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才看到孟津博主的柳湾彩陶,图文并茂、营养丰富、令人神往,可是,这散落在祖国西域的明珠却是门可罗雀,难怪那位跟孟老师一起去的院士老师感叹:“这样的地点,要是在日本、在美国、在欧洲,在任何一个发达国家,人家会当成宝贝捧在胸口,来参观的人肯定会络绎不绝。”这在我们的周围实在是太多见了,就拿我们自己的经历来附和一下孟老师吧。
女儿是个天文爱好者,不仅仅是观察天象、了解天文知识,小姑娘还因为在科技馆做志愿者的原因,很喜欢各种天文仪器和典故,因此也就很想去实地看看那些散落在各地的天文古迹到底是什么样子。第一个就是科技馆一楼“华夏之光”入口处的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第一个观象台--临汾陶寺古观象台!临汾是尧帝故里,也是华夏文明开始的地方,这座古观象台是最早测定24节气的地方,据说到现在保存完好还可以做天文测量用,多么神奇!孩子心向往之,于是在某一年的十一假期我们驱车去山西考察古观象台!高速接高速,城市连城市,终于到了尘土飞扬的临汾,导航指示我们转入去襄汾的支路,再转入一个小岔路,确切地说真的不像是路,因为要先下到路边的沟里再翻过去到土路上,没关系,走!这一带无山无煤,土地贫瘠,偶尔可以看到老人妇女在几亩薄田里忙活,是呀,他们没有假期。我们在这乡间土路上颠簸了不久看到一个很荒凉的村子,没什么人,也看不到路标,GPS指示还不到,继续前行,于是又转入另外一个土路,继续前行到另外一个更小的村子,土墙、土房,脏乱的环境,路更加崎岖不平,GPS指示:到达目的地附近!看到一个围起来的院子,以为是文物保护单位(要知道这里不仅是有这座5000多年历史的古观象台还是出土最早的“汉”字的地方,怎能没有一个文物保护单位呢?),可是这是一个已经破败的学校,没人!于是停了车,转到田野里去,应该是一个很明显的地标啊!沿着土坡上上下下终于看到了一个在锄地的中年人:“我们寻找观象台呢,您知道在哪里吗?”什么?观象台?不知道,反正这边啥没有,你们往那边试试!于是又回来走到另外一边的田野里去,除了田边上那几颗老树,就是河沟和更大的土坡!那也得去找呀,都到这儿啦,还能找不到?!继续往前走,几起几伏终于看到不远处的田里有个在锄地的妇女,于是救星一般地跋涉过去:太好了,大姐还带着眼镜,一看就是文化人!“大姐,我们找观象台呢?您知道在哪儿吗?”“就在那儿,我自行车就停在那儿呢!”妈呀,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在她的田后面一个稍高一点儿的塬上有几剁砖墙,旁边隐约能看到她的红色自行车!于是飞奔过去,这十三个耸立着的缝隙不一的砖墙连城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对面的另外一个孤立的小砖房里是观测的圆心,砖墙里面包着的就是我们5000年的残破了的观象台的石柱了!我们三个在这荒野里惊呆了!没错,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古观象台,和照片上的形状一样却又是这样的不一样!来之前,我们设想了无数种可能的场景,却独独没有想到是这样的一种荒野和荒凉!女儿和爸爸已经开始去测量和照相了!我在这边却是怆然泪下!回想起在临汾昏黄的城里见到的那新建的雄伟城门和华表,再看看这独立寒秋、影响世界五千年的古观象台,多少感慨在心头!
像陶寺古观象台这样在我国甚至是世界文明史上都十分珍贵的有些科技色彩却无人包装的冷门文物古迹是常年无人问津的,甚至连很多当地人都不知道它们辉煌的历史和价值!这难道真的是因为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古迹太多、人们是看不过来了吗?还是令有深层原因呢?!看看那些庸俗不堪的人造景点前人满为患以及那些粗制滥造的赝品却屡屡受到追捧的场景,有没有人认真地想过,作为一个五千年历史文明古国的人民是不是该提升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和欣赏品味了?这些和陶寺古观象台一样的冷门的珍贵历史古迹,它是我们五千年文明的见证者,做为一个后人,我们要学会去读懂它、欣赏它!我们也才能够真的知道我们到底该做什么才具有真正的价值而不是盲目跟风!
1、独立荒原的山西临汾陶寺古观象台
2、山西临汾陶寺古观象台的真容
3、山西临汾陶寺古观象台的侧影
4、河南登封古观星台博物馆(距离少林寺20公里左右,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测量的旧址)
5、河南登封古观星台博物馆的周公测影台(真品)
6、河南登封古观星台博物馆的量天尺(郭守敬的真品)
7、河南登封古观星台博物馆的守护人
致敬陶寺古观象台!致敬这些冷门的人类文明的珍宝!致敬这些默默无闻的守护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 2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