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疫情发展,有一个问题必须考虑,就是防护用品的供应是否能跟得上?现在防护服和口罩都是一次性的。这种从西方来的一次性的观念在用量不大的时候是安全的,但是一旦遇到特大疫情,总会有物资供不应求的可能。同时打量的用过的废弃物需要处理也是一个不小的污染源。
我建议我们的专家认真考虑经过消毒重复使用的可行性。
我们知道这个2019nCov病毒,不耐高温, 水温56°C浸泡30分钟就可以杀灭。那么防护服用七十度左右的热水(防护服的材料可能不耐受更高的温度)清洗,再用这样的温度烘干,应当可以重复使用。由于材料可能不耐更高的温度,只能用这种相对比较低的温度来消毒。N95口罩不能清洗,是否可以用紫外线消毒然后用烘干机烘烤30分钟,是否可以保证安全?哪怕重复使用三五次,也可以大大缓解物资供应的紧张状态。总比许多地方实际上供应不上不得不权变好得多。
希望中央防疫领导小组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其次,防疫的一个重点是否应当放在普遍使用紫外线消毒,隔断病毒传播上。
我认为我们解决任何问题,都要首先考虑充分使用已经成熟的技术手段,至于其他手段,也许对未来有用,但是这一次可能来不及。比如疫苗,特效药,都应当研究,只要有可能就应当投入必要的力量。但是防疫恐怕指望不上它们。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新的疫情是靠特效药或疫苗控制住的。SARS不是,历史上多次出现的鼠疫也不是。 特效药和疫苗,的确是病毒的克星,但是没有这些也还是要战胜疫情。
鉴于几乎所有的病毒疫情都在天气变暖太阳的紫外线指数增高后消退,我们可以推断,紫外杀毒是主要因素。但是现在是江南的阴雨连绵的季节。没有阳光,湿度很高,病毒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比较长。
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人工紫外线消毒来阻止疫情扩散。现在,一个普通家用紫外灯的强度就超过太阳几倍,只要充分利用应当能够阻断疫情。
建议每一个病房都安装一个空气循环消毒器。这样既可以比较充分的消毒室内的空气,同时可以防护人员不受紫外光的伤害。这就从病毒的源头大大减少了病毒的浓度。在病房的周围,候诊区都普遍进行有效的紫外光消毒。力争把这些最容易传播感染的地方的病毒浓度降下来。也可以提倡家庭采用紫外消毒设施。当然同时要大力普及紫外线的科学知识,防止不必要的伤害。
这里面也有值得研究的问题,比如这个冠状病毒对紫外线有没有特别敏感的频率波段。至少要证明我们采用的紫外线是有效的。
此外据报道,SARS时期研究出来的“重组人干扰素ω”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药物。但是目前并未大批量生产,既然已经证明有效,就应当大胆使用啊!这也是我们自己的成熟的技术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