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冬奥传奇之现实版“不疯魔不成活” 精选

已有 5629 次阅读 2014-2-10 01:46 |个人分类:国际交流|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传奇, 女子, 冬奥会, 冰球, 门将

这几天作息时间调整到冬奥时间:晚上10点开始看直播,其实根本不用管是什么节目,因为什么节目都好看,这不刚刚结束的花滑团体的男女单自由滑决赛,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这冬奥会是不是就是为了传奇而办?!

首先是那位三十二岁的冰王子普鲁申科,一套完美的“普鲁申科的完美谢幕”得到了最高分,排名第一为团体赢得十分,面对着比自己年龄小一轮的强劲对手,在花滑的赛场上可以算是“年近花甲”的他依然是那样的潇洒和自如,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和感染力,是当之无愧的冰上王者,连对手和其他教练都佩服得五体投地、惊为天人!

可是,不可思议的还在后面,随后代表俄罗斯出场的女单自由滑是15岁的红衣少女:丽萍斯卡娅,刚转入成人比赛不久,她以一个忧郁的眼神开始了这场注定要成为经典的冰上奇迹之旅:辛德勒的名单!她在冰场上如入无人之境尽情地演绎着这个令人心碎的故事,她用忧郁的眼神、坚毅的跳跃、激情的旋转和优雅的滑行与宏大的音乐配合得丝丝入扣、天衣无缝,最后的她又以一个令人落泪的回眸结束了整场演出,全场沸腾了,观众们用掌声、尖叫声和毛绒玩具来表达着他们的激动!我相信大家都不敢相信这是由一个15岁的小女孩演绎的故事,直到她从冰场上捡起冰迷扔给她的一顶红帽子调皮地戴在头上并展现出美丽的笑颜的那一刻,大家才回过神来:原来她还是个孩子!分数已经不再重要,一个新的冰上奇迹已经诞生了:15岁零249天的丽萍斯卡娅以完美的两个10分(短节目和自由滑都名列第一)为俄罗斯摘得了索契冬奥会的第一枚金牌也是设立团体赛的首枚金牌,同时超越利平斯基成为了冬奥历史上最年轻的奥运冠军!

 

短短的2个小时,冬奥会为我们奉献了两场精美的演出、见证了两个奇迹:参加4次冬奥会获得两金两银的32岁宝刀不老的冰王子,首次参加冬奥会就斩获金牌的15岁初出茅庐的美少女!让我们为他们鼓掌喝彩!其实这仅仅是冬奥会奇迹的冰山一角:昨天,挪威34岁的传奇女将于尔根摘得越野滑雪的金牌(是她个人的第7枚奥运奖牌),另外一位更为神奇的挪威冬奥大人物:40岁参加6届冬奥会的比约尔根在男子冬季男子10公里短距离力压众多年轻选手摘得金牌,成为冬奥历史第一人:共获得12枚奥运奖牌,其中7枚金牌!他“与枪同眠”的故事早已经家喻户晓!不过这都不是最神奇的,因为还有一个比他们更加神奇的人物在昨天的女子冰球赛场上出现了!

女子冰球昨晚开赛,第二场是卫冕冠军加拿大对弱旅瑞士,可以说是一边倒的比赛,第一节加拿大队的射门次数就上了两位数,但是进球很少,问题就出在这个瑞士队的41号门将Shelling身上,她实在是太神勇了,扑出了无数个精彩的射门,还带动了全队的士气,瑞士队虽然落后但是打得有声有色,连解说都惊呼:这门将到底什么来头?怎么这么强?!第一节结束休息的时候,这位门将的资料被调出来了,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位美丽的瑞士姑娘在一家北欧的男子乙级职业冰球俱乐部做主力门将!她是第一位做为主力参加男子职业冰球正赛的女运动员!天哪,真不敢相信:这个来自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且正值花样年华的姑娘,她不寄情于山水之间享受自己的美好生活,而是选择了世界上几乎是最男性化和危险的运动--冰球,还去一个男子职业冰球俱乐部打最难的位置--“司令”!这需要多么地酷爱这个冰球项目啊!虽然她所在的球队实力不强,可是她尽力做到了最好,据说在世锦赛上她神勇地扑出了对手53次射门中的51次,帮助瑞士队获得了季军,成就了一个神话!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不疯魔不成活!

不得不说,这就是熬夜看冬奥会的最大动力:看那些为了自己热爱的运动而顽强拼搏的运动员,欣赏精彩比赛的同时也激励自己:

想想41号Shelling吧,没有什么事是不做成的,只要你真的爱它!

想想41号Shelling吧,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传奇,只要你为爱疯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766102.html

上一篇:乌达奇,索契!俄罗斯的大国梦想与雄心
下一篇:冰上神雕侠侣——致敬追梦无悔的庞清佟健
收藏 IP: 111.192.241.*| 热度|

20 李伟钢 鲍海飞 赵广 王春艳 廖晓琳 李学宽 徐大彬 鲍得海 曹聪 曹建军 徐晓 强涛 葛肖虹 朱敏 鲍博 陆俊茜 王德华 孙彧 happylittlejoe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