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届韩国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部分与会者合影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6-09-12
夏末秋初,我来到韩国参加了两个研讨会,深深感到韩国人的热心,感到中韩文化交流的重要。
事情要从去年在香港举行的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大会说起。会上我见到了韩国老朋友朴宰雨教授。他经常参加海内外举行的各种华文文学会议,我们见过好几次面了。这次我们聊起了韩国的名胜古迹文化和海外的华文文学,聊得特别开心。朴教授谈到韩国曾多次举行韩中文化交流会议的事,我非常感兴趣,如果有机会参加,看看外国人组织的国际研讨会,长长见识,也是人生一个经历啊!果然今年年初,韩中教育文化论坛组委会发来了一个邮件,说今年举行庆州国际学术大会,主题为“韩中FTA(自贸区)和语言文化交流的未来”,要求提交一份5000字以上的论文。看到这个消息,又高兴,又担心。这是一个好机会,可是写什么呢?突然想到,庆州是新罗古都,正巧和中国的古都西安是友好城市。我出生成长于西安,熟悉这座古都,也曾到韩国游览,特别喜欢古城庆州的风貌和文化氛围,干脆就介绍比较一下两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和特点,叙述一下近年来两地的热络交往,提出进一步的展望。就这样,上交了一份8000多字的论文《庆州与西安,文化遗产和交流》,不久得到了大会的正式邀请。
庆州国际学术大会
9月1日,我飞抵韩国京城首尔,入住仁寺洞IBIS酒店。2号清早,海外来的与会者一起乘车,中午就赶到了位于韩国东南部的庆州。
下午1点半,国际学术大会在东国大学庆州校区元晓馆举行。首先由韩国中国言语文化研究会会长魏幸复致开会辞,他说韩中两国隔海相望,长期保持着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频繁交流。从2015年12月FTA(自贸区)生效以来,在各个领域发展可谓突飞猛进。这次大会共有来自韩国、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泰国、马来西亚、加拿大和德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教授、专家、学者和作家60多人参加。济济一堂,盛会空前。
在东国大学庆州校区总长李大元教授的代表讲话后,中国驻韩大使馆教育参赞艾宏歌博士致词。他说,中韩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友好往来源远流长。2015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近3000亿美元,人员交流超过1000万。中韩友好关系发展为两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特别是中韩自贸区的正式生效为进一步促进中韩合作提供了更大机遇。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韩中教育文化论坛自开始举办以来,通过学者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为推动中韩人文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论坛能够借鉴以往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动各国学者之间实质性交流与互利合作,为促进中韩学术和文化交流互鉴,提高汉语教学水平做出积极贡献,为两国友好关系不断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接着首尔孔子学院(全球第一家,2004年创办)院长、成均馆大学李浚植教授介绍韩国孔子学院的情况,大会开幕式就此结束。与会者集体合影留念后,基调讲演(即主题演讲)开始。
没有想到,我被安排为主题演讲的第一个,真令人诚惶诚恐。这大约是因为新罗文化与我国盛唐文化处于同时代,而庆州与西安同为古都,又是友好城市的缘故吧。我在演讲中介绍比较了这两座古都。指出,西安与庆州都是古老的文化城市,唐代文化和新罗文化在两国历史上都放射着璀璨的光辉。两个城市都很重视古城保护,西安有世界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城墙和世界遗产兵马俑,庆州甚至有两个世界文化遗产,即庆州古城,佛国寺和石窟庵。在古城保护方面,庆州做得特别出色,而西安市内在城市改造的时候,拆掉了不少老街区,真令人可惜。
近年来西安与韩国的来往日益密切。在西安的韩国企业达到100余家。三星集团(Samsung)在西安建成投产了一座巨大的半导体工厂,生产闪存芯片。韩国在西安已设总领事馆,常住西安的韩国人超过5000人,每年访问陕西的韩国人超过25万。西安已开通到韩国首尔和济州岛的航线,乘飞机两个小时就到。1994年西安与庆州正式结为友好城市。20年多来,双方交往日益频繁。2014年10月30日,象征着西安与韩国庆州两市友好、人民友谊的纪念雕塑在西安东郊浐灞生态区城市广场揭幕。然而尽管西安和庆州是友好城市,但双方关系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希望能加强对庆州和新罗文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和两国人民间的互相了解。
大会主题讲演共三人,其他两位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金立鑫教授演讲“韩汉时体情态的类型”,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汉语与韩语的异同;韩建国大学林东锡教授解析汉语中的双音词,以利于韩国人学习中文。
