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年前给高校老师们讲《创新教育的道与术》,讲座一如既往地反响很强烈,主办方也很热情,留下来跟老师们一起再交流交流,于是有兴趣的老师就在自助餐桌上再聊一聊,有几个比较积极的老师就坐在了一起,还有一个很帅气的青年教师,主办方很客气地问大家培训的感受:
小伙子说:
每年都搞,形式都一样,每次都请这几个教授,讲的内容也差不多,没啥意思。
哦,真的吗?我似乎是没来这里做过讲座,不过还是很有礼貌地问他以前都听了啥,为啥来,也跟主办方建议:以后要多样化,不能总是一种形式。
这时候,大家又开始聊其他的话题,比如资源的不平等,如何扶持贫困地区?每个学校的做法。
于是有人提到他们学校有跟老少边穷地区的对口支援,免费给当地多少名额让学生来发达地区受教育,挺好的一事。
这个帅气的小伙子又发言了:
都是假的,我们学校来的都是当地事先安排好的,都不是真贫困……
其他老师说:我们那里不是这样的,这些来的学生都很珍惜。
小伙子又说了:
那是你们不知道,都是假的,不可能是真的……
此时,我不免对他刮目相看了:一个年纪轻轻的帅气小伙,似乎对所有事情的反馈都是负面的,究竟是他出了问题还是事情本身出了问题?
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眼前幻化成了这样的场景:我们仿佛在对着一个镜子说话,镜子前面是大家鲜艳明亮的世界,镜子背后是暗黑一片!这个小伙子的问题,和很多人一样,并不是我们说了什么好或者不好、有用或者没用的话,而是他的眼中只有暗黑,所有的明亮和美好到他那里都直接被投射成了暗黑图像!原来生活是个照妖镜,映出的就是我们灵魂的底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