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guanz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guanzhong

博文

伽利略故乡,斜塔城比萨 精选

已有 9371 次阅读 2022-4-26 15:29 |个人分类:欧洲各地|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高关中(德国汉堡)2022/4/26

从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坐火车西去,大约一个小时就到了80公里开外的比萨城(Pisa)。下车的乘客中,挎着相机、背着背包或提着旅行袋的各国游人比比皆是。出了车站,有的问路步行,有的搭公共汽车,有的跳上出租车,但都奔一个方向,去瞻仰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Torre Pendente)。

离开车站北去二三里,穿过几条不太宽的老街,来到古城西北角。一出街口,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坪广场,一组洁白精美的大理石建筑巍然屹立,令人眼明心爽,最抢眼的就是那座久已扬名天下的比萨斜塔。它像一支粗壮的玉笔,斜插在绿茵之中,古拙而又秀美。逐渐走近它,仰观高耸在流云之间的塔顶,又觉得它好像一座摇摇欲倒的山峰,以雷霆万钧之势向你逼来,使你心跳加速,产生一种岌岌可危的感觉。比萨斜塔正是以这种斜而不倒的奇特造型,吸引来全世界的万千游客。

斜塔原来是作为教堂的钟楼而建的,与旁边的大教堂、洗礼堂和墓园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大理石建筑群。塔身呈圆柱形,直径约16,连顶部共8层。除底层外围是厚实的墙壁外,从第二层开始,外面一圈有回廊,每层回廊周围用30根大理石柱环绕,显得玲珑剔透,造型十分美观。每根石柱的上端都饰以很考究的兽头石雕。顶层尤其经过匠心雕琢,像全塔的一顶王冠。塔顶的钟,原来是有人定时爬上去敲打的,现已改为电动,只须在塔下按动电纽,钟便来回摆动敲响了。

来到塔下,可以看到塔基一侧已下陷约两米多深,整个塔身向南严重倾斜。据测量,塔顶偏离中心已达5.2米。但是顶层比较端正,看得出来,当初的建筑师有意作了矫正。尽管如此,这座平顶圆塔从北边测高达56.7米,从南边测只有55.8米,相差近1米,看上去实在令人担忧。

为什么会造这样一座斜塔呢?有人说,当初建造者故弄玄虚,有意将钟楼建成倾斜状,以显示其绝妙的技巧和吸引游客。对这种说法,我们一笑置之。这种传说固然浪漫且富戏剧性,却未免过于离奇。事实上,塔身倾斜是地基沉陷不均匀的结果。

12世纪初比萨大教堂落成。1173年,作为大教堂配套工程的钟楼开始动工兴建。由于比萨位于阿尔诺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承受不住石塔的重压。动工后12年,第三层刚建成,负责这项工程的建筑师博南诺·皮萨诺就发现塔身已开始倾斜,于是不得不停工。这一停就是80多年,然后由另一位著名建筑师迪·西摩内接手续建,筑到第七层。他曾经设法修正塔身倾斜度,但收效甚微。

1284年,西摩内去世,斜塔的建造再度延搁。直到1350年,才由托马索·皮萨诺完成全部工程。他曾加以测量计算,证实该塔虽然倾斜,尚无倒塌的危险,于是加盖了塔的最高一层,并把这一层做了矫正,因此今天我们看到塔顶向正中歪过去了一点。塔的倾斜违反了建筑师们的意愿,但结果却使它别具风格,成为引人入胜的世界名塔。

20世纪初,开始对斜塔进行科学测量,证实它的倾斜度的确以每年一毫米的速度在继续增加。如果不采取措施,这座已有800年历史的古迹总有一天会轰然崩塌,成为废墟。

为了保护斜塔,意大利有关方面已于1990年向游人关闭此塔,并在第二层用两条不锈钢索缠绕加固塔身,又在1993年,为斜塔底座加上水泥套,其中还使用了670吨铅,希望以此能抑制斜塔的进一步倾斜。这些措施效果如何,人们还须拭目以待。

