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张海霞┃情同手足的河南人!

已有 2985 次阅读 2021-7-29 07:4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感谢万能的朋友圈,昨天上午发出为家乡募集救灾物质的微信后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认识不认识的许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和支持,到昨天晚上已经落实:


  • 青岛三利公司捐赠价值600万元的两套直饮水主机和灌装机;

  • 杭州的冯总捐助200顶帐篷;

  • 上海艾络格和浙江宁波的企业联合捐助了大量救生设备;

  • 安徽芜湖贝特电缆公司的何先生捐赠应急电缆;

  • 泽鑫消防公司捐助了许多急需的救灾物资……


当然还有郑州健信公司的祁阡先生,他上午看到我的求助微信后,立即发动员工到公司附近的几个大型商超采购压缩饼干、香肠、雨衣、拖鞋等灾民急需的生活物资,由河南计量院支持了一辆依维柯冒着大雨连夜送到几百公里外的浚县救灾指挥部!



更加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在捐赠证书上写了我的名字!

看到这个证书,我的眼泪比窗外的雨下得还要大!

我的好兄弟,你完美诠释了情同手足,大恩不言谢,姐记住了!



祁总说:志愿者引导我们过来,沿途看到源源不断的捐赠车辆,感受到来自全国的大爱都在涌过来!

是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此次河南遭受前所未有的洪灾,浚县这个默默无名的豫北小县为了缓解卫河上游城市的压力,做出了巨大牺牲,一肩扛起全省全部6个泄洪区中的4个,全县7个镇已经泄洪淹了5个:新镇、小河、卫贤、白寺、屯子,昨晚12点第6个王庄镇也开闸放水了!今天早上通知县城也要撤离......



说什么好呢?

离开家乡三十多年(因为种种原因我有好些年没有回去过了),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想念它,想念那里的一草一木,想念那里的每一个人......

是呀,这个史称黎阳的豫北小镇,我离开的时候它还属于安阳,现在它是鹤壁市的明星、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它面积不大(966平方公里)却有着万顷良田(耕地107.6万亩),是古代的粮仓,有“黎阳收,顾九州”的美誉。作为一座千年古城,我从小就在城墙根下的大运河边上长大,世界文化遗产--黎阳仓遗址就在我读书的学校旁边100米,而每天放学都要跑到旁边的东山(大伾山)上去玩:看八丈佛爷七丈楼(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型摩崖造像)、风景这边独好的八角楼还有心学大师王阳明早年手迹;每年春节更是一定要到正月十六看完西山上碧霞元君祠前人山人海的庙会才算过足了年瘾!



可是,今天,这魂牵梦绕的家乡却已成汪洋大海,看着朋友圈里决堤的洪水、数以万计的村民撤离,真的无法淡定,忍不住泪雨滂沱:


请记住这个在洪水中一肩扛起所有的小县城的名字,它叫浚县!


请记住这几十万为了大局牺牲小家的父老乡亲,他们叫河南人!


他们是我们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就像祁先生在现场说的这样:


刚才志愿者在车上给我们介绍,浚县为保下游滑县做出极大牺牲,泄洪被淹,为保护古城堤防,全城男女齐上阵,男的在水里垒沙袋,女的在鼓劲,保卫家园的热情充分动员起来。水灾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全国的关怀,我们河南公民意识极大提升,很多普通人挺身而出,冲在一线,互助互爱。河南是我家,我们更要爱护她!


亲爱的朋友,

无论你是谁,

无论你在哪里,

请你伸出援手帮帮河南人!



浚县防汛救灾物资接受社会捐赠公告 

急需物资受赠通道

(一)急需物资:

1、无纺土工布

2、反渗水布

3、编织袋

4、防汛排水滤垫

5、防洪墙

6、手提式或头戴式手电

7、动迁群众生活物资

(二)物资接收地点:

浚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仓库(浚县万隆电子商务产业园)

联系人:吕永魁 

联系电话:13939202528

捐款通道

(已经验证为真实有效捐赠账户)

捐赠户名:浚县财政局非税收入财政专户

捐赠账号:100096558350010001

捐赠开户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浚县新华路支行(需备注:捐献人姓名或捐款单位)

联系人:周保平

联系电话:0392-66318261500392060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1297444.html

上一篇:张海霞┃写给受灾家乡的一封信
下一篇:张海霞┃为河南老家抗洪救灾直播纪实
收藏 IP: 111.198.231.*| 热度|

8 郑永军 葛玉魁 郁志勇 史晓雷 王安良 杨金波 杨正瓴 王启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