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乍一看,标题似乎有违常理,Nature杂志可是号称当今杂志中最注重论文原创性的杂志之最,其超高的影响因子更令无数作者趋之若鹜,如果说这个杂志不相信原创,那究竟哪个杂志才更能发掘原创性论文呢?然而,最近被弄的灰头土脸的投稿经验推翻了这一心目中的神话。其实原本我倒没那么特别崇拜Nature 和Science,因为知道气象这个行当的著名论文很少来自这两个著名杂志,气象又是较小的学科,能够得到两大杂志青睐的机会寥寥无几。但由于近年产生了一个对ENSO循环理论认识的新想法,再加上国内评价体系对Nature的热捧,不由不让人动“凡心”啊。仔细研读Nature的目标,说的很明确,发表论文的第一准则就是要报道原始科学研究,再就是有突出的科学重要性包括巧妙的克服难题方式以及吸引广泛读者眼球。另外,Nature还有一个对非英语国家作者的很大利好,那就是他们并不十分看重论文初稿的英文写作水平,有专门的团队可以协助解决加工英语问题。当然,对我这个初投者来说最大的问题莫过于自己的主张是否能得到同行的认可。所谓ENSO循环是指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在2-7年内周期性交替出现,其变化原因通常被认为是热带内的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所致,但在守恒的气候系统中高低纬度的热量交换是不可或缺的,它必然或多或少影响ENSO循环,仅局限于热带内的这种解释很显然是现行ENSO(延迟振子模型)理论的一个缺陷,另外,利用现行的理论很难准确预测何时这两种现象出现和消失,更说明现行ENSO理论是不完备的。我的工作就是描述如何找到热带外地区的强迫因素可以来“有效”的影响ENSO循环从而完善(或建立新)ENSO理论。这应该是再“原创”不过的研究了,且具有明显“开拓性”特征,由于ENSO现象对全球的气候变化都有很大影响,该研究也将肯定会对ENSO的预报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ENSO可能给各地带来的恶劣天气直接涉及到日常生活,不仅相关研究人员对此感兴趣,也应该引起很大一部分公众的兴趣。个人判断拥有这样主题的文章基本符合Nature目标,此外,如何用观测资料找寻热带外地区的影响绝非易事,不然早就会有相应的研究出现了,太平洋地区的海洋资料匮乏是个大难题,如果没有巧妙的处理方式绝对追踪不到这种外来强迫证据。所以当我学习和运用所能掌握的各种知识,透过重重叠叠的掩盖发现并充分确认这种热带外的大气强迫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后我还着实兴奋了好一阵子,按对高质量杂志一般的投稿经验,这类有充分科学依据的论文无论如何最终都应该被录用的。我决心探索一下Nature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持(容忍)原创文章的发表。我胆大妄为的尝试以独著的形式来投稿,在文章的表现方式上特别下了功夫,力求达到简化对复杂问题的描述,尽可能通俗地解释ENSO循环的新动力学机制,文字方面修改了数十遍,当时几乎耗尽了所有的精力。投稿出去过后1周内,毫无悬念的被拒了稿,不送审的理由很简单大概都是套话,无外乎你的文章不是因为在科学上出了什么问题而是由于稿件过多所致,希望将此稿投到专业杂志进行评审云云。后来稿件几经碾转刚刚在Tellus A上登了出来,评审人给出了高评价。为什么原创性如此之强的论文被连一点考虑的余地都没有就拒稿了呢?难道真的是评审编辑不够专业而不好判断吗?就此我回过头来又重新阅读了Nature的关于杂志的说明部分,没错Nature的目标是有对文章原创性的要求,但令人玩味的是其科学宗旨在悄然发生变化,Nature 创刊之日(1869年11月11日)到2000年的宗旨为:
It is intended,FIRST, to place before the general public the grand results of Scientific Workand Scientific Discovery; and to urge the claims of Science to a more generalrecognition in Education and in Daily Life; And Secondly, to aid Scientific menthemselves, by giving early information of all advances made in any branch ofNatural knowledge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by affording them an opportunity ofdiscussing the various Scientific questions which arise from time to time.
上述科学宗旨保持了131年,请看2000年以后的宗旨如下:
First, to serve scientists through prompt publication ofsignificant advances in any branch of science, and to provide a forum for thereporting and discussion of news and issues concerning science. Second, toensure that the results of science are rapidly disseminated to the publicthroughout the world, in a fashion that conveys their significance forknowledge, culture and daily life.
你会惊讶的发现前后差异竟这么明显。前者强调了科学成果的重要性,要的是极为重要的开拓性成果,而后者强调了吸引广泛关注的科学成果的快速普及性。前者更令人激动人心,具有震撼效果,让人感觉Nature真正是为科学而生的杂志更接近我和大多数人对Nature最原始的感性认识,而后来的好像对原创性的要求弱了很多,追求公众效应,商业气息浓了。猜想并总结失败原因为:投稿Nature不要过分相信杂志对文章原创性的要求,不要以为越具有开拓性潜力的文章就越有希望被青睐,更不要独著,编辑更倾向拥有更多知名度的作者群发表的文章,因为我是以前在ENSO理论方面从没有直接成果的“无名小卒”,编辑不会轻易相信“没有思想束缚”的“外行”会突然冒出重要成果。总之,Nature不再会为了单纯追求出版开创性文章而投入过多的精力,物力,它所最为注重的是出版物所最快能换取的反响和名声。
144年以前Nature曾经的封面冠有的英国诗人伍兹华斯的著名诗句:“To the solid ground OfNature trusts in mind that builds for aye.”—WORDSWORTH,您不觉得现在的Nature是不是距此越来越远了?好的,下回给Nature投稿时一定要注意总结的这几点。
-----------------------------------------------------------------
后记:这篇论文在被接受的当天(大约1个月之前)高兴之余写了此文,后经修改形成以上文字,也可能会被认为有标榜之嫌。从Nature被拒稿后到Tellus A的出版,除了文字的修改,文章的框架、结构和图表其实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但确实出现了小的(无关大局)统计错误,审稿人之一曾经抱怨有一节的文字他反复读了N遍才理解其中的含义,并给出了那一节的总结文字,这也说明让别人了解你所认为已经写的很清楚的文字有多难,因为审稿人很可能在上述情况下出现理解偏差,因怕负责而拒稿。从这点讲Nature的拒稿也算情理之中。至于这篇文章到底能够有多大影响力,不远的将来会有答案的。在此声明这篇博文仅是拿来给大家分享的自己个人的研究札记。有空的话我会详细给出后续投稿过程以及文章的大致说明。刊登文章的网址为:http://www.tellusa.net/index.php/tellusa/article/view/2243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