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aotenghus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maotenghust

博文

《生命科学前沿》课程结课感想(二) 精选

已有 5590 次阅读 2022-1-15 09:45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本学期,我担任了生实2101和中德临床医学2101班的《生命科学前沿》课程的授课任务,这是同学们进入到大学阶段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课堂上我都会收集生命科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和日常生活中联系比较紧密的科技进展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基于大一同学专业知识相对欠缺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解读,将发表在顶级期刊上的最新科技进展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授给同学们,培养同学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以下摘录了部分同学在课程结课时的感想。

(生实2101丁霞)对于我来说,我觉得生命科学前沿是一门有趣的课程,即使有些东西可能我并不明白它的机理,但是它仍然能够让我听了大为震惊,并且开拓了我的眼界,让我了解了平常不容易知道或者没有时间去了解的事,所以同时它也是一门有意义的课程。

首先,我觉得老师的教学方式很有趣,生动形象,幽默诙谐。在课堂中,老师与我们的互动较多,这样能够激发我们的兴趣,让我们能够有参与感,课堂氛围感十足。记得有一次课前,老师带了一株发光植物,关起灯来,让我们近距离观察那株发光植物,后来在那节课上老师就讲到了发光植物的相关知识,由于课前的小活动,我们上课时也能对相关知识有了更好的理解,我觉得这种教学方式十分有趣和有效。同时,我觉得老师很负责任,教学严谨,十分认真。因为每次老师讲课的内容都是近段时间的一些科学成果,有些甚至可能是讲课当天或者前一天发表的研究,老师都将它整理成了PPT给我们讲授,并且每一节课老师都尽量将这些研究或学说讲的通俗易懂、明明白白,让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这些学说,开拓我们的眼界。

当然,这门课程也十分特别。因为它讲述的都是一些前沿的技术或者近段时间发表的一些学术研究、学说,我们可能有些时候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原理,而且有时候可能都没有听说过那个专业名词,所以说这是一种特殊的体验,但同时它也能够让我学到很多新奇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总之,我觉得生命科学前沿课程给了我前所未有的上课体验,是一门非常有意义且有趣的学科。

(生实2101黎佳慧)《生命科学前沿》课程,是我见过最特别的课程,给了我最特别的课堂体验。第一次上没有课本的课,第一次在课堂上学习最新的科学,第一次游玩式地学习科学知识,第一次在课堂上思考一些未知的事情……《生命科学前沿》课程,带给了我很多第一次,也教会了我很多除了知识以外的东西。

它教会我思考,关心生活。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哪怕是看似荒谬难以实现的事情,哪怕是别人口中无用的东西。比如,人真的会一夜白头吗?还记得老师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坚定地举手为不可能投了一票,还觉得这是只可能出现在影视剧里的情节,可事实让我大吃一惊——世界上其实是有一夜白头的例子的,我不由得为自己的无知而窘迫羞愧,也学会反思自己的眼界和思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存在即合理,我们应该对任何事物都保持怀疑的态度,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并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它告诉我科学虽严谨,但并不枯燥无味。每次上《生命科学前沿》课程,我总控制不住嘴角的弧度。令人大开眼界的事例,生动有趣的知识,以及栗老师手脚并用的全身心讲解,带给我无穷的乐趣,也让我发现了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比如,男生送给恋人的花真的是玫瑰花吗?初见此问,我不得一惊,什么意思?难道玫瑰都是骗人的?事实是,玫瑰花期短,月季花月月开放,而送花的事年年月月日日时时可能都在发生,所以……还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看到的真的是枫树吗?仔细思考,诗人坐在车上可以看到,说明树有一定的高度,需要停车,说明距离不近不远红色的叶子,很可能是枫树,看来诗人还是比较诚实的嘞,原来还能这样品味诗词,真是大开眼界,原来,对同样的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如此不同的体验,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

不知不觉,《生命科学前沿》课程就结业了,但是,它并没有结束,它教会我的东西,会一直陪伴我,一起生活,成长。

(生实2101陈重坤)上完生命科学前沿这门课我心中最大的感想是,生命科学竟然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了吗

我的初高中就是很直接的应试教育,对于生命科学我的理解还停留在课本和一些网上的新闻而已。可是课本是十几年前出版的,对于手机和电子设备甚至一年就是一次更替,那这十几年对于生命科学来说究竟有多长?它到底发展到什么地步了?这些对于当时的我都是未知的。而网上的新闻更不用说,为了让普通民众看的懂只提取关键成果和现实意义,甚至有些媒体夸大捏造事实,一点也不严谨。从里面了解到的生命科学终究只是冰山一角,甚至可能会对生命科学产生错误的理解。而在生命科学前沿这门课,栗老师会用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再用科学的论文和报道,准确地解释。

