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liug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coliugy

博文

追随气候变化的步伐,体验宋徽宗笔下的自然之美 精选

已有 8804 次阅读 2014-4-23 15:27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气候变化, 白头鹎, 宋徽宗


宋徽宗笔下的白头鹎(写生珍禽图卷-白头高节)

北宋气候偏冷,但从徽宗笔下,可见北宋时期白头鹎最北分布至少到开封。

气候变化是极为普通的自然现象,我们每个人每一天无一不在经历着气候的变化。四季的更迭、昼夜的变化,以及时空地域之间的变化和差异,以及气候所引发的的水旱虫灾害等等。早期人类便意识到了气候变化的强大魅力,或尊敬,或恐惧,人类怀着一种敬畏的心理,对气候的认识和探索从未停歇过。中国人从早期的观天象,预测时节,指导耕种,到今天每天都在关注的天气预报等等,均体现了人类对气候科学的重视。然而,因为它的普通与平常,气候变化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话题。

之前曾多次到河南安阳,对殷商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殷商之安阳,水草肥美,气温远比现在要高,据出土动物骨骼,那时候安阳还有大象、犀牛、竹林等各种亚热带动植物,对比今日之安阳,完全难以想象4000年前,我们的祖先是生活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之中。只能依稀勾画出一个轮廓出来。

此次泼水节假期,又到安阳呆了几天。对比安阳的历史与现在,对比西双版纳与安阳,从历史时空和地理时空上,对气候变化感悟颇为深刻。在我看来,此刻之安阳(或河南)或许与宋朝有些相似之处。恰巧,此次在安阳的电力新村小区内,看到几只未曾见过的白头翁(学名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清脆的歌声,萦绕在樱花和竹林之间,仿佛让人看到了宋徽宗赵构《腊梅山禽》图中的景象。

宋徽宗是北宋的第八个皇帝,做皇帝不行,但艺术上确是才华横溢。从流传后世的诸多作品看,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自然爱好者、鸟类爱好者和细微的自然记录人。宋徽宗留下了大量的画作,把北宋的草木花鸟描绘得惟妙惟肖。他的画作中有白鹅、红腹锦鸡、珠颈斑鸠、树麻雀、椋鸟、喜鹊、灰喜鹊、鹰、戴胜、鹡鸰、绣眼、菖蒲、芦苇、红蓼、圆柏、木芙蓉、桃花、田字萍、、车前草、梅花、石榴、栀子花等等。昔日北宋都城是开封,离安阳约2个小时的车程,对比看今日之安阳的自然生态、物种组成大抵与宋徽宗笔下的北宋开封相似。


宋徽宗《腊梅山禽》图。画面充满了希望、理想、爱情与富贵。

图中白头鹎正随着气候变化从长江以南向北向西扩张到更多区域。

《腊梅山禽》中的白头翁应该是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物种之一。据《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白头翁分布的北界大致是开封郑州洛阳一线,因此宋徽宗恰巧可以听闻和观赏到白头翁的英姿。宋灭亡后,宋徽宗被俘,抓到了黑龙江,后半生恐再也没看到过白头翁。北宋时期,相比较而言是气温较低的时期,甚至连梅花、柑橘和竹子这类植物在西安洛阳开封一线都变少了。白头鹎作为江南地区典型的留鸟,开封有可能是其分布的北界。而要是宋徽宗活在今天,那么他被俘之后,在东北也可能会见到这种“白头偕老”的小鸟。

现代科学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有人在北京发现了白头鹎,2005年出现在大连,2011年在青海。白头鹎正随着气候变化的脚步向北边的东北方向和向西边的青藏高原扩张。同样的现象在北美得到了非常好的科学记录,通过鸟友观测和遗传分析发现,北美的山雀交错带(两个亚种群分布交错区)从20002010期间,每年一公里多的速度向北移动。气候变化使得很多动植物向北扩张,正悄悄改变者我们的自然环境。同时,气候变化也带来了欣赏艺术的自然生态,使得整个中原、东北,甚至是青海地区,均可以感受到宋徽宗神笔之下,那种“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的古香古韵。在这国在山河破的时代,气候变化之下,能有此诗情画意,岂不快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0114-787799.html

上一篇:草长莺飞的版纳三月
下一篇:铅污染:杀死中国人的厉鬼
收藏 IP: 210.72.93.*| 热度|

19 赵斌 周少祥 赵宇 张江敏 武夷山 庄世宇 麻庭光 余海涛 孙学军 肖振亚 杨正瓴 黄焕平 唐凌峰 董文娜 李泳 高建国 cloud020 tuner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