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Davos主旨演讲 | John A. Rogers:从实验室到商业部署 我的科技创业之旅

已有 81 次阅读 2024-8-7 10:15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图片

在7月11日的达沃斯科学峰会上,美国国家工程院(NAE)、国家科学院(NAS)、国家医学院(NAM)、科学促进会(AAAS)会员John A. Rogers为我们带来了主题演讲:《From Lab to Life – Wireless Bioelectronic Technologies for Health Monitoring at Scale》,以下是演讲的精彩部分。
图片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我有幸站在iCANX达沃斯峰会的舞台上,与大家分享我的科技创业经历。作为一名对科学和技术交叉领域充满热情的探索者,我的职业生涯始终围绕着将实验室的创新转化为现实世界的应用而展开。今天,我想通过三个具体案例,讲述我从一名研究员到创业者的心路历程,并分享一些关于科技创业的重要观察。

一、皮秒激光技术的商业化探索


我的科技创业之路始于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博士生涯。在那个时期,我花了六年时间专注于开发先进的皮秒激光技术。这项技术能够发射相干波长、可调谐的反向传播声波,用于精确测量材料的内在特性。我们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明了一系列光学技术,并申请了多项专利。
然而,技术的价值在于其应用。为了将我们的技术推向市场,我们参加了MIT的商业计划竞赛,虽然最终未能夺冠,但这次经历让我们接触到了风险投资和潜在客户的关注。我们组建了一支由博士、本科生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成功开发出了紧凑、高性能的激光测量系统,并命名为“主动脉冲系统公司”。
我们的系统很快在半导体行业中找到了用武之地,特别是在铜基集成电路芯片的制造过程中,我们的技术能够精确测量金属薄膜的厚度,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1998年,我们的公司被飞利浦公司收购,这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回报,更为我们后续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光纤通信技术的突破


在皮秒激光技术成功商业化的基础上,我将目光投向了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在乔治·怀特塞德的实验室工作期间,我深入研究了软平版印刷技术,并发现了其在光纤通信中的巨大潜力。通过与橡树公司的合作,我们成功开发出了对当时最高带宽光波通信系统至关重要的组件,这些组件被广泛应用于朗讯科技的先进通信系统中。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发现与工程开发之间的紧密联系。当我们把光纤电路的新想法付诸实践时,不仅需要在技术上不断创新,还需要与产业界紧密合作,了解市场需求,才能将技术真正转化为商业价值。


表皮电子学的医疗应用


在光纤通信技术的成功之后,我将目光转向了医疗领域。在伊利诺伊大学和西北大学的工作期间,我带领团队深入研究了表皮电子学技术,并成功开发出了一系列可穿戴医疗设备。这些设备能够与人体皮肤紧密贴合,实时监测生命体征,为医疗监测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特别是我们在早产儿生命体征监测方面的突破,更是让我深感自豪。通过与芝加哥市中心Lurie儿童医院的合作,我们将这些设备成功应用于实际临床环境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项技术的成功不仅为早产儿提供了更加精准和舒适的监测方式,也为我们在医疗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从实验室到商业部署的感悟


回顾我的科技创业之路,我深刻体会到从实验室发现到商业部署的艰辛与不易。在这个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感悟:
市场需求是关键:任何技术的商业化都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只有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才能开发出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
团队合作是核心:无论是科研还是创业,都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来共同协作。只有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共同的目标。
持续创新是动力:在科技领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关注和研究,以便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跨界合作是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跨界合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过与其他领域的合作,我们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经验和技术,加速自己的创新步伐。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我的科技创业之旅:“从实验室到商业部署,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创新,才能将科技的力量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我希望我的经历能够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科技创业领域,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1445422.html

上一篇:张海霞︱我就想躺平,不行吗?
下一篇:张海霞︱我就想躺平,不行吗?
收藏 IP: 61.135.22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8-7 1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