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王季陶
昨天新京报电子版发表了一篇记者郭少峰所写的报道[教育部:科研勿以论文数量“排座次”], 副标题是. 明确反对各种简单化科研排名, 要建立符合哲学社会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体系.
教育部提出,从根本上改变简单以成果数量评价人才、评价业绩的做法,摒弃简单以出版社和刊物的不同判断研究成果质量的做法。教育部还明确提出反对各种简单化的科研排名。
也反对: "SCI论文被视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GDP,目前已成为衡量大学、科研院所和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最重要的甚至唯一尺度"等严重情况.
尽管教育部是针对哲学社会科学说的, 其实这样的意见精神对其他理工科也是同样适用的. 确实需要端正或建立正确的人才, 研究成果等的评价标准, 决不能简单化.
教育部:科研勿以论文数量“排座次” 明确反对各种简单化科研排名,要建立符合哲学社会科学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体系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教育部昨天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教育部提出,从根本上改变简单以成果数量评价人才、评价业绩的做法,摒弃简单以出版社和刊物的不同判断研究成果质量的做法。教育部还明确提出反对各种简单化的科研排名。 教育部表示,正确认识《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等引文数据在科研评价中的作用,避免绝对化。此前人大校长纪宝成曾提出,仅关注SCI和SSCI发文量,是不可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 一位高校老师介绍,SCI论文被视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GDP,目前已成为衡量大学、科研院所和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最重要的甚至唯一尺度,评职称、申请经费、评奖、晋升乃至评选院士,几乎都与此挂钩。该老师还透露,像《中国社会科学》所获得的科研小时或积分都比较高,不同的学术期刊刊发的论文、不同的出版社出版的著作,累计的科研小时或积分是不一样的,但只要有论文刊发或著作出版,就是会有科研考评累计的。 依照这份意见,教育部要针对人员、项目、机构、成果等不同评价对象,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等不同研究类型,论文、著作、教材、研究报告、普及读物、非纸质出版物等不同研究成果形式,建立健全符合哲学社会科学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体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