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Davos主旨演讲 | 土耳其科奇大学校长Metin Sitti:探索未来医疗 精选

已有 4347 次阅读 2024-8-15 08:43 |个人分类:国际交流|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图片

在iCANX达沃斯科学峰会上,耳其科奇大学校长Metin Sitti为我们带来了《Medical Tiny Robots inside our Body》的分享,以下是演讲的精彩部分。

图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与大家分享我们团队在无线医疗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进展。我们的研究不仅致力于将科幻电影中的情节变为现实,更希望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现实中的医疗难题,为人类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梦想启航:从科幻到现实的跨越

回溯到1960年代,电影《神奇旅程》中展示了一个微小潜水艇在人体内部执行任务的壮观场景,这曾是多少人心中的科幻梦想。而今,作为科研人员,我们正努力将这个梦想变为现实。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制造微小的无线设备进入人体,更重要的是解决那些传统医疗手段难以触及的医疗难题。

在当前的医疗领域,尽管已经有许多先进的医疗设备用于诊断和治疗,但面对人体内部复杂的血管系统和狭窄区域,尤其是大脑中的微小血管,我们依然显得束手无策。当患者出现中风或动脉瘤等紧急情况时,医生往往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决策,但很多时候,这些决策并不能挽救所有患者的生命。

传统的治疗手段如导管介入,虽然属于微创技术,但受限于设备的尺寸和灵活性,往往无法深入到那些更为细小的血管区域。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即使进行了手术,患者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创新解决方案:无线医疗机器人

为了打破这一困境,我们提出了无线医疗机器人的概念。这些微小的机器人不仅具备导管的微创性,还能深入到传统设备无法触及的区域,实现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长时间停留在体内,持续监测和治疗疾病,为患者提供持续的保障。

然而,要将这一概念变为现实,我们需要解决一系列的科学和技术难题。从材料的选择、制造工艺的改进,到机器人的部署、回收和生物相容性等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

在研究的初期,我们像许多其他团队一样,从刚性设备入手。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意识到柔性机器人可能具有更大的潜力。因此,我们开始探索形状可变的医疗机器人技术。

通过磁力的精确控制,我们成功地设计出了一种能够在体内变形的软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以像蠕虫一样在狭窄的血管中爬行,也可以像水母一样在水中游动。更令人兴奋的是,它们还可以通过形状变化来实现不同的功能,如抓取药物、运输货物等。

我们的无线医疗机器人不仅限于大脑的治疗,还可以应用于人体的各个部位。例如,在胃肠道中,我们可以通过形状变形来实现对肠道的诊断和治疗;在肺部,我们可以模拟纤毛的运动来清除痰液和异物;在膀胱中,我们可以针对膀胱癌进行精准的药物输送。

此外,我们还开发了具有多种模态的机器人,以适应不同环境和任务的需求。例如,在宽阔的血管中,滚动是最高效的移动方式;而在狭窄的缝隙中,则需要采用蠕动的方式。这些模态的切换都是通过外部磁场来实现的,确保了机器人在体内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未来展望:科技改变医疗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们相信无线医疗机器人将在未来的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将极大地提高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同时降低医疗成本。

更重要的是,这些机器人将使我们能够治疗那些目前无法治愈的疾病,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它们将成为我们对抗疾病、守护健康的重要武器。

当然,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跨学科的合作。我们的研究团队汇聚了来自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临床医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正是他们的共同努力和不懈追求,才使得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逐渐变为现实。

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深化跨学科合作,推动无线医疗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微小的机器人将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1446571.html

上一篇:张海霞︱抬人还是踩人?这是个大问题!
下一篇:Davos主旨演讲 | Anne Andrews :个性化生物标志物监测 重塑医疗健康的新愿景
收藏 IP: 111.201.6.*| 热度|

2 郑永军 guest3802293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8 1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