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宇宙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学雷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从事宇宙学研究

博文

为什么名牌会败给山寨

已有 4999 次阅读 2009-6-13 08:49 |个人分类:科教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我的“人才计划的倒金字塔”一文下面,有一位朋友留了这样一段话:

[13]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Guest [2009-6-11 14:12:35] ip:116.228.3.* 
大家的目光大多聚集在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上,生命科学、航天科技,海龟、土鳖、终身教授...
看到大家讨论这些,我不禁有一个困惑:我们载人航天都能实现了,可为什么一些基础工业一直没有什么起色?
我们连一个经济耐用的剃须刀罩网都生产不出来~
机加工的精度一直是个老大难,材料性能的提升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高品质的轮胎、齿轮,高品质汽柴油的提炼,高性能的发动机,甚至一个高品质的螺丝刀,... 这些对我们都是一个挑战!看似很基础的东西,却一直限制着我们。
人才计划存在一个倒金字塔,我们的工业基础是不是也存在一个倒金字塔?
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的时候,可不可以对基础学科也能多一些关注,多一些投入。
衷心希望我们的科技更发达,我们的工业基础更雄厚,通过不断加大的教育投入,使我们的科技发展更迅速!

这确实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对工业了解不多,也许认识不一定准确,但依我之见,其实我们并不是造不出高质量的剃须刀罩网和螺丝刀来——我们有制造卫星的技术能力,还造不出这些小玩意吗? 这里恐怕更多是体制上的原因。

早年计划经济的时代有种说法叫“出口转内销”,市场上有时会出现这种商品,立刻大家就会来抢购,虽然转内销的原因往往是质量上有瑕疵或者式样过时,但这些东西在国内市场上往往还没有,或者其质量明显更好一些。后来这种说法虽不常见了,但其实这个国内国外的差异亦然存在。我在美国留学期间去超市买东西,大多数日用品都是中国造的,这些产品虽然往往比美国、欧洲、日本产的东西质量差一点点,但比在国内买的同类产品质量要好得多,而且有些方便有用的产品虽然是中国生产的,但在国内根本就没有卖的,而其价钱也并不贵。可见,这里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没有这个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而是这些产品没有能占领国内市场。

为什么优质产品在市场上会败给劣质产品,名牌会败给山寨呢?这恐怕就是经济学上的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如果对质量没有严格的要求而一味追求低廉的价格,那么商家势必通过牺牲质量而节约成本以追求更大的利润。在国内市场上一些质量非常差的产品既然能卖得出去,企业就没有动力去生产更好的产品,就算企业有更好的产品销售商也不进货。在美国的市场上,一方面消费者宁愿多花一点钱而追求质量,另一方面商家也受到比较严格的监督,特别是消费者有可能起诉商家而获得巨额赔偿,或者诉诸媒体而使有关的产品卖不出去,因此总的环境就决定了产品质量不可以太差。在这种要求下,其实中国厂商是照样能够提供满足质量要求的产品的。但是回到我们本国,由于缺乏监管,再加上大部分消费者收入低,往往首先追求低价,其结果就是产品质量极其低劣。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加强对商家的监管,同时建立使得消费者比较容易反映、了解产品质量以及索赔的机制。但是,一方面我们国家常常是有法不倚,相关部门不履行他们的职责,另一方面确实我们的收入也非常不平衡,一大部分消费者收入很低,最关心的是价格而非质量,这样也就不可能对质量有太高的要求。

再回到跟我们学者关系更近一点的问题上来。这里也同样有过质量要求的问题,如果学术标准松弛,就会导致整个风气变坏,就算有些学者想坚持高标准也是不可能的。

前几天看到新闻中提到吉林松原的大规模作弊,一个考生竟然把另一个考生的卷子抢过去抄,致使这位被抄者没能答完题!你可以想象这个考场里显然大家都在公开作弊,不作弊的人反而吃亏。难怪一位平素严格要求自己孩子的家长也嘱咐孩子,要是大家都在抄那自己也可以抄点!是啊,如果别人都在那抄而自己还非要独树一帜按规矩答题,那岂不有点滑稽可笑了吗?

如果可以通过抄袭、剽窃、伪造数据而毕业、晋级、获奖,被查出之后也不了了之而不给与严厉的处罚,那谁会老老实实遵守学术规范?如果评价标准只看数量而不管质量,谁会认真做研究?可这就是中国学术界的现状。

所以,对学者的评估一定要由一流的同行学者来做,而绝不能让本身就是靠一堆垃圾论文发迹的伪学者来做。对一流研究所、大学的评估,应该请一流研究所、大学的领导者来做,而绝不能由只会“数字化管理”的行政官员来做,否则只会越评估越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61-237936.html

上一篇:没道理的牛顿第二定律——李政道先生的小故事
下一篇:中央大学顶撞蒋介石的故事
收藏 IP: .*| 热度|

4 刘锋 曹天德 zhangxp andrewsun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7: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