使比萨斜塔声名远播的另一个原因,是意大利伟大科学家伽利略曾在塔上做过有名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这位科学家1564年诞生于比萨,从小就有广泛的兴趣,17岁进入比萨大学就读,25岁就在该校任教。他曾研究出第一台放大33倍的望远镜,以此观察天体,获得很多新发现。人们赞誉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他在研究物理学时,对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著作中“物体下落速度与重量成正比”的理论产生怀疑。为了让事实说话,伽利略登上斜塔,让两个重量相差10倍的铁球从塔顶同时落下,结果同时落地。这一实验一举推翻了禁锢人们思想近2000年的亚里士多德学说,开创了实验物理的新时代。因此,伽利略被人们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从此,比萨斜塔更加名噪全球,连每个中学生都知道它的大名。

可惜,现在斜塔四周已围上铁栅栏,游人再不能登上294级盘旋而上的石阶到塔顶,亲历伽利略当年的境况。一位教授说,为保护斜塔而关闭的措施似无必要,要知道,斜塔本身重达1.4万多吨,而登上100人才不过七八吨重,与塔重相比只是九牛一毛。现在要求重开斜塔的呼声越来越高。

来到塔前,却不能登塔,难免使人产生几许遗憾,但不妨到斜塔旁的大教堂(Duomo)里面去参观一番。这座教堂也与伽利略的科学生涯有关。堂内那份精雕细琢的高贵叫人看得发呆,坐着,怎么也不愿走开。实在不得不佩服伽利略,他当时就是在这里作礼拜时,观察到青铜吊灯的来回摆动具有周期性。在这么浓厚的宗教气氛中,他想到的仍然只是科学。由于这一发现,伽利略提出了摆动原理,导致后人发明了钟摆,造出可以精确到秒的时钟。为了纪念这位大科学家,人们把至今仍高悬在教堂中央的青铜大吊灯称为“伽利略吊灯”。

大教堂西面的洗礼堂(Battistero)是一座圆形穹顶白色大理石建筑物,直径34,外貌好像一顶缀满宝珠的皇冠。大教堂北侧为墓园(Camposanto),外墙同样用大理石砌成,内部一圈回廊围成长方形庭园,像个封闭的四合院,但规模大得多,长达126,宽为52。这洁白晶莹的四大建筑构成一组宏伟壮观、均匀和谐的宗教建筑群,被视为中世纪的建筑奇迹,所在的广场因而得名“奇迹广场”(Campo dei Miracoli)。

在惊叹之余,人们不禁会提出疑问:比萨只有10万人口,在意大利名城之中并不算大,如何能创造出这样宏伟的建筑奇迹?究其原因,要说到比萨历史上的辉煌。中世纪时,这里曾是繁荣的海港,建立起强大的城邦共和国,在地中海一带举足轻重,与威尼斯和热那亚分庭抗礼。当时,撒丁岛和科西嘉都在比萨城邦的统治之下。比萨还派出舰队,参加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为夺取耶路撒冷立下功劳。作为回报,比萨人的商业足迹拓展到了东方,成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经济空前繁荣。正是在这样的盛期,比萨利用其雄厚的财力,兴建起宏伟的大理石建筑群,为后人留下一份丰富的文化遗产。

可惜由于外患内乱,再加上泥沙冲积,离海岸越来越远,港口地位被邻城里窝那取代,比萨的昔日雄风早已不复存在。尽管如此,比萨作为意大利重要文化中心的地位却始终没有动摇。建于1343年的比萨大学,是意大利最古老、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现已发展到3万学生。这所学府历史上以伽利略而骄傲,20世纪又以费米而自豪。费米出生于罗马,毕业于比萨,是现代意大利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曾荣获诺贝尔奖。1939年因受法西斯迫害,他移居美国,后来领导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实验型原子反应堆,为原子弹的诞生及和平利用原子能奠定了基础。

今天的比萨仍保持着中世纪古城的风貌,充满了神奇的魅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每年来观光的游客数以百万计。斜塔旁边不远那一字排开的几十家专门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店铺,就是旅游业带给比萨最明显的标志。那里出售的精美画册有十几种文字的版本,中文版也在其中,由此可见游客来源的广泛。对于游客来说,买一本精美的风光画册,再买上一个精致的斜塔模型,是比萨之旅的最好纪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32375-1335728.html

上一篇:德国最早的大学城——海德堡(Heidelberg)
下一篇:荷兰英雄的大学城——莱顿(Leiden)
收藏 IP: 77.8.223.*| 热度|

12 张俊鹏 陆仲绩 史晓雷 姚卫建 刘全稳 吴斌 张士宏 吴国林 张晓良 刘钢 史永文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