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一个值得敬重的老科学家 精选

已有 12386 次阅读 2013-3-26 15:14 |个人分类:国际交流|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老人, 科学家, 敬重, 葛文勋

 

这几天讨论得话题有点沉重,也有点特别,因为涉及到老人,涉及到尊老这个敏感的话题,正如尊老爱幼是一个社会共识一样,尊重老者也是应该是科学界的共识,可是要怎么尊?是不是所有人值得尊?确实已是个问题,我自己家里有90多岁的奶奶,跟老人打交道不可谓不多,对老人的心情和状态也是比较了解,是不是要把老人当小孩一样哄骗他才开心?由着他性子折腾他才满意?不是!他需要的是和年轻人的交流和互相的理解和尊重,平等诚恳地对待老人才是他最开心的,因为他知道还有人在乎、在意他,而不是无视他的存在!老人所以爱折腾也是这个想法,希望有更多人关注他,表示他还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时代,都有着自己擅长专精的领域,如何对待自己逝去的时代和辉煌、如何看待时代的进步和年轻人的成长,我这里讲一个我熟悉并且十分敬重的老科学家的故事:

 

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已经年满90岁的老科学家,他出生成长在我国的福建,1940年抗战期间在厦门大学求学(在萨本栋校长执教的电机系),毕业后支援台湾建设,1950年代初期从台湾到美国留学,50年代后期开始在美国的大学做教授,是种族隔离年代那所大学里第一个来自东方的华人教授,1970年作为第一个科学家访问大陆,他也是带领整个MEMS行业从无到有到成为一个重要领域的先驱之一,1981年在波士顿亲手创办了这个领域第一个重要的国际会议Transducers会议并带领着大家一直坚持到现在,成立了Transducers基金资助年轻学子们,他捐赠了他几乎所有给母校厦门大学建设了萨本栋微机电系统研究中心,他在哥哥不幸入狱的特殊年代里寄钱养活了将近30口人的大家庭并资助多个晚辈读书完成学业......在这长达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他截至目前共培养了185个博士和硕士,前几年他生病作了手术,可是手术恢复后他又回到办公室,直到今天还坚持每天工作半天(3-4个小时),亲自做事、写论文、辅导青年教师工作,还申请有NIHFunding.....

 

他就是著名的科学家WenH Ko,葛文勋先生!

 

我有幸认识葛先生是在2002年,那是他刚刚联合了厦大的校友捐赠并建立了萨本栋研究中心,组织第一次APCOT国际会议,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大名鼎鼎的葛先生,记得那个画面很美:一个明媚的早晨,我和其他开会的伙伴从酒店出来,就看到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先生拿着一束美丽的花从林荫大道上走过来,仔细一看,是大会主席葛先生,葛先生乐呵呵地说刚刚在校园里散步,带了鲜花给葛夫人!真好!那次会议非常成功,那个画面也非常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2005年,我又一次有机会和葛先生深入交往,因为那年春天我们申请Transducers2011会议到北京来看,准备资料、找人支持,自然就先找会议的发起人葛先生,那时候葛先生和我们一样每天工作的时间很长,白天我写了稿子发给大家,晚上就收到了他们的回信,葛先生改的很仔细,每一个用词、每一个标点都尽善尽美,我受益匪浅!6月份我们的申请大功告成,机缘巧合我8月份就来到葛先生在的大学做一年的访问教授,这一年我们工作在一层楼,他更是花了很多时间跟我谈科研项目和工作,小到一个电路的设计,大到研究方向上的指导和梳理,真的让人内心充满了感动,要知道,那时候葛先生已经85岁了,而他和我们一样天天都在学校里,看论文、写论文、改论文(我回国后葛先生还在CINN网站上专门为大陆学生免费改论文的服务,一直坚持到他做手术前,为不少高校和研究院所的青年朋友改了论文),跟每个学生谈科研工作,我不在他的指导下,他也一样地关照我,其实不只是我,而是每一个年轻人,你去找他,他都会帮忙你,而且他会主动帮你、支持你,去年在一个国际会议上,和一位Berkeley的老外教授聊天,他也感慨说:Prof.Ko让人感动,因为他见过几次Prof.Ko亲自带着刚出道的年轻人出去争取支持,这样的人不多!

 

葛先生和他的太太对我家人也帮助很大,这个我之前写过博文《Christina的爱心接力棒》(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9-214925.html),至今想起来都让人流泪,因为我们第一次去葛先生家做客,是葛太太打了7-8个电话才找到我送给我各种家具用品,我现在还用着她送给我的刷牙杯子,每天记得这个助人为乐的故事!

 

这是一对十分令人敬重的老人,无论是在国内国外,不管是不是他们的学生和亲友,认识他们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他们开着很旧的车、住着60年前买的房子,过着简朴快乐的日子,始终积极乐观面对这个世界并坚持不懈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最终成就了一个传奇!这也成了一句行业内常说的话:千万不要说自己老,你看看Dr.Ko2011年在北京召开的Transducers2011大会上,88岁的他大会小会报告和海报展示环节、还有iCAN比赛都一个不落地参加了,还积极与年轻人讨论!去年年底我跟他联系,他说13年巴塞罗那的Transducers2013他也投了论文,无论录不录他都要去参加!这才是一个科学家的典范,这才是一个科学家活到老、学到老的令人景仰的精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674118.html

上一篇:给我个你值得尊重的理由先!
下一篇: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收藏 IP: 106.121.145.*| 热度|

67 张伟 郭向云 王春艳 曹聪 徐大彬 陆俊茜 郑小康 杨宁宁 鲍海飞 刘淼 Editage意得辑 罗淼 罗春元 王浩 徐晓 李宇斌 杨建军 曾庆平 曹建军 张鹏 武夷山 李伟钢 李学宽 聂春笑 王丽 汪晓军 杨斌 刘全慧 李贺军 刘敏 陈进斌 余昕 蒋迅 应行仁 林涛 王德华 吴明火 蒋兴鹏 叶威源 周明明 李本先 姜虹 吉宗祥 徐绍辉 张士伟 黄焕平 徐向田 雷蕴奇 陈宁 李天成 陈筝 唐凌峰 傅蕴德 陈冬生 张海权 lwwlyl Majorite ttee1 yangwencao oxygen2010 zhangcz07 hl11231118 yunmu decipherer micalhe cdxy biofans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