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张海霞︱打假还是打人?这真的是个问题

已有 1642 次阅读 2023-8-12 21:42 |个人分类:杂文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题记】最近越来越多的举报和打假,到底是真打假还是借着打假打人?到底是因公举报还是公报私仇?这真的值得思考,十多年前亲自处理过一起论文抄袭事件,事情的发展简直让人大跌眼镜,现在再看依然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其实不止学术界存在这种现象,各行各业很多举着平正义的大旗实质是为了一己之私,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不是一个没有问题的社会,但是一定是一个不鼓励举报告密、公报私仇的社会


我处理过的论文抄袭事件

2009-02-08(发在科学网我的博客上)

那是2006年在国内召开的一个国际会议,我是组织者和发起者之一,很成功,投稿的人很多,文章质量很不错,会开得也很好(外国人占参加会议的三分之一以上,论文超过95%都到会作了报告,这对于筹备半年的一个纯国际会议来说确实是不错的成绩,没有任何政府干预和支持),大家都很开心,因为是IEEE的会议,所以论文出版由IEEE那边负责,可是会后论文集的出版出了问题,直到2008年才进入IEEE EXPLORE,大家都很着急,一直很纳闷,到底怎促成一起论文抄袭事件有关。

会议结束后一年多,IEEE一位负责出版的人士转发给我一封邮件并请求我帮助处理,原来是揭发一篇会议论文涉嫌和一篇国内发表的杂志论文重复,他们处理不了(当时不明白为什么),希望我协助,作为会议组织者我当然有责任,于是就尽快跟论文作者联系了,也是辗转在网上查到的电话和邮件,作者承认他们是一稿两投,没想到两边都中了,但是无论如何会议开的时候杂志论文已经正式出来,所以他们承认错误并撤稿,IEEE处理作者两年内不能在IEEE发表文章,按理说事情该告一段落了,但是事情远远没完,热闹还在后面。

我后来又收到IEEE转来的邮件,告发人催问处理结果何时在哪个网站正式发布;又一次是告发者一定要他们把处理意见发到该学校去,而且信写得很有中国特色,大意如下:你们这样处理不能解决问题,一定要在某个时间之前通知到学校,否则这些人就要提副教授了,还有人要提教授了等等;如此的邮件每3个月一次...... IEEE的负责人最后跟我说:Alice, could you stop him? We did what we can. 另外一个负责此事的华裔中国教授说:能不能让他不再这样丢中国人的脸?

这是有中国特色的揭发者,署的是假名,因为联系不到他本人,除了3-5个月能收到他的邮件以外,我不是说揭发论文抄袭不对,而是他的出发点不对,科学问题容不得作假,可是掺杂了私人恩怨和报复心理的打人式揭发更加让人不齿!这是我亲自处理这一起论文造假事件的结论。

其实就像一开头说的,不仅是纷纷扰扰的各种学术打假,还有各种纠纷,网上的吃瓜群众往往风起云涌仿佛自己站在正义一边,其实背后的真实情况可能跟反映出来的完全不同,所以建议大家要谨慎旁观,专业的事件一定给专业机构进行专业处理,不要掺杂个人恩怨和各种复杂的心理来讨论这些问题,因为只有不断完善的法制社会才是解决之道,虚拟社会的汹涌民意也必须要能够纳入现实社会的法制管理范围之内,否则真的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最后想强调一下:

造假不对,一定要打,但是为了打人的打假让人不齿!出现问题,检举揭发是为了促进解决问题不是为了整死人,但是如果是借机公报私仇浑水摸鱼一棒子把人打死,这世界上可能真的就是互相残杀、一地鸡毛、很快就成地狱了!

希望大家能够先冷静一下,让子弹飞一会儿、再飞一会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1398831.html

上一篇:张海霞︱我们在踢世界杯
下一篇:张海霞︱思考上头真不容易!
收藏 IP: 111.198.224.*| 热度|

6 农绍庄 武夷山 王启云 王安良 范振英 徐长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