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微纳前沿技术暑期学校"结束了,两个星期的密集课程,两个星期的头脑风暴,至今想起来都让人激动,正好今年是办这个暑期学校的第五年,每年的暑期学校都要请国内外的10-20位教授来讲授微纳技术最新的进展,讲座一场精彩,学生反响强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作为暑期学校的一项传统,我们评选了5位最佳教师和5位最佳学员,其中最佳学员是在暑期学校期间提问最为踊跃的5位同学,最佳教师是由全体学生投票评选,得票最多的5位教师当选,其实,他们仅仅是代表,这次暑期学校的20位老师个个都是这一领域的精英,他们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认真准备4个小时的课程,并且与学生积极互动,每一个人都让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感动,正如一位同学在反馈意见表上写的那样:“其实每个老师都很优秀,在他们的课上都学到了做学问、做人、做事的很多东西,每个人都是优秀教师!” 这里以今年的五位代表为例,我们总结一下我们的暑期学校,也让我们大家认识一下这些奋战在第一线的辛勤的园丁们。
今年评选出来的最佳教师是:陈宝钦,曾繁根,王志华,赵奕平,Jason Locklin。
陈宝钦老师,中科院微电子所,讲座题目“电子束光刻与纳米光刻技术”,陈老师是我们的长辈,将近70岁了,但是陈老师的经历之丰富、学问之严谨、精神之高尚、工作之热情、为人之真诚都是我们的楷模,陈老师提前半个小时就到了教室,还带了他的特殊纪念品(每次陈老师参加活动都会给大家带礼物,而且很特别),他打开自己的600多页的PPT,这里面既有科研的工作总结、也有人生的感悟、还有科普知识,用陈老师的话说:这是一个通用版本,可以讲3-4个题目,他从自己从事科研工作的经历讲起,求学、工作、转岗,语言风趣幽默,实例生动感人(包括和石传祥一起背大粪,打掉自己的门牙),同时又巧妙地把科研的发展历史融入其中,课堂上气氛活跃、笑声不断,陈老师以他无尽的热情、洪亮的大嗓门一口气讲了4个小时(没有间断和休息),学生不但没有厌倦,反而是越聚越多,提问环节也精彩纷呈。这节课,陈老师带给我们的是感动、是思考、是升华,学习、工作、人生,陈老师给我们做出了一个典范,每一个认识陈宝钦老师的人都会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刚直不阿、任劳任怨、与时俱进、助人为乐,陈老师用他几十年的时间实践以上的信条,而且还在实践着,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我很荣幸,能够多次和陈老师共事,能够听到陈老师的教诲,这次暑期课上,陈老师几乎是全票当选最佳教师,很多学生在反馈问卷里写道:要多请陈老师这样的老师来讲,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人生的启迪!
曾繁根老师,台湾清华大学,讲座题目“BioNEMS or Micro/Nano Fluidics Systems”,曾教授也是唯一一个连续三年出现在暑期学校课堂上并次次被评选为最佳教师的教授。曾教授在UCLA师从何志明教授(参考博文:何为大师)取得博士学位,当时开始做的就是Micro Fluidics Systems研究,回到台湾任教后在这个领域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成为台湾新一代MEMS领域学者的领军人物之一,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也是炙手可热的青年才俊,不但人长得儒雅,课更是讲得精彩,深入浅出,概念清晰,举例生动,加之本人学问做的漂亮,这3个小时的课堂上大家真是如沐春风一般的感觉。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上课的精神,记得前年他来上课,当天来回(早上到,下课以后就飞走了),我问他为何这样着急,他说“我太太刚生了宝宝不到一周,我尽快回去照顾。”但是之前,他来没有跟我们提过任何要求,排课的时候他总是说先安排别人后才确定用他的时间,今年他来讲课,早上提前半小时到了北大,下课后立即赴清华进行学术交流,中间我们利用半小时的午餐快餐时间讨论了合作事宜,这样的工作效率和精神,让我们敬佩,也让我们实地学习和见证了一个未来学术大师的成长足迹,只有这样的执著和努力,只有这样的惜时如金和积极合作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这也就难怪他能够年年都当选最佳教师了,因为每个有志成才的青年学子都应该以他为榜样!
