盏灯。
虽然生命科学前沿课程已经结束,但课堂所学却会常伴在我日后的科研路上。今天,我们通过这堂课学习前沿知识;明天,生命科学前沿也将由我们缔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