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2016元旦收到的最感动祝福 精选

已有 13360 次阅读 2016-1-3 17:41 |个人分类:杂文评论|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创新, 责任, 老师, 祝福, 元旦

    元旦,天气不错,处处充满欢乐祥和的气氛,加上2001级的同学回来聚会,自然多了不少温馨和亲切,也不停地收发着新年的祝福,其中有一条,让我好感动:

Alice,你是我奋斗的目标,话很平淡,心是一个方向,虽然我做不到你做的那样,但我心赤热,我爱我的事业和同行,虽然得不到现实的理解,但我坚信我能做的:为中华孩子们能觉醒值了。由衷爱戴你,因为你个人无所求,有您指路,吾辈不孤单!不是为啥,不是唱高调,不是为谁重视我们?!是为了这身为人师的良心和责任,我们做了,等到我们老去的那一天,可以安详地闭上双眼,因为我们做了我们该做的事,为了我们的民族,我们这样努力过。我相信作为教师,只要能影响一两人我们就不虚度此生。我们都是您的粉丝,iCAN是我们的骄傲!”

这个长长的祝福来自东北某大学的一位普通老师,他带着学生参加iCAN大赛也有不下5-6个年头了,我到他们学校去做讲座也有至少两回,不是名校,也不是明星专业,可是这位年青人和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师坚守在教学的一线,一点一滴地努力,扎扎实实地带着孩子们做创新,很充实,很开心,现在他们这个小团队和学生现在都成了他们学校里的创新创业明星。他就是一位平凡的老师,这么做不是为了啥,就是为了这身为人师的良心和责任心!

这也让我想起了另外两件大事:毕节那几个自己选择离去的留守儿童,那个曾经让全社会嘘嘘不已的悲惨事件;还有那几个在美国犯下令人发指虐待罪行的中学生,那个曾经令人神共怒的恶性事件。这两件事看似毫无关系,其实都是与教育相关的事:不一样的留守,不负责任的家长和老师,酿成了同样的无可挽回的悲惨结局!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家长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不选择陪伴孩子成长,把孩子放在“老家”或者“国外”留守,假想孩子会自然生长成才,其实,事与愿违。分析家长的这种种客观原因,其实都“GDP”有关,为了家里有更好的收入来源,在外地打工或者在国内打工供养孩子上学,殊不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爱和陪伴!家里的GDP上去了,却失去了孩子的命和青春,哪里找的回来?!

这些是中小学的学生和家长的普遍问题,再来看看现在的大学,岂不是存在同样的问题?学校注重教学也只是喊得响,而实质上催着大多数老师去创造各种可考核的显性“GDP”(不是项目就是论文),坚守在课堂上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和学习的老师越来越少,在各种考核和评比中学校的GDP很快就上去了,高楼大厦也起来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很快就装备上了,可是实际上大多数学生现在对待老师和教学的不满已经是要出离愤怒了,就像上次在博文里提到的那个同学说的那样:“要是北大理科的博导都是张老师这样真正关心学生发展、并且开放包容尊重学生选择的,北大早成斯坦福了…...”长期无人关注,学生失去的不仅仅是读书的兴趣、还有对人生和社会的失望,我们最需要精心耕耘的“种子田”自然就荒芜了,若干年后学生不成材,谁来负责?!就像是失去孩子的那些留守家庭一样,拿什么样的GDP可以换回孩子的生命和青春?!

很荣幸,从2006年开始推动iCAN大赛不断发展的十年里,在全国各地的各级高校里发现和团结了一批像这位东北兄弟一样的好老师,坚守着身为人师的良心和责任心,让我们大学里孩子的青春不“留守”,不说大话,也不说虚词、不求显达、不求名利地扎扎实实地带着孩子们往前走,同学生们一起脚踏实地地把创新希望的星星之火点燃,让中国梦不再是口号和空谈!真的要为这些默默工作在一线的老师们点赞!

2016,兄弟们,我们继续努力,坚守在教育的岗位上,让更多的学生拥有灿烂的明天,这样等到我们老去的那一天,可以安详地闭上双眼,因为我们做了我们该做的事,为了我们的民族,我们这样努力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947812.html

上一篇:天柱山的红杜鹃
下一篇:独自上路
收藏 IP: 123.112.101.*| 热度|

57 姬扬 姚伯元 杨军 洪源 黄永义 梁洪泽 张文军 谢平 孙瑜隆 朱长青 杨正瓴 田云川 蔡小宁 林中祥 李颖业 李卓亭 王春艳 王德华 李竞 吴冬晴 李学宽 冯东峰 刘立 钱磊 彭真明 贺海龙 范毅方 韩泉泉 吴斌 余志伟 唐小卿 郭战胜 梁进 杨冬 季丹 刘鹏飞 韦玉程 程代展 李土荣 鲍海飞 王林平 李毅伟 翟自洋 曹俊兴 范秀山 赵新铭 周忠浩 姚瑶 xchen shijt shenlu zjzhaokeqin decipherer htli taoshl zhyzh zhangjinxu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