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guanzh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guanzhong

博文

《德语文学翻译大家——巴蜀译翁杨武能》序言和目录

已有 4303 次阅读 2019-1-19 17:56 |个人分类:人生旅途|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杨武能, 巴蜀译翁, 文学翻译

 

照片:新书立体封面

照片:新书封面设计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9/1/19

序言      

2015年秋,有一天文友杨悦发来电子邮件,说她父亲邀请我到重庆参加“杨武能著译文献馆开馆仪式”。这让我想起与杨武能教授的首次接触,那是在2013年,我亲眼目睹了在德国魏玛举行的隆重授奖仪式,歌德学会把歌德金质奖章授予杨武能教授。这在中国德语界是第一次,是对杨教授几十年致力于中德文化交流,把全副精力献给翻译事业的最高奖励。当时我采访了杨教授,写出报道“译坛巨匠荣获歌德金质奖章——杨武能教授传奇”,引起了国内外不小的反响。通过采访,我对杨老的事迹有了一定了解,非常敬佩这位“德语界的傅雷”。于是我立即回复杨悦文友,一定参加杨武能著译文献馆的开馆盛会。

我自己主要是搞史地写作的,重点放在各地风土和人物传记,2014年底刚刚出版了《写在旅居欧洲时——三十位欧华作家的生命历程》,后来又出版了《大风之歌——38位牵动台湾历史的时代巨擘》。我想,根据杨老的成就造诣和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的显著地位,完全够格给他单独写一本传记。我采访过杨老,对他的人生轨迹和成就有一定的了解;自己在德国生活30多年,懂德语,写过《今日汉堡》、《德国风土大观》和《德国精神》,对德国各方面的情况有一定了解,又写过传记类作品,并经常为华文报章采访报道,这些都是做传的有利条件。于是毛遂自荐,最后得到了杨老的首肯。他说,原来国内有作家,有意写他的传记,但因为不懂德语,对德国了解有限,没有答应,这次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你。

这样,金秋时节来到重庆参加杨武能著译文献馆开馆活动的时候,我就把写传记的任务放在心上,除了写报道外,还两次仔细参观了文献馆,把大量第一手资料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开馆仪式后,蒙杨老祖籍武隆县邀请,考察游览,寻找杨老的“根”,又搜集到大量材料。杨老的弟弟杨武华赠送我一本家史《杨氏家风》,又蒙杨老赠送《薪火·桃李集》和《感受德意志》、《译翁诗草》,后来还收到了杨悦寄来的《圆梦初记》。加上我手头已有的杨译作品集《德语文学精品》,以及杨武能主编的《德语国家中篇小说选》(上下集)和他选编的《海涅抒情诗选》等书籍资料,就开始了工作。其间又参考了杨悦姐妹收藏的《杨武能译文集》11卷及其它译著,以及《三叶集》、新版《走近歌德》和《德语文学大花园》等杨老著作,使写作得以顺利进行。

201510月份开始我就开始阅读相关材料,仔细进行梳理,经过反复思考,并不时与杨老、杨悦通话,微信联系,进行沟通,多次讨论,12月份基本敲定传记的框架。最后确定把传记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谈人生,一部分讲劳绩,也就是成就。全书细分为19章。

人生部分以杨老所说他的人生6阶段为基础,即南大本科、川外任教、社科院研究生、德国访学、川外副院长、川大博导;前加上家世童年,后补师友、家庭和人生回眸,分为10章。

劳绩部分从第11章起,把杨老对歌德的译介研究放在头一章,这是他一生最突出的成果。其次是扬老对Novelle的推介,他在中国有率先推介之劳绩。接着介绍杨老对海涅等人的诗作、对《格林童话》,对以《魔山》为代表的德国现代文学的译介。这样总共分五章来介绍他的翻译成就,这是杨老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事业重点。然后把他自己的文学创作成就、在翻译理论和比较文学方面的建树分别列为三章,最后再用一章总括杨老的辉煌成就及其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历史地位。书末还有附录,包括杨老在德国获奖时德华媒体的报道,全文在国内难以见到,因此收录在内,末尾是杨老的著译目录、在国内外核心或权威期刊发表的论文目录、简历和年表等。

具体化为目录的框架得到杨老的首肯后,就开始了紧张的写作。这样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书得以杀青。有了初稿后,杨老又安排我到重庆、成都进行采访,并建立了微信 “采访”群,以便我与相关人员联系,并发来了他多年来与学者名流的通信扫描照片。感谢杨老各位亲朋好友、弟子们的热情帮助,得以进一步充实传记的内容。

