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奥运奖牌与科学精神 精选

已有 7287 次阅读 2012-8-4 22:55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精神, 院士, 教授, 科研成果, 奥运奖牌

前天晚上,王皓第三次进入奥运男乒决赛,第三次铩羽而归,他赛后的表现让人感慨和动容,我为他感到骄傲,也为这种拼搏精神感到骄傲,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奥运精神。

昨天早上,一位德国教授来访问做讲座,会前,一位业内的前辈教授提前来到了我的办公室,他不仅是国内这个领域的开创者,也是长期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一位深受国际学界尊重的大学者,他特意来听这个教授的讲座,他说看到我的邮件通知就来了,因为几年前见过这个教授,知道他做的很好,想来听听最新的进展也顺便见见老朋友。等待的时候,我们闲聊就聊到了奥运会,没想到,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非常感慨地说了这样一句:“王皓是世界最顶级的运动员,得了三次奥运会银牌,大家还感觉很遗憾,可是,我做了这么久,什么奖牌也没有得到!”言语中充满了遗憾和凄凉,我懂得,因为这位教授虽然在学术和各项能力上在同辈人里都是佼佼者,可是种种原因,他没有选上院士----这个貌似目前学术界最重要的“金牌”,这几年,很多人很多事开始不如人意,他为这个领域开创的很多事业也变得很出乎意料……这些我都懂得,因为在业内这十多年里,尽管我们不在一个单位,可是我是听着他的学术讲座成长的,我也跟着他开始国内国际的学术之旅,我也是由他带着开始做很多国内国际交流的,不仅是我,其实国内年青一代的很多人都是由他无私地带着走过来的,而今天,由于他没有得到这枚“金牌”,很多事情变得很怪异(此处略去一段,我想大家都懂得),难免老人会有如此的感慨!

也让我想起若干年前,在一个国内的高水平研讨会上,一位老教授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讲座,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讲座的风采,都是那次会上最好的,我散会去找他请教时,正好听到他和另外一位院士同行的对话:

院士说:“*老师,您来坐前面吧。”(大家都知道这样的会议上座位是事先安排好的,院士是这次会议的组长)

教授说:“不了,我就做后面吧。”(他虽然比院士资格老,可是他不是院士)

院士说:“*老师,您别客气,来,我们坐近点。”

教授说:“不了,我不就是比你差一点吗。”

听到这一段对话的时候,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我知道他们话里的含义,也知道其中的无奈,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这也成了我记忆中永远抹不去的一个画面。

昨天,这位前辈教授的这个“奖牌”话题,又一次勾起我的这段记忆也带给我很多思考:

到底什么是奥运精神?

到底什么是科学精神?

我们做科研到底是为什么?

什么是我们的奖牌?

难道只有“院士”和“诺贝尔奖”这样的荣誉才是我们做科研的终极追求吗?

其实真的不是也不能是,就像奥运金牌一样,它是全世界的运动员的梦想和努力目标,但是得到和没得到金牌的运动员都是值得尊重和敬仰的,因为他们在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实践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超越自我,克服困难,最终在赛场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赢得世界的尊重,看看阿富汗的女运动员站在100米的起跑线上,尽管她最后一个冲过终点线,可是她是最棒的!还有南非的刀锋战士,他站在赛场上就是胜利,这就是真正的奥运精神,而我们做科研的也要有不断“追求真理、认识世界、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不管我们是做的最好的,还是做的不是最好的,但是只要我们在遵循着科学的规律在努力前进,都是值得尊重的,更何况,那些已经为这个行业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评价他们的应该是他们留在学术界的那些成果和贡献,而不是他们是不是获得了“院士”这样的荣誉!

希望以后的科学界,多一些象这位老教授一样不管在什么状态下都坚持听学术讲座、讨论学术问题、开展科学实验、扶持学术新人的真正的科学家,多一些向他们一样认真努力、无私奉献的科研工作者,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和参加科研工作、做出实际的科研成果,积少成多,最终获得科学界的真正金牌:取得那些造福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成果,赢得全世界的口碑!

“刀锋战士”在伦敦奥运男子400米比赛中

北京时间8月4日,“刀锋战士”奥斯卡-皮斯托里乌斯闯进400米半决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599095.html

上一篇:换个活法:带着孩子去支教!
下一篇:致敬陈一冰,致敬那些闪着金光的奥运感言
收藏 IP: 115.170.220.*| 热度|

29 郑永军 蔣勁松 曹聪 曾庆平 赵明 李学宽 闵应骅 李土荣 马陶武 李黎 孟庆强 李万峰 罗德海 武夷山 周雄伟 吕鹏辉 雷海鹏 陈安 高峡 彭真明 曾新林 孙立杰 李柱 翟自洋 sz1961sy zhanghuatian hudaode zhangjinxue sanwensh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2: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