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991年初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军队以一种前所未见的模式快速赢得胜利,展示了出乎意料的压倒性优势,因而这场战争也被视为改变现代战争模式的分水岭。隐形战机、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oint Surveillance Target Attack Radar System,简称JSTARS)、精确制导武器和全球定位系统等一批源于DARPA的高科技武器无疑是这场战争的明星,并将DARPA从幕后推向前台。这可以从作为美国社会和时政关注热点晴雨表的《纽约时报》自1950年代以来对DARPA的报道可见一斑。下图为截止于2015年10月22日通过《纽约时报》开发的“编年史工具(Chronicle Tool)”搜索“DARPA”或“ARPA”一词的使用频率变化。一时DARPA成为媒体的焦点,甚至连《花花公子》这种杂志也对DARPA进行了报道。如果追溯这些“明星”武器的起源,其中多数较集中地始于1970年代DARPA设立的研发项目。然而,在1960年代中后期,美国国防部高层对DARPA的状况极为不满,曾很认真地考虑过撤销这个机构,其中包括国防部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和副部长赛勒斯•万斯(Cyrus Vance)。
实际上,1970年前后是DARPA(当时称ARPA)辉煌历史上最灰暗的时期,以致当时其职员感觉ARPA是一艘即将沉没的船(Sinking Ship)。这种低迷的氛围来自于几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首先,美国国会于1969年11月通过了由参议员迈克•曼斯菲尔德提出的曼斯菲尔德修正案(Mansfield Amendment),要求国防部仅对那些“直接与具体军队职能或行动有明显关系”的项目提供支持。该修正案针对的目标之一就是ARPA,对其资助大学基础研究的项目带来了较大影响。其次,1969年12月,国防部将ARPA移出五角大楼,迁往距五角大楼数十英里远的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市一座租借的办公楼。而此前,ARPA局长的办公室位于五角大楼E环的第三层,与国防部长为邻。五角大楼由A至E五环组成,位于E环的办公室可以看到窗外的风景,一般为美军高级领导人(包括国防部长)办公场所,尤其是E环的第三层。DARPA局长卢卡西克在近40年后的访谈中戏称ARPA变成了远赴“西伯利亚”的流放者,而此前是国防部的宠儿。随后,1972年,ARPA改名为DARPA,其中“D”代表“Defense”以强调其国防相关性,强调以国防部的技术突破为使命。而在此期间,由于一些早期总统钦定(Presidential Issues)项目逐渐成熟而转移,以及新问题缺乏,其经费预算跌入历史最低谷(尤其是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话)。更为糟糕的是国会在那段时期一直压缩DARPA预算需求,其中1970年压缩比例达11%,1973年达12%。那么,DARPA是如何走出低谷,开启其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 18: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