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y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ngyj

博文

企业真的已经成为中国研发活动的主体了吗?

已有 2483 次阅读 2016-8-18 16:0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企业真的已经成为中国研发活动的主体了吗?

(宋永杰2009.6)

    2007年中国R&D经费中70.4%来源于企业,而且R&D经费的支出72.3%在企业,与欧美等国相比差别不大,实际上从2005年开始情况就基本如此,单从数据上看应该说企业已经是中国研发活动的主体,但为什么中国科研成果的转换率、企业的科技竞争力、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仍不理想呢?

    成果转换率低是中国科技活动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企业研发主要应该产生专利,但中国专利的绝对数量和质量与世界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2007年国内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所占比重分别为26.1%和10.6%,其中还有一些属于非职务发明;反观国外,日本2004年国内的发明专利的申请占到当年申请总量的89.7%,韩国2005年的国内发明专利的申请占到当年申请总量的65.7%。我国近期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在50%左右,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近期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多超过70%。

原因之一:统计结果的可靠性

  统计数据的真实并不代表统计结果的可靠,因为真实的数据也可能由于分类的不同而影响最终结果的可靠性。2007年中国企业的研发经费中有96.1%都用于试验发展,而试验发展与技术改造活动甚至是某些情况下的生产活动等是不太容易划分的,因此可能存在国内外统计口径不一样的问题造成中国企业的R&D投入和支出被高估了。

原因之二:企业外壳下的独立事业单位

    中国的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将一些部委变成了企业集团,如原子能院就是中国核工业集团下属的全额事业单位,象这样的单位还很多。企业外壳下的独立事业单位的R&D支出究竟该算作企业的还是研究机构的呢?由部委转变过来的企业集团许多尚未能完完全全的转变为市场经济中独立运作的企业集团,其下属科研院所的活动与下属企业生产有些不能很好对接。

原因之三:科研单位数量多,研发规模小

    中国的科研单位数量庞大,据统计至少要有1万多个,所以虽然总投入不低,但由于投资分散,再加上条块分割又造成重复投资,所以研发的规模难以上去,因此产出也就不理想。

原因之四;跟踪模仿多,自主创新少

    虽然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活动,但以跟踪模仿为主,自主创新的少,所以难以申请专利,也难以掌握核心技术。

原因之五:研发活动需要一定的积累

    研发活动需要一定的积累才能取得突破,并不是钱投入上去了成果就会立马随之而上。

原因之六;部分研发活动缺乏效益

    有些研发活动可能由于立项时考虑不足或实施不力或市场竞争不规范等原因,使其难以产生预期效益,比如成果不成熟、缺乏经济竞争力、研发团队凝聚力弱、遭遇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不能得到很好保护等情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10449-997233.html

上一篇:科研不能成为高耗产业
下一篇:国家科学技术管理机构的变迁
收藏 IP: 168.160.158.*| 热度|

2 黄仁勇 ljx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 1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