下午3点以后直到9月3日全天,大会进行分组分专题发表论文和讨论。其中包括“韩中自贸区与韩中交流”、“文化”、“文学”和“语学”四个专题。我参加的是“文化”或“文学”专题,不少题目都饶有兴趣,如山西作协董大中和杜颖娜探讨“孝与东方文化及其未来”,泰国崇圣大学范军介绍“奎章阁藏本《型世言》”、使我知道韩国保存有类似三言二刻的中国古代小说,中国文化大学陈爱丽分析“西方文学对台湾文学的影响”,马华文化协会戴小华介绍“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现状”,苏州大学汤哲生根据小说《北极风景画》和《塔里的女人》,讲述“由韩国总理引发的言情小说热”,曼谷基督教学院许秀云介绍“清水祖师信仰与东南亚闽籍华侨华人”,台湾东吴大学徐振国介绍“以大数据研究《红楼梦》”,吉林大学白杨分析“从《春香传》到《春香》,文学经典的传播与演变”,韩国外大朴宰雨重新思考“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的论题,台湾成功大学廖淑芳评论中国旅加作家薛忆沩小说《白求恩的孩子们》等等,真使人眼界大开,收获丰硕。
3日下午4时,举行闭幕式,由龙仁大学金善雅教授主持,在韩中国人教授协议会会长王霞教授致闭会辞。我才知道,在韩国教授中文的中国老师已有100多位。中国不少大学都与韩国高校建立了校际联系,定期轮换教师来韩国教汉语。这是两国文化联系日益密切的一个范例。
这次国际研讨会主要涉及中文教学,华语文学和中国文化。大部分发言用中文,也有部分学者用韩文,但有人翻译,所以没有理解方面的问题,大会举办得非常成功。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韩国人做事严谨,有条不紊。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16开三四百页的论文集在会前已全部印好。开会时发到每个与会者的手中。每位发言者限定在十分钟内完成,讲论文重点就行,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讨论。
9月3日闭幕当晚,东道主邀请嘉宾们游览了庆州公园的夜景,次日上午与会者又瞻仰了世界文化遗产佛国寺与石窟庵。下午我们赶回首尔,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凑。
第三届韩国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会议期间和返回首尔的途中,我采访了朴宰雨教授。他说,在日本统治时代,韩国只有一家大学,也就是京城帝国大学(今首尔大学的前身)设有中文系(1928年开设),到了摆脱日本统治后,1950年代初中期韩国外国语大学与成均馆大学陆续设立中文系,然后到了1972年高丽大学与淑明女大以及檀国大学才开设了第四、五、六个中文系。而目前韩国已有16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中文课,变化非常之大。朴教授早在1973年就考进首尔大学学中文,毕业后到台湾大学读研究所,专攻《史记》与《汉书》的文学,荣获博士学位。那时,韩国外国语大学正在蓬勃发展之际,不久他就成为中文系教授。朴教授热心于韩中文化交流,早在1991年,当时中韩尚未建交,他就排除万难,来到中国大陆进行学术交流。1992年两国建交后,他更是频繁来往于各大院校,与中国的教授、学者、作家们建立了密切的关系。1995年10月,韩国首次举办韩中教育文化论坛,起初每两、三年举行一次,2002年12月第四届起由朴宰雨教授主持,他把会期改为每年一次,邀请各国来宾,使这一文化论坛的影响更为远播,这就是今年研讨会排序第18届的缘由。从今年开始由朴教授的后任教授主持。
回到首尔后,9月5日,我们又到韩国外国语大学龙仁校区百年馆参加第三届韩国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个国际研讨会是2014年由韩国世界华文文学协会会长朴宰雨教授发起举行的,一年一次,今年为第三届,主题是“跨文化流动中的世界华文文学”。会期只有一天,与会者30余人,包括韩国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欧洲、北美的教授、学者、作家以及汉学研究生,其中大部分是参加庆州会议后接着来开会的。题目分三部分,即“世界华文文学的现状与突围”,“世华文学本土化的个案探索”,“东亚现当代文学文化探索”。这次会议时间紧凑,准备充分,同样在会前就印好了论文集,保证了研讨会的流畅进行。在会上我见到了中国著名诗人于坚,了解到建国后第一代诗人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意味,如郭小川、贺敬之;第二代诗人为张扬个性、但又关注社会的朦胧诗人,如舒婷、北岛;而于坚是第三代诗人的代表,以平民化的诗歌而著称。韩国外大的朴南用教授专门在会上发表了论文“于坚诗歌的民间叙事”。浙大翟业军教授则分析了海外著名作家严歌苓和张翎的作品。这次会上我也有幸发言,介绍了“欧华文学的繁荣”。
韩国外国语大学(Hankuk University of ForeignStudies)成立于1954年,现已发展为综合性大学。据朴宰雨教授介绍,现有学生1.7万人,校区分设在首尔东大门外的里门洞和京畿道的龙仁市。这次文学研讨会就是在龙仁校区举行的。
第三届韩国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结束后,主办方安排与会者浏览了首尔市容。两次国际研讨会就这样圆满结束。
16张照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65430e0102xa8z.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