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到甘肃、青海出野外。休息的时候,专门去参观了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那时我就跟人家说要写一篇博文,介绍一下这个博物馆,结果写了半截扔在计算机里,一直拖到今天。到那里去参观,是一个有收获但也令人纠结的体验。去这样的博物馆,我觉得应该有大路直达才对,但我们的车子转弯抹角走了好一阵子,像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路标太不显著,快到时,从一个桥洞下穿过,车子该往右转,但前面的路标说,右转是妇产医院,我们都有点迷惘了。我们还是右转了,最终找到了博物馆。
这样的文化景点,是建在发掘地点上的实地博物馆,非常的难得。到了博物馆后,发现很冷清,门可罗雀,除了我们,没有什么游人。一位做院士的老师就感叹:这样的地点,要是在日本、在美国、在欧洲,在任何一个发达国家,人家会当成宝贝捧在胸口,来参观的人肯定会络绎不绝。但中国实在是地大物博,古迹太多,人们是看不过来了。我们在的那天,一、两个钟头里,没有什么人来参观。
这个博物馆是2002年建成,主要部分是直接建立在原来的墓葬地址上的。我们去看时,那里已经发掘了一千七百三十多座墓葬,时代始于距今四千六百年前,止于距今三千六百年左右,延续了上千年。这个墓葬群,是黄河上游迄今为止已知规模最大,保存完好的原始社会氏族公共墓地。可分为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四个时期。这个墓葬群的发现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是在文革时期(1974—1980)。丰富的出土文物,为研究青海高原原始社会晚期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博物馆有好几万件藏品,解说员说,中国早期的彩陶,从发掘出来的数量和库存,柳湾占了一半以上,名副其实的彩陶故乡。
展品中最为特别的是一件有裸体人像的彩陶壶,有学者认为认为那是女性,代表母系社会的“女权”崇拜;也有人认为那是男性,是父系社会“父权”已经确立的标志;还有人认为那是“男女两性复合体”,代表“两性同体崇拜”。我们见到的展品是复制件,原件现藏于国家博物馆。此外,好些展品上,都有“卍”符号。图16中的“卍”纹敛口彩陶瓮,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到2000年间。说明上介绍,这种符号,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在中国西北地区,特别是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中也有出现。并说唐代时武则天将它定为“万”字。这个符号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左旋“卍”,—种是右旋“卐”。当然,解释也提到纳粹使用的符号和佛教使用的符号毫无关系。这个不用解释我也知道,但解释是必须的。在我们的参观过程中,我问过讲解员,现在有没有盗挖情况,有办法阻止盗挖吗?解说员说有盗墓的,但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阻止。有人愿意出钱,有人愿意挣钱,这就是生意,无论挖的是什么,能成生意就得。
参观后,我和那位老师在院子里聊天,他说曾经想让他儿子学考古,中国的古文物及其演化,是一个极为有意思的学问。我说我有同感,比我们现在干的还有意思,如果要我重新选择专业,我就选择考古。干我们这行的人,也会对各种关于文化的说法有些敏感。圈子里面见过不少热心的人,说过很多话,写过很多字,都是要维护中华文化,看见对中华文化不关心的事就会急。我觉得另外一种表现方法,就是自己,或者带了家人,去参观一下诸如柳湾彩陶博物馆之类的地方。花几块钱,甚至不花钱,只需要花点时间,到这样的地方去看看,到底中华文明的源头是什么样子,怎么形成的,怎么变化的。自己长点见识,也给那些博物馆增加点人气,让在那里工作的人,感到一点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自豪,而不是在干一件挣不到什么钱、甚至得求人施舍维持的活计。可惜现在的潮流是人们喜欢花大把银子和时间,到海南三亚海滩上去晒太阳,好吃好喝,让自己更健康、更美丽,并且更有文化。
周末改稿子时听着下面这个故事,让我有码几个字的心情,就把柳湾彩陶翻了出来。如果你喜欢安静音乐,这个不错:
http://www.tudou.com/listplay/Mm3tQ-l-UnM/R3L-B66qRBU.html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PxCg8eZt4B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