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aotenghus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maotenghust

博文

"春早送娇羞,姹紫依风袅"!话说山茶、油茶、茶梅和茶树区别! 精选

已有 10065 次阅读 2018-11-24 11:02 |个人分类:辨识植物|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春早送娇羞,姹紫依风袅"!话说山茶、油茶、茶梅和茶树区别!最近,有不少朋友和同学拍了花瓣为白花的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纷纷问我是不是山茶花。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介绍宋代诗人陆游写的《山茶》这首诗,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这首诗的中的东园三月绿丛又放数枝红明确提到了山茶开花时间,至少是在3月份还可看到山茶开花。实际上,山茶开花时间为1月到3月份,而现在看到的开白花的山茶科植物并不是山茶花,而是油茶,其花期为当年9月份到第二年2月。

171244f67q16j7ojup7no6.jpg

除山茶之外,油茶、茶梅和茶树这几种植物也是非常常见的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山茶属植物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其中茶树大家应该最为熟悉,自古以来,茶就是民众喜欢的饮品,《客来》诗云:客来正月九,庭迸鹅黄柳;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茶叶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最早可见《神农本草经》中的描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树已经完成了基因组测序,据报道茶树基因组十分庞大,基因组序列有约3.02亿个碱基,共有36591个编码基因,基因组的解析对于促进提高质量的茶品种的育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油茶等的种子含油量高,且油茶籽油中含有高含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亚麻酸,是食用油及工业用油的主要来源等;除此之外,山茶属的山茶、茶梅等种类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是重要的绿化植物。在非开花季节,这几种植物叶片形态比较类似,本属植物的叶多为革质,羽状脉,有锯齿,具柄,少数抱茎叶近无柄等。很多朋友都对它们之间的区别不是很清楚,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差异还是较明显。

山茶属的山茶、油茶、茶梅和茶的花期和花的形态存在明显不同。首先花期存在差别,这几种山茶属植物的花期均在秋冬季节,常见茶树和油茶一般在9月份开始开花,一直持续到次年2月份;茶梅花开隆冬季节,其花期一般在11月至第二年年1月,而最常见的观赏植物山茶则是1月份开始开花,持续到至3月份。

其次是花朵的着生方式和大小存在差异,油茶、山茶和茶梅的花均为顶生,而茶的花往往1-3朵腋生;花瓣数目存在一定的差异,山茶和茶梅的花一般具有花瓣6-7片,而茶和油茶的花瓣则分别为5-6片和5-7片。花的大小和花瓣性状存在一定差别,山茶和油茶的花朵一般比茶梅和茶大一些,比如油茶的花瓣一般为倒卵形,先端凹入或2裂,长和宽分分别为2.5-3厘米和1-2厘米;山茶花的外侧2片花瓣近圆形,长2厘米,茶的花瓣则为阔卵形,长1-1.6厘米;而茶梅的花瓣一般为阔倒卵形,大小不一。花的颜色也存在差异,油茶和茶一般花瓣为白色,而山茶和茶梅的花瓣一般为红色或粉红色为主,也少见白色。落花的形态也有差别,山茶花一般是整朵地凋落,而茶梅则是是一片片地散落,油茶花落花形态介于二者之间,有的花整朵凋落,有的花则片片散落。

最后,山茶和油茶属于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茶树野生种为小乔木状,而成年茶梅和茶则为灌木;成年山茶和油茶要比茶梅高很多,一般来讲成年山茶和油茶高可达15米和8米,而茶梅只有高达3米左右。这几种植物的叶片均为革质,叶片性状均为长圆形或椭圆形,但是叶片大小和细节特征有所不同。茶梅叶片一般长3-5厘米,宽2-3厘米,而山茶、油茶和茶的叶片相对较大,山茶的叶片长5-10厘米,宽2.5-5厘米,油茶的叶片长5-7厘米,宽2-4厘米;茶的叶片长4-12厘米,宽2-5厘米。叶色也有所不同,山茶和油茶叶片颜色相对较浅,而茶梅和茶的叶片颜色较深。叶缘锯齿锋利程度不同,油茶叶片边缘有细锯齿,有时具钝齿,触摸有扎手的感觉;而山茶、茶梅和茶叶缘边缘均有细锯齿,但锯齿较为圆滑,触摸无扎手的感觉。

171329zdlw53c7iwbbjh8i.jpg

在这几种山茶属植物中,山茶由于其花大、花色丰富而被作为观赏植物广泛栽培,除了单瓣之外,多为重瓣,以下展示一些常见山茶花,供大家欣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19332-1147951.html

上一篇:20181125——棱果花(Barthea barthei (Hance) Krass.)
下一篇:20181126——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收藏 IP: 211.67.31.*| 热度|

10 杨正瓴 张晓良 孙杨 黄永义 高峡 康建 王启云 zjzhaokeqin shenlu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 0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