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卫生间的水龙头上挂着两条毛巾,它们述说着一幕悲剧。她们的女主人就在这逼仄的学生宿舍的卫生间里,佝偻着死去了。杨元元。一名30岁的女研究生,就是悲剧的主角。在她身上汇聚了弱势群体的特征:贫困、负担、无助、压抑……但这些都不是致人死命的必然原因,因为有无数活着的人也陷于类似处境,而杨元元依然年轻,并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在死亡前,她甚至还勉强去参加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排演,特意打电话给母亲让她放心。看得出,对于生命,杨元元不至于毫无留恋。
我们知道,杨元元是一个要强而坚强的姑娘。虽然家境贫寒,但她独力承担起供养母亲和幼弟的重担,在此同时,她还延续自己的学业。我们有理由相信,杨元元姐弟的成绩和人品都不错。杨元元毕业后几年就还清了贷款,还考上了公费研究生,她弟弟也靠助学贷款在北京知名大学就读。必须承认我们的教育援助制度在发挥作用,确保了杨元元姐弟这样的贫困子弟获得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也是他们改变命运的主要希望所在。令人扼腕的是,杨元元已经无限接近目标,却不能走到彼岸,其原因只能从贫困之外去寻觅。
抛开家庭背景,杨元元大学毕业后的经历很典型——打工赚钱还贷款。她当过英语培训讲师,卖过保险,这样的工作缺乏稳定性,压力大。鉴于杨元元由于助学贷款未还清,一直没拿到毕业证书,也有可能是这个原因,她无法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7年的底层打工经验,让杨元元决心通过考研来提高竞争资本,并从武汉来到更发达的上海,寻找上升的机会。
就算研究生在上海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但杨元元已没有机会去努力了,因为两个月的研究生生涯,已经让她失去信心。她对母亲说,奋斗这么多年,人生还是这样。她提到别人自杀的时候评价道,家里那么有钱也自杀。现在回顾,那时的杨元元已经深陷对人生的困惑。对于这个层面的困惑,曾被驱赶出门也罢,遭遇到另眼看待也罢,已经不重要。因为人只要对生有信心,就不会因折辱而想不开,特别是杨元元这样久经困苦的人,白眼和挫折不会是第一次遭遇。重要的是,面对困惑的女儿,一个没什么文化的老妇人无法开解她的抑郁。
一个在别人眼里,穿得有点土、总是和母亲同进同出同住的杨元元,在2009年11月26日早上,独自离开。她的母亲由于违反学校规定,两周前搬离了她的宿舍。学校为杨元元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为杨母介绍了廉价的住处,唯一遗憾的是,学校没有给杨元元解惑的途径,而这个疑惑,又岂是杨元元一个人的呢?
读后感: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一次次被人震惊的消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不过我们应该学会坚强,学会勇敢,学会斗争。真的很痛惜,愿逝者安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