人真的可以“返老还童”吗?玫瑰花可以发夜光吗?西游记中齐天大圣的“拔毛变猴”真的存在吗?正是这样一个个看似荒诞离奇但是却可以体现现在发达的生命科学的问题,把同学们的目光全部抓住,这些技术中的很多名词其实我们在初中高中的书中就见过,甚至有些技术的原理看起来十分简单,不就是在DNA的某个地方加入一串序列再填一个启动子吗?但实际去实现和筛选却要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生命科学也绝对不是嘴皮子说说,必须要去动手去做,然后才可以发现问题和困难,再去攻克它。

了解前沿的生命科学有用吗?我觉得是有的,我们不是单纯去学习科普而已,我们虽然只是大一的新生,但再过两三年我们就要前往推进生命科学的主战场了,如果不了解现在科技的发展我们又该从何下手?通过了解生命科学前沿,知道当前技术发展,才可以继续向前推动啊。也正是由于这门课,很多同学都或多或少找到了自己未来要研究的方向,找到了方向,再通过努力学习基本知识去进步,想要去最后去实现得到成果。

有人说生命科学前沿这门课没用,他们说这门课也没有考试,也不是什么有用的基础知识,还不如多做几道微积分来的划算,可是就像栗老师一开始说的一样,很多人想去上这门课都不能上。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这门课可能会带来真么好处,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量大,种类杂,甚至有很多虚假信息,当有专业的生物学教授去搜集相关前沿知识进行判断解读,还能联系本校项目进行说明,得到这些信息该是多么方便。这门课很特殊,特殊在它很“多变”,因为有可能就在上课的前一天晚上有一个重要成果就出现了,栗老师也说,这门课是他特别不好上的一门课,如果是上植物学的课,随便拿老的课件甚至不需要备课就可以讲,但是这门课不一样,它具有时效性。科学就是未知的,也许今天你觉得是对的明天就有人证明它错了,也许现在的不可能下一秒它就可能了。所以这门课所带来的潜在的知识的价值可能比那几道数学题来的更大。

(生实2101刘菁峰)前不久,生命科学前沿课程结束了。仍然记得,每周四晚上,在主讲老师栗茂腾教授的富有趣味,多姿多彩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许多与生命科学前沿相关的知识,真实感受到了生命科学的神奇与魅力。老师授课过程中,引用了诸如《科学》、《细胞》、《自然》等国际学术权威报刊,而且有关每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方向被频繁地提及,全方位、多角度为我们讲述了当今生命科学的研究方向,拉近了我们与生命科学前沿的距离,让我感受到原本高高在上的诺贝尔奖仿佛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在上课过程中,我了解到了每一个生命诞生的惊天动地,认识了一些身体衰老的机制原理,有关“一夜白头”的产生原因的研究更是生动有趣。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癌症的治疗让我看到了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的紧密联系,脑连接图谱研究,狗与人的相互作用和选择让我看到了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切实相关。此外,还有雄性和雌性生物细胞性别基因的决定原理,人和大多数动物的生理活动(如睡觉、呕吐等)的作用,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会发光的植物,苹果梨,萝卜甘蓝,油菜花色,发光小猪等),生命科学在医药和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治疗不孕不育,试管婴儿),体细胞克隆的突破和发展,基因治疗(如艾滋病,地中海贫血,利用转基因动植物和微生物生产药用或生活产品,器官移植),遗传物质的种类与研究,生物进化与合成生命,和生命伦理学的相关介绍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将生命科学前沿的庞大和丰富为我们展现出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了生命科学前沿这门课程,我的心中感慨很多。首先,生命科学的定位在我的心中变得更加清晰。没人可以否定生命科学的前沿性,但作为一门理科基础学科,生命科学给大众留下的大多是一些“高大上”,遥不可及的模糊形象,本人曾经也深受大众思维的影响。通过这门课程,我切实感受到了生命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其次,生命科学在我心中的形象提高了很多。生命科学是丰富有趣的,是科学严谨的,是造福人类的,更是以人为本的。作为对生物最本质的特征——生命的研究,生命科学不是脱离群众的。最后,生命科学是大势所趋,是国家所需,不仅要求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还对相关人员的道德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生命科学对于人类亚健康的作用意义重大,如何防病于未然是今后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也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可触碰伦理道德的红线。

生命科学意义深远,在学习完该课程后,我心中对于生命科学研究的渴望愈发强烈。我坚信自己今后能在其中发挥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19332-1321159.html

上一篇:20220115——山慈菇(Iphigenia indica Kunth)
下一篇:郁金香染海棠丝
收藏 IP: 211.67.28.*| 热度|

12 周忠浩 王安良 宁利中 帅凌鹰 黄永义 王德华 刘军 谢维 吴斌 陈万浩 郑永军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