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li's Spac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iligong

博文

有感

已有 3888 次阅读 2010-10-8 08:53 |个人分类:想想写写|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这次经历中饶毅还发现,在国内成长起来的科研人员比海归科学家更按国际标准行事。在支持他的组里面,有几个专家是国内成长起来的。不支持他的两个 组里的专家,基本都是海归。“评审的和被评审事先联系、事后一道吃饭,这明显违规,不符国际惯例。但在中国却成了标准,而且奉行这样标准的多数是海归”。

  所以他们在社论中写道:“无须陈述科学研究和经费管理中的伦理规章,因为绝大多数中国研究界的权势人物都在工业化国家接受过教育。”“这种潜规 则文化甚至渗透到那些刚从海外回国学者的意识中:他们很快适应局部环境,并传承和发扬不健康的文化。”所以,在饶毅看来,如果目前状况没有改变,越来越多 的留学生回国后会努力争取改善我国科技体制的猜想是不成立的。”

       这是从前面转载的文章中摘出来。是个很有趣的观点。如果确实是这样的(我还不在能够判断这一点的level上),那么有一种解释是:如果自觉不能适应中国科研体制的留学人员,就不会选择回国了。

       我认识一些跨在国内和国外两边的科研人员,他们在国外有份faculty的工作,但是一年到有3~6个月是在国内晃悠,挂上国内各种学者、计划的名,国内负担他们的往返机票,国内食宿,还有一笔即使是相当于他们在国外薪水来说也是相当不菲的补贴。他们一方面带来了一些新学术思想,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也像吸附在中国科研体制上的水螅。当一件事情有利有弊的时候,就很难判断它是否合理和是否应该继续存在下去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4427-370792.html

上一篇:如何做测试
下一篇: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第二版)上架了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