笔者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是大历史的一部分。对杨老所经历的事件,当时的环境、背景,也略加叙述,这样便于年轻一代阅读与理解。

书名《德语文学翻译大家 巴蜀译翁杨武能》有德语文学四字,因此对杨老所翻译过的作品,对原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在德语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有意着墨,较细地加以介绍。

杨老是翻译大家,就要重点叙述其翻译成就,对杨老翻译事业的经验,如有系统,抓重点,非经典不译,如抓住恰当时机发表论文和作品,紧抓翻译不放松,靠成果说话,等等,都予以详细的叙述。希望给后来者以启迪。

笔者力求使本书具有可读性,生动性和知识性。希望读者通过这本书,对杨老的人生及其翻译事业的成就得到较全面、较深入的了解;也可增加一些对国内德语界、翻译界、学术界、出版界、高校和研究机构,对德国的情况,特别是对德语文学和名家情况的了解,以开阔眼界。

特别要感谢杨老,在关键问题上的点拨,在内容上的回忆增补,对文字的亲自审核;感谢杨悦、杨熹姐妹和杨武华先生,提供了大量书籍资料和鲜活的材料。还要感谢顾正祥教授、熊辉教授等学者,以及杨老的师友们、同学们、学生们,在各方面所给与的热情帮助。

最后要说明一下,尽管笔者各地采访、梳理材料,认真写作,书中难免还有不足乃至谬误之处,这些完全由笔者本人负责。本书首先在欧洲“布拉格文艺书局”出版,印数只有几百册。作者有意把此书作为“征求意见稿”,先在小范围发行,给大家,特别是杨老的亲友、同好、弟子们,拿出一个供讨论的底本。希望经过充实内容,精心打磨后能在国内出版。事实上,杨老在中国文学翻译史上是标杆式的人物,新近又荣获中国翻译界的最高荣誉奖项——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像这样的翻译大家,一本传记太少,希望本书的出版,抛砖引玉,能够引起各方面更大的兴趣和重视,从而出现更多有关杨老的传记和研究作品。

 

                                                        高关中,20181121日于德国汉堡

 

 

                           

序言

 

引子,从杨武能著译文献馆隆重开馆说起

 

第一章 家乡和青少年时代

1.1、祖籍武隆:今旅游胜地,昔穷乡僻壤

1.2、祖辈筚路蓝缕,从武隆到重庆

1.3、平凡而出色的父母

1.4、自幼聪颖上学早

1.5、在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成长

1.6、高中立志向,要做翻译家

第二章 就读南京大学

2.1、从西南俄专转南大

2.2、著名学府南京大学

2.3、德语教育重镇

2.4、那些年,想好好学习也不容易

2.5、图书管理员竟是“中国研究日耳曼学的元老”陈铨

2.6、师从叶逢植,课余搞翻译

2.7、提高文学修养,走上译研结合路

2.8、小三姐舒雨

2.9、南大以杨武能为杰出校友

第三章 任教四川外院

3.1、俄专升格川外

3.2、走上川外讲坛

3.3、《世界文学》与李文俊张佩芬夫妇

3.4、文革袭来

3.5、重逢叶逢植,又做翻译梦

第四章 社科院研究生院

4.1、负笈北上,大龄考生跃龙门

4.2、社科院办研究生院

4.3、“黄埔一期”

4.4绿原力挺,主编主译《德语国家短篇小说选》

4.5、研究生就译书多本

4.6、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写条目

4.7、活跃在北京文化圈

4.8、供职“翰林院”

