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面说到《有教无类与分类点火》,就想起了UCLA的何志明教授(Chihming Ho),他是我认识的教授里最名副其实的能够因材施教、助力青年人成才的好老师:他自己不仅是一位学富五车的大学者,更是一位点石成金的育人大师,何教授的教书育人故事向我们诠释了--何为大师?大师何为?
他是一个学术界的楷模,很年轻的时候就在自己的科研领域做到了顶尖,成为全球工程技术领域论文被引用前200位的大学者,若干年前当选了美国工程院的院士,但是研究的脚步永不停息,90年代初开始在探索一个新的领域,与以前的优势相结合成为了一个新学科的奠基人,目前这个领域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的大热门。他做了20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的大会特邀报告,我有幸听过几次,每次都很精彩,每次内容都很新,绝对没有老调重弹!
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努力工作,他在有一次给新生的讲座中说:“我每天工作16个小时,每星期7天,我不是疯了,是因为我喜欢!所以你们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而无怨无悔!”
最让人敬佩的是他对年轻人的扶持和关心,几年前我作为一个晚辈给他写了一封邮件,告诉他我们在准备申请“TRANSDUCERS2011”这个我们领域的奥林匹克到中国来(我们已经申请了18年而未果),希望请他作为海外华人支持一下,那时我只是听过他的学术报告,提问过,我想他可能都忘记了还有这么个晚辈,没想到他立即就回复了邮件:“Alice,这是件大事,好事,你们真的要做吗?现在这样是不行的,我们来商量一下怎么做”,于是他的电话来了,我们开始讨论这件事,他高屋建瓴地指导我和另外一个老师开始艰难的申请之旅,他动员了周围所有的人,让他的秘书组织电话会议,由于他的推动和号召力,把本领域在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华人科学家都动员起来,大家团结在一起做这件事的情景,令人终生难忘!我们的进展很顺利,世界一下子对我们敞开了大门,我们不但联系到了这一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也开始了解和熟悉国际学术界的规则和模式,我们逐渐走上了正轨!
我记得一切都准备好了,我背着几十本经过上百人修改和完善的精美的申请书准备上飞机的时候,给参加这次申请的所有人发了一封邮件:“谢谢大家,我现在准备走了,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尽力了!”他的电话马上就来了:“Alice,你认为哪里还有问题?”我说:“没有,很好,我认为很好”,他说:“那你就要告诉我们:你一定胜利回来!失败是不需要借口的!”这件事和这句话我记一辈子,因为它教给我太多、改变我太多,从此我知道该怎么做人做事做学问以及怎样才能做成事!
2007年我开始做iCAN大赛,身边无人理解,都觉得我是浪费时间、一时好玩,只有何教授跟我说:“Alice,你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十年后你会成为中国的创新之母!”正是这句话鼓舞着我不断地前进,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总是想起Dr.Ho的这句话,每次遇到过不去的坎儿,我第一个想到的也是向Dr.Ho求助,最难忘的是2015年10月的一天,我遭遇创办iCAN以来最大的挫折:我最得力的助手辞职了,而这一切距离我们要办的重大活动没有几天!意想不到的艰难,当我凌晨到达酒店的时候,打开房间门,我一下子就绷不住了,扑倒在酒店的床上大哭起来:我该怎么办?放弃还是坚持?坚持还是放弃?
有一万个理由促我放弃:意外、没钱、没人、没项目、没助手、没有时间……
可是还有一个声音在角落里隐隐传来:这是iCAN的机会,这是你对世界的承诺!
到底该怎么办?!仿佛身处无底深渊的绝望之中,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何教授,我的人生导师,也是我遇到大事和要事唯一可以求助的人,我需要马上听听他的意见和建议。
于是,含着眼泪,我尝试着在SKYPE上拨通了Dr. Ho的电话,那么巧,日理万机的Dr. Ho正好在线上:我仔细诉说了这些日子以来的各种状况,现在面临的最难的情况就是1个半月以后的CES,我是不是可以选择放弃?!真的太难了。
记得电话那头的Dr.Ho沉默了几分钟:
Alice,真的是太难了,可是你不能放弃。记得你有多么艰难才有机会带着iCAN走到CES这样的世界大舞台上,这对于iCAN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不能后退,一退这机会就没了,再难也要坚持下去。我们来讨论一下最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吧: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组织团队,你应该……
这个电话打了很久,我们具体商讨了如何以最快的速度组织和确定参展团队,如何以最合理的方式来解决现场组织的问题,电话结束的时候,我记得Dr. Ho的原话是:Alice,好了,你现在你只需要马上给几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发邮件和打电话,问题就解决啦!加油!
随着这句鼓励的话,我的心情也从冰点回升到了正常,放下电话就立即开始给国际合作伙伴打电话、发邮件,写各种通知和文档,几乎一夜未眠。
早上,当我精神焕发地出现在讲座现场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我刚刚经历了这样一个痛不欲生的夜晚:新的一天,充满希望的一天,又是iCAN的一天!
……
后来,我逐渐发现,他不但是这样帮助我,而是帮助身边的每一个年轻人,所以他到哪里都有朋友,年龄大的,年纪小的,都团结在他周围,讨论学术问题,讨论思想问题和人生的发展,他总是那样地友善和坦诚,语言不多但是句句中的!他的学生很多,他因材施教,所以几乎每个学生都成才还各有特点,在他的研究组里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他60岁的时候学生们专门为他组织了一次“意外的生日party”,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济济一堂,用他的话说:“走进会堂的那一刻,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一辈子受过的苦和累都值了!”
何为大师?真正的大师应该像何教授一样,既是是学术的楷模、值得尊敬的老师又是可以信赖的朋友。
大师何为?真正的大师应该像何教授一样,在学术上不断突破、不懈努力,在教育中因材施教、无私帮助,生活中平易近人、坦诚友善。
致敬何教授,教书育人的楷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8: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