王志华老师,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讲座题目“无线医疗保健:低功耗IC设计的机遇与挑战”,关于王老师的课我在前面的博文(都是钱多惹得祸!和王志华老师)中已经有所阐述,这里不再重复,可是我想说的是王老师在课堂上一样以他超强的精力一口气讲了4个小时,其间一样是学术、人生并重,还有作科研的启发,因为王老师以自身的经历说明:“作科研务必要瞄准解决问题,从实际中来到实践中去”,作为目前在科研一线工作的老师的代表,王老师的工作不但是代表了国内在此领域的水平、眼界和心胸也是这一代学者的典范,他让学生更多地看到和感受到了这一代正在挑大梁的科研工作者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我想这些对我们对正在成长的学生非常重要,也得到了很多同学的共鸣!
赵奕平老师,美国University of Georgia大学的教授,讲座题目“Nanostructures Designed by Dynamic shadowing growth and their applications”,赵老师毕业于北大电子系,我们在一次NEMS会议上认识,他是特邀报告人之一,当时讲了他的在制备纳米结构方面的独门绝技,也是他在此领域占露头角之时,方法很简单,但是思路很巧妙,随后我邀请他到北大来做过一次讲座,非常精彩,如同讲故事一样一层一层递进,把加工、器件和最终的应用都讲得十分的透彻和清晰,正是这次讲座促成我邀请他来暑期学校讲课,他也爽快答应并带来了他的同事Jason Locklin。赵老师是一个典型的学者,做学问一丝不苟,做人也相当的有原则,敢于直言,记得第一次打交道在NEMS会议上,他的讲座很棒,有不少国内学者对PPT拍照,他当场不客气地制止,他说:“我是来做邀请报告的,很多最新结果并没有正式发表,不能拍照!”下来以后还和我郑重议论过此事,从此以后我每次都会强调此事:不要随便拍照,不要不经别人许可去要PPT,这都是国际交流中很忌讳的问题,也是得益于赵老师那次的提醒。这次赵老师是第一天第一个报告,我跟他商量是否可以用汉语,他说:不,国际交流是英文,我们要训练学生就要坚持这一点,当然,在回答问题和讨论的时候,他用地道的中文,而且很中肯,包括还跟学生探讨了科研独立性的问题,这当然是一个大话题,不过像赵老师这样直言的学者多了,在青年学生的心中也就会渐渐明白:过多的近亲繁殖和团队建设是对科研创新的制约,只有每一个人都在科研上独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才是真正开展创新性科学研究的时代的到来,相信这个时代不会太远。
Jason Locklin老师,美国University of Georgia大学的教授,讲座题目“Making surfaces Smart”,也是这次暑期学校里我唯一不是很熟悉的老师,是赵奕平老师的同事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年轻学者,他早早就来了,开课的介绍上我还调侃了一句:“Surface is evil, but Jason will tell you how to make it smart”,他很年轻也很活跃,很遗憾我那天出去开会没有听他的课,不过从课件来看内容是相当的丰富多彩,详细讲解了“make surface smart” 的方法和自己的研究成果,从同学的反馈和评价来看,他是准备得相当的精心和认真,讲的也应该很有趣。不过,我们短暂的交往中我倒是可以看出他身上的美国特点,OPENING CEREMONY结束后我送他回旅馆(大雨),他反复对我说:you are right, Stand out to be outstanding! 他还特别提出很喜欢这种多个学校学生参加的授课方式,可以很好地进行头脑风暴式的交流,他们回去也要开这么个课。而且他没用几分钟就和来自新西兰的教授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从这两件小事中可以看出他积极主动汲取别人长处和开放交流的美好品质,努力接受新事物、积极发展新朋友,在接纳别人的同时也被外界接纳,这次被评上最佳教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吧。
……
太多的话想说,太多的感谢向表达,代表学生,也代表青年老师和我自己,因为这五年的暑期学校,不但是给同学们一个集中学习学科前沿知识和交流的平台,对我自己的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从每一位来讲课的同行身上我都学到了很多,对我的工作和生活都是一个很好的促进,我喜欢我们的暑期学校,我喜欢我们的交流和互动,我也喜欢由此所带来的头脑风暴和激励:付出毕生的精力去做一个好老师,同时也抱定“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终生做一个好学生!
谨以此文向以陈宝钦老师为代表的20位暑期学校的老师致谢并致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