4.9、抓住时机写歌德

第五章 感受德国

5.1、初登国际学术讲坛

5.2、初到德国的震撼

5.3、海大的访问学者,热心的德博教授

5.4、洪堡基金会伴终身

5.5、多次在德研修,主攻歌德研究

5.6、在欧亚美多国参加国际日耳曼学会世界大会

第六章 担任川外副院长

6.1、“席勒与中国·中国与席勒”国际学术研讨会

6.2、发掘卫礼贤,在川外创立国外中国学研究所

6.3、改版川外学报

6.4、学院升格四川外国语大学

6.5、藏书赠母校,创办歌德研究所

第七章 在四川大学当博导

7.1、调入百年学府川大

7.2、创办欧洲经济文化研究中心

7.3、埋头译歌德,硕果何其多

7.4、译协作协挑重担,马识途成忘年交

7.5、老树发新枝,培养比较文学博士生

7.6、弟子们谈恩师

7.7、受聘西南交大,领衔国家社科基金大项目

第八章 师友情浓

8.1、学贯中西的导师冯至

8.2、南方的德语界宗师——张威廉教授

8.3、文化昆仑钱钟书

8.4、博学大师季羡林

8.5、与作家王蒙的来往

8.6、外交家翻译家戈宝权

8.7、北大德语系教授严宝瑜

8.8、民间翻译家钱春绮传奇

8.9、译坛双璧,傅惟慈和董乐山

8.10、自学成才的翻译家——刘荣跃

8.11、民间藏书家,友情故事多——王新川

8.12、惺惺相惜——德华学者顾正祥

第九章 杨家亲情

9.1、贤妻良母——夫人王荫祺副教授

9.2、事业有成写作忙——大女儿杨悦

9.3、经济工程师——小女儿杨熹

9.4、《杨氏家风》——兴旺的家族

第十章 回眸人生

10.1、弟子贺恩师与《薪火·桃李集》

10.2、六阶段三飞跃,圆了自己的中国梦

10.3、译翁的人生感悟

 

      第十一章 歌德译介研究为重点

11.1、歌德:世界级大文豪和思想家

11.2、歌德在中国的传播:第一代郭沫若,第二代冯至

11.3、歌德研究的第三代:杨武能阶段

11.4、《少年维特的烦恼》,新译印数过百万

11.5、新译博大精深的巨著《浮士德》

11.6独立译成4卷《歌德精品集》,抒情诗及其他

11.7、主编《歌德文集》14

11.8、歌德研究成果丰硕

11.9、剧作家席勒与杨译《阴谋与爱情》

11.10、德语文学的奠基者莱辛和《莱辛寓言》

第十二章 率先引进Novellistik理论,系统译介德语Novelle

12.1NoveIIe——德语文学多姿多彩的奇葩

12.2、编选《德语国家短篇小说选》和《德语国家中篇小说选》

12.3、志异小说作家霍夫曼与《赌运》

12.4Novelle的真正奠基者克莱斯特及其小说

12.5、《施笃姆诗意小说选》和《茵梦湖》

12.6、“写中短篇小说的莎士比亚”——凯勒

12.7、迈耶尔历史小说选《护身符》

12.8海泽对NoveIIe的贡献

第十三章 译介海涅抒情诗

13.1、德国抒情诗与汉译

13.2、大诗人海涅和诗作

13.3、翻译海涅抒情诗,主编海涅精选集

13.4、《里尔克抒情诗选》

第十四章  杨译《格林童话全集》

14.1格林兄弟与童话之路

14.2、“译林”李景端,诚邀译童话

14.3最全的格林童话译本有特色

14.4、艺术童话《豪夫童话全集》

14.5、翻译更多的童话

第十五章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翻译

15.1、盘点德语诺文奖

15.2、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

15.3、刘硕良约稿译《魔山》:20年翻译记

15.4、诺奖得主海泽与《特雷庇姑娘》

15.5、诺奖得主黑塞与《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第十六章 不忘作家梦

16.1、文学翻译之路:《圆梦初记》和《译海逐梦录》

16.2、用东方的眼和心《感受德意志》

16.3、向文学爱好者展示《德语文学大花园》

16.4、歌德诗传:《野玫瑰——歌德抒情诗咀华

16.5、开比较文学先河之作:《歌德与中国》

16.6、研究歌德的学术名著《走近歌德》

16.7、德语文学、文学翻译、比较文学的研究结晶:《三叶集》

第十七章 翻译实践出理论

17.1“译者主体说”,翻译家是文学翻译的中心和主体

17.2、翻译家、作家、学者“三位一体说”

17.3、文学翻译必须是文学

17.4、文学翻译评价标准:“美玉与蜡泥”

17.5、关于复译的看法

第十八章 开比较文学之先河

18.1、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平行研究”

18.2“影响研究”的范例:《歌德与中国》和《Goethe in China

18.3、“平行研究”:首提“德语文学是思想者的文学”

第十九章 翻译成就和历史地位

19.1、德译界的傅雷:从11卷《杨武能译文集》迈向20卷精品集

19.2、杨武能的翻译和学术成就

19.3、在中国翻译史上有显著地位

19.4、唯一荣获德国三大奖项的中国学者

19.5、华夏译界第一馆:杨武能著译文献馆

 

附录

1、译坛巨匠荣获歌德金质奖章——杨武能教授传奇

2、杨武能著译目录

3、在国内外核心或权威期刊发表的论文目录

4、杨武能简历

5、杨武能生平及著译年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32375-1157986.html

上一篇:[转载]高关中推出新作《德语文学翻译大家——巴蜀译翁杨武能》
下一篇:笔耕传记文学,六书写作体会
收藏 IP: 77.6